|
專家:中國產品提價30%仍有國際競爭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10:04 21世紀經濟報道
上海報道 本報記者 周益廣 “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從7月1日開始進行了調整,這大大影響了從中國采購的競爭力,我們已經取消了一些在中國的訂單,改向了去其他國家采購。”12月6日,吉百利公司全球采購總監Herve Le Faou在埃森哲與<哈佛商業評論>舉辦的全球供應鏈管理高峰論壇上透露。 不過,長江商學院供應鏈管理教授鄭渝生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吉百利的全球采購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低成本優勢依然存在,大部分中國產品即使提價30%,在國際市場上仍然具有競爭力。 買方思維 Herve Le Faou介紹,吉百利公司是一個年營業額達84億英鎊(約1260億元人民幣)的跨國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糖果公司。目前,吉百利有一個負責全球供應鏈的采購副總裁,下面有不同的產品部,Herve Le Faou在這個組織里是全球采購項目的總監。 Herve Le Faou說,吉百利在全球形成的幾個全球采購中心,一個是在中國,一個是在印度,還有一個在巴西。他們從這些低成本的國家采購,去支持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歐洲地區這些高成本國家。 十年之前,吉百利就開始進行全球采購,在此之后進一步調整了供應鏈的管理和戰略,比如說更好地處理生產商和代理商的關系。歷經十年,這家食品企業僅有4%的全球采購投向低成本國家。 “我們希望能夠再進一步實現4%的低成本國家采購。”Herve Le Faou說,“我們從低成本國家采購,主要是原材料,比如糖果成分中的糖,我們都是從中國大量采購。” 但是由于運輸距離問題,低成本采購能獲得益處,但是也面臨很多挑戰。首先,從中國采購的周期需要四周到六周的時間,采購的周期非常長,供應鏈環節更長,占用的流動資金也就越大,這影響了資產負債表的狀況,因此要不斷解決流動資金的問題。 Herve Le Faou說,在中國采購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首先是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以及人民幣匯率上升,其次是供應商的財務透明度和價格的穩定性,之后是技術支持、供應鏈的服務,再有就是人力資源的問題,如何在中國聘用優秀的供應鏈管理人才也是很大的挑戰。 Herve Le Faou說,“到海外采購會影響一些部門的利益,很多員工不了解中國。有時候我把在中國生產的東西寄到美國,放到工廠后邀請所有的相關人員來看。我告訴他們到中國采購這些產品,成本是美國的40%。當他們看到的時候就理解了,中國的供應商的確能夠給公司提供很大的優勢。” “我們不光關心成本,我們同時關心的還有質量。”Herve Le Faou強調,在質量方面必須要跟供應商進行密切的合作,因為進入到他們工廠的原材料必須是零缺陷。 突圍路徑 根據海關統計,2007年1-10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17593.2億美元,同比增長23.5%,其中出口9858.4億美元,增長26.5%;進口7734.8億美元,增長19.8%。貿易順差達2125.7億美元,增長59.1%。而從主要商品的進出口單價來看,出口商品的價格增長幅度明顯低于進口商品。 長江商學院供應鏈管理教授鄭渝生接受本報采訪時分析,吉百利在中國采購的產品主要是原材料,比如食糖等大宗商品,國際市場有明確的價格體系。而對于中國的大部分產品,即使提價30%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仍然有競爭力。 鄭渝生認為,人民幣匯率與出口退稅政策的變化,客觀上將促進中國產業的升級。因為這些因素導致了中國廠商的成本直接提升,以原先的出口價格很難生存。 而中國產業升級必須創新,不僅是技術與品牌方面,還包括業務模式的創新,中國廠家必須改變價格戰的單向思維。因為中國的出口價格已經很低了,國際買家看重的不僅僅是價格,還有供應鏈的質量與穩定等多種因素。 他列舉了學術研究中所了解的一家美國滑雪衣品牌商全球采購的案例,一件滑雪衣在美國的零售價為200美元,他們將訂單交給香港供應商去做,一件衣服的加工費是10美元,而同樣的一件衣服放到內地來做,廣交會上的報價是0.78美元。 至于中國公司提價30%是否仍然有國際競爭力,埃森哲大中華區副總裁Jamie M。 Bolton認為,這要從不同行業來看,通過在質量和服務方面進行提升,在技術和品牌上進行創新后,提價30%后確實具有競爭力。但在目前人民幣匯率上升、出口退稅下降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如果不能通過創新來提升自己,要么是把工廠搬到其他低成本國家,要么是在國際市場上逐漸失去生存空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