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邱林:如何應對鋼材低成本優勢漸失的挑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11:59 新浪財經
邱 林 有外電報道稱,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要求2008年鐵礦石合同價格上漲50%,其理由之一是預計中國鐵礦石需求不會下降;理由之二是中國購買澳大利亞鐵礦石運輸成本低于其他供應國,供應方應分得節約下來的成本的一部分。美國世界鋼鐵動態咨詢公司中國部專家劉靜海向記者表示,“由于中國鋼鐵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已經逐步失去了在國際市場上的低成本競爭優勢”。(10月11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國內曾有專家樂觀地估計,也許再用不了幾年,我國的鋼材就會像紡織、機電產品一樣,在國際上又掀起一股中國旋風。但是繁榮的鋼材出口背后,我國鋼材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從目前各企業情況來看,無一例外打的都是價格牌。由于曾經以價格為競爭力的美、歐、日鋼鐵企業已經站穩腳跟,紛紛走向中高端鋼材產品路線,而全球對于低端產品的需求卻始終存在,這就為我國低成本鋼材出口提供了敲門磚。 然而,近幾年我國鋼材的低成本優勢被不斷切割。從2004年起,國際市場鐵礦石的價格持續攀升,在2005年漲價71.5%、2006年漲價19%的基礎上,今年又可能漲價50%,如果加上能源、其他原材料、工人工資以及外匯兌換率上漲等綜合因素,我國鋼價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削弱。例如2007年前8個月,我國平均每噸粗鋼生產成本比2006年平均值上升了110美元,由此導致鋼鐵業熱軋板材的平均生產成本由2006年的每噸370美元上升到480美元,遠高于2007年初全球平均熱軋板材的440美元的成本,失去了原有的成本競爭優勢。 有關權威機構預計,我國鋼鐵業經已失去對美國同業的成本優勢,若2008年鐵礦石價格繼續上漲25%,我國鋼鐵業相對美國綜合鋼廠擁有30%的成本優勢將變為22%的成本劣勢。分析人士指出,決定一國某種產業競爭力的四項基本因素包括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產業,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等。從鋼鐵相關產業發展方面考慮,我國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有所背離,不利于鋼鐵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如我國鋼鐵行業的下游產業——汽車,由于銷售價格不斷降低,供過于求,鋼材成本壓力已無法轉嫁。 雖然我國鋼鐵工業的產能實現了全球第一,粗鋼生產規模也已近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如此大的生產規模卻難以享受鋼鐵企業的規模效益。鋼鐵生產顯不出高效率;原燃料消耗遠遠高于發達國家;鋼鐵生產建設投資重復;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則更為落后。鋼材產品平均檔次、質量水平還比較低,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我國鋼鐵產品目前還僅能依靠壓低價格,減少盈利取勝。 實際上,這幾年國內新增鋼鐵產量大部分要依靠進口鐵礦石來解決,而眾多國內企業利用進口鐵礦石的成本又遠遠高于日本、韓國的企業,加上我國鋼鐵產量的大幅增長,近年已經導致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的大幅上漲,使我國鋼鐵業成為鐵礦石價格上漲的最大受害者。究其原因是我國鋼鐵企業數目過多,近年的發展一哄而上,雖然產能總量有了極大的發展,但企業數量增長也很快,平均單一企業的噸鋼產能極低。據我國有關部門公布的煉鋼企業800多家測算,平均每家企業煉鋼產能僅有63萬噸左右。 其實,生產要素是衡量鋼鐵產業競爭優勢和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單從生產要素考慮,鐵礦石、煤炭成本逐漸提高、人力資源匱乏會導致國內鋼鐵生產成本優勢逐漸減弱。業內人士認為,鐵礦石10%至30%的漲幅是我國鋼鐵業可以接受的底線,如果漲幅達到50%,那么形勢將變得十分嚴峻。因為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真正受到沖擊比較大的是中小鋼鐵企業。例如2006年鐵礦石價格上漲19%,造成國內企業每噸鋼成本上升220元到250元,由于許多中小企業生產的是中低端品產品,無法轉嫁礦石漲價這部分成本,因而導致利潤率明顯下降。 這說明,過去我國鋼鐵企業之所以能夠提供較低價格的產品,除了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外,很大程度上也是此前國內企業過度開發、不計成本破壞資源發展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鋼鐵行業的低成本不可能是永遠的優勢,僅僅依靠低價策略更不是長久之計。就我國目前情況而言,暫時利用低成本優勢沒有問題,問題在于,我國鋼鐵業是否能夠利用這種優勢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走向中高端鋼材產品路線,進而打造自己的品牌,這是鋼鐵業必須研究的新課題,也是如何面對國際市場競爭與國際同行業圍堵的嚴峻挑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