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警惕招商引資成“污染接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 13:28 浙江市場導報
作者:何勇海 一面是發達地區關停污染企業,一面是欠發達地區招商引資團蜂擁而入。在東部沿海縣市這種情況時常可見。有人擔憂,一些產業向欠發達地區的轉移可能會成為“污染接力”(11月30日《中國青年報》)。 《瞭望》周刊曾報道,無錫市決定在兩年內關閉化工企業772家。消息傳出,從全國各地擁來大批招商引資團隊,招引被關停企業。 產業轉移成了污染轉移,招商引資成了“污染接力”。為何被驅逐的污染產業,在他地竟成了“香餑餑”?發達地區已交過環境污染“學費”,欠發達地區為何又要重蹈覆轍?說穿了,在“GDP掛帥”之下的招商引資,只是為了片面追求政績,不切實際地把招商引資作為考核政績的重要指標。于是,招商時幾乎沒有了環境“底線”,“挖到籃子里的都是菜”。招商引資成了“污染接力”,招商成了損害地方環境的“招傷”。 一些地方之所以敢“人家整治污染,我引進污染”,背后也有一種“制度漏洞”可鉆。因此,污染產業在各地面臨的環保門檻應該一致,環境容量已達極限的地區不能搞的污染項目,即使欠發達地區環境容量允許,也不能為其提供“污染避難所”。 基于此,要修補招商引資成“污染接力”的制度漏洞,除了讓污染企業遷入地區的負責人“負責”之外,環境保護還應該全國“一盤棋”,建立統一的環保準入標準和行業環保法治標準,一地淘汰的產業不得游擊至他地,他地也不得納入。 其實,那些污染企業轉移之后,銷售收入會因當地收入水平低而相應下降,從而更不愿意為治污付費,引進這些污染企業的地方,付出的社會成本、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將會比發達地區更大。欠發達地區千萬不能重蹈發達地區“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