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逐德國制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05:36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本報記者 龔小磊 陳靜 清晨上班路上,記者經常會碰到身著格力制服的安裝工人,踩著單車,迎著朝陽,三五成群的奔向各個社區,開始他們一天的工作。格力,似乎每天都觸手可及! 奧運會媒體村的空調來自格力,金正日的家用和辦公用空調來自格力,冰天雪地里有格力空調,干燥炎熱的沙漠里也有格力空調……從國內到國外,從北方到南方,越來越多的人在感受著格力的服務;人們對格力品質的信賴,似乎達到空前的高度,“好空調、格力造!”甚至連3歲小孩也能脫口而出。 董事長朱江洪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格力和同行的差距將進一步拉開,格力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優良的品質。”在格力2006年取得238億元銷售收入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的銷售收入已突破300億元,全年有可能超過350億元。 而眼下,“中國制造”卻成為“劣質價廉”的代名詞,中國的工業品由于質量問題屢屢遭到發達國家的抵制;相反,“德國制造”素來以精湛的工藝和優良的品質征服世界。兩相對照可以看出,不在乎短期利益,精益求精、長時期醉心于技術的創新,是“德國制造”勝出的關鍵。“德國制造”根植于科研機構,300多所高等院校、數以百計的研究機構,“制造科技”都是其研究的重點。德國對技術和工藝的孜孜以求,造就了奔馳、寶馬、奧迪等一批偉大的企業。 在空調行業平穩增長的大背景下,格力仍能高速增長應該能給尷尬中的“中國制造”一絲啟示。格力總裁董明珠說:“格力發展這么快就是因為我們有技術。從家用到商用,從窗機到分體機再到一拖多,美國、日本能夠生產的,我們都能夠生產。事實上,我們已經超越了他們的技術。”“自主創新,而不是簡單模仿,正是這個支撐了格力的發展。” 格力的費用控制非常嚴格,但是技術研發上的投入,朱江洪從來不吝嗇,只要主管領導報上來,他都毫不猶豫地簽字。據了解,格力建立了業內功能最強大的實驗室,新產品在各種模擬環境進行試驗,把問題消滅在“可能性”中,“不拿消費者做試驗”。 做企業如同做人,做人要講求精神,企業也一樣。格力的“工業精神”就是這樣倡導開來的。董明珠這樣詮釋格力的“工業精神”,她說,“工業精神”就是一種吃虧精神,但是,吃小虧往往會賺大便宜。在空調行業只有格力建立了零部件篩選分廠,1500多種零部件一一嚴格篩選,龐大的生產支出就是為了實現零缺陷工程。如此嚴格的專業化生產讓格力業內首家提出整機6年免費包修的承諾,也讓格力的品質家喻戶曉。 “工業精神”也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格力的新產品層出不窮,根據市場需要,把空調的用途一步步細分化。針對人們對臥室安靜、節能、高雅、安心的獨特需求,格力近期開發“睡夢寶”系列產品,運用了23分貝靜音技術,輕如常人呼吸,讓人體會到格力的專業精神。 在格力身上,我們依稀可以看到德國工業精神的影子。在董明珠看來,隨著格力空調在國際市場銷量越來越大,隨著口碑傳播的影響越來越大,格力空調成為世界知名品牌只是時間問題。她說:“到2009年,格力電器的目標是占據全球家用空調市場25%的份額,我們要讓全世界的人都信賴格力空調,就像人們信賴奔馳、寶馬一樣。”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