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KKR:并購領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 14:36 《新財富》

  作者: 盛希泰

  通過將杠桿收購和管理層收購巧妙結合,KKR成為私募基金的并購領袖一手打造了“天價惡意收購”范例—雷諾茲·納貝斯克收購案、“與企業管理層共謀”范例——勁霸電池收購案、“擔任白武士”范例——西夫緯收購案等經典之作。KKR堅守自己的收購原則,在多年的并購時間中創造出一套獨特的獲利方式。

  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1976年成立

  公司總部: 紐約 管理規模: 270億美元

  并購領域: 消費品、銷售連鎖、娛樂、IT服務、電信通訊、半導體芯片

  創始人:科爾伯格(Jerome Kohlberg)、羅伯茨(George Roberts)、克拉維斯(Henry Kravis)

  科爾伯格和羅伯茨是好朋友,而羅伯茨與克拉維斯是表兄弟。科爾伯格在三人中資格最老,既是后兩者的導師,也是KKR成立之初的主導者。1976年,科爾伯格、羅伯茨和克拉維斯三人離開了貝爾公司,自己組建了KKR公司。科爾伯格于1987年離開KKR?死S斯則因為成就了KKR在華爾街杠桿收購中的大佬位置而被人們尊稱為“亨利王”(亨利是克拉維斯的名)。

  “LBO+ MBO”模式

  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KKR)是私募股權基金之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公司。在公司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收購戰中,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專門用小錢并購那些經營不善的企業,然后通過與管理層合作,經過重組撈取令人咋舌的豐厚利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KKR不僅將LBO發揚光大,更成為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或MBO)的創始人。

  在KKR成立后的前三年交易記錄中,一共實現了六次收購。KKR喜歡標榜這些交易是MBO,以此打響自己的“金字招牌”,使公司區別于其他精通LBO的同行。不過,KKR的確十分在意目標公司的管理團隊作用。例如1977年4月收購的A.J.Industries是一家搖搖欲墜的聯合型大企業,但它有一個非常突出的核心業務,更有一位精明執著的首席執行官雷蒙·歐可費(Raymond O'Keefe)。歐可費抓住了KKR賦予他的自主權,拼命工作,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重整了公司,賺下了足夠多的資金償還債務。

  KKR的成功正是順應了大勢,創造了潮流,因為在1981年,美國出現了近100起的杠桿交易。到了1982年,美國經濟嚴重衰退,但LBO交易上升到164起。1983年,美國又發生了230起杠桿收購,總融資達45億美元。從那時開始直至第一次大收購浪潮結束(80年代末),年平均杠桿收購數量為300起左右。KKR更是因為這些交易名利雙收,公司聲稱給他們的投資者贏得平均每年62.7%的利潤,為此,KKR被視作華爾街杠桿購并領袖。

  KKR采用“LBO+ MBO”的方法,從1977年至2006年底,累計完成了140多次收購,累計總交易額達到了1929.65億美元。而MBO在KKR發跡過程中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通觀20世紀80年代,MBO一般都發生在相對成熟的產業,例如

零售業、食品加工業、服裝業等。因為這些行業所處的生命周期,正是擁有大量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時候。KKR聯合管理層收購,可以憑借這幾類公司穩定的現金流增強舉債能力。而那些新興行業或者高科技企業,由于風險較大、現金流較少,一般不會成為私募基金收購的目標。

  低成本進行天價惡意收購

  —雷諾茲·納貝斯克收購案

  雖然KKR的輝煌記錄數不勝數,但讓KKR公司真正變得大名鼎鼎的當屬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杠桿收購(在剔除通貨膨脹因素之后,收購額至今排名第一)—對食品和煙草大王雷諾茲·納貝斯克(RJR Nabisco)的收購。這起被稱為“世紀大收購”的惡意杠桿收購,令盛極一時的RJR Nabisco元氣大傷,至今仍難以復原。

  作為當時美國僅次于菲利普·莫里斯的煙草生產企業,雷諾茲每年仍能產生10億美元現金利潤?墒枪镜腃EO羅斯·約翰遜(Ross Johnson)拿著巨額的經理津貼,卻毫不重視股東利益。1988年10月19日,約翰遜在美國運通公司、希爾森—萊曼—赫頓公司、所羅門兄弟公司等投資銀行的支持下,提出以每股75美元的價格收購公司的方案。但由于代表納貝斯克方面利益的股東與約翰遜不和,對他提出的收購方案遲遲不表決。

  不久,聽到風聲的華爾街“杠桿收購之王”KKR加入了雷諾茲公司的收購戰。1989年2月9日,KKR以250億美元的天價完成了對雷諾茲的收購,超過200名律師和銀行家與會簽署了收購合同,華爾街的大牌投行美林、摩根士丹利,垃圾債券大王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 Milken)和德崇(Drexel Burnham Lambert)均參與其中。在收購投入的資金中,辛迪加銀團貸款145億美元;德崇和美林提供了50億美元的過橋貸款;KKR本身提供了20億美元(其中15億美元作為股本),另外提供41億美元作優先股,18億美元作可轉債券,并且接收了RJR所欠的48億美元外債。

  在整個收購案中,KKR付出的代價極小。由于公司發行了大量垃圾債券進行融資,并承諾在未來用出售被收購公司資產的辦法來償還債務,因此這次收購資金的規模雖然超過250億美元,但其中KKR使用的現金還不到20億美元。

  不過,高成交額并沒有帶來理想中的收購結果。雷諾茲公司在收購完成后并沒有重整旗鼓,而是一蹶不振。2003年上半年,雷諾茲的銷售額比前一年下降了18%,僅為26億美元,而營業利潤下降了59%,為2.75億美元。2005年KKR出售了所持有的RJR Nabisco的所有股權,收益率平平。

  聯手管理層共同獲益

  —勁霸電池收購案

  與轟轟烈烈開始,最終卻成績平平的RJR世紀大收購相比,僅比它早半年發生的勁霸電池(Duracell)收購雖然過程平淡,卻是KKR完成的最完美案例。

  早在收購前,勁霸電池的業務非常突出,管理層也十分不錯。公司唯一發展瓶頸是規模太小—它僅僅是食品加工巨頭克拉福特下屬的一個事業部,而且與總公司的業務風馬牛不相及。

  1987年末,勁霸電池的總裁鮑伯·坎德得知克拉福特要將公司賣給柯達和吉列等戰略性買主,為了掌握自己企業的命運,他向KKR等潛在金融買家咨詢MBO的可能性。經過與眾多買家長達5個月的角逐,KKR在1988年5月得到了勁霸電池。當時的分析普遍認為勁霸的總值超不過12億美元,但KKR出價18億美元,至少高出競爭對手5億美元。

  KKR的收購方案也十分有利于勁霸電池的管理層。公司的35位高級管理人員共投入630萬美元購買股份(其中鮑伯·坎德投入100萬美元),而KKR給每一股股份分配五份

股票期權,這樣,管理層總共擁有公司9.85%的股權。

  勁霸電池的管理層果然沒有辜負KKR的期望。在收購完成后的第一年,公司的現金流就提高了50%,并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長。如此高速增長的現金流讓公司很快償還了收購產生的債務。KKR還果斷支持了經理層擴張企業的愿望,把總裁坎德的資本投資權限從收購前的25萬美元提高到500萬美元的水平,并把管理下級經理報酬的權力完全交給了他。

  1991年5月,勁霸電池發行3450萬股票,IPO的價格是15美元。上市之后,KKR通過出售部分股份,成功收回了它投在公司的3.5億美元資本金。1993年和1995年,勁霸又進行了二次配售股票,并進行了兩次分紅。到1996年,KKR在勁霸電池的投資收益達到13億美元,償清了收購勁霸時借貸的6億美元債務。

  1996年9月,KKR通過換股把勁霸電池賣給了吉列公司,到2000年9月為止,KKR及周圍的投資商總共從勁霸電池的收購交易中得到了23億美元現金和價值15億美元股票。

  勁霸的管理層也賺了大錢,到1996年勁霸再出售時,當年的35名經理的持股價值翻了11倍。勁霸的坎德早在1994年底就自動退休了,靠著豐厚的回報,到釀酒業去進行第二次創業了。

  充當“白武士”—西夫緯收購案

  收購西夫緯連鎖超市也是KKR歷史上一個影響力巨大的案子。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食品連鎖店成為大企業兼并的受寵對象,原因是收購者從連鎖店高額的人力資本和經常資本的投入中看到大幅削減成本的機會;連鎖店又很容易被分割出售,必要的時候可以用來償債。

  西夫緯就是一個理想的獵物。它擁有遍及美國本土29個州以及歐洲、中美洲和中東等地的2300多家連鎖店。1986年,由哈福特家族控制的達特集團,提出以每股64美元購買公司的6110萬股股票,而西夫緯深知哈福特家族并非善輩(以惡意收購出名),趕緊請KKR作為“白武士”(White Knight)救助。

  1986年7月下旬,KKR以每股69美元的價格買下整個公司,交易額達到41億美元。其中,西夫緯的管理人員只籌集了150萬美元,卻按他們與KKR達成的協議,擁有了被杠桿收購公司20%的股權。

  隨后,在KKR和管理人員的操刀下,通過銷售不屬于西夫緯連鎖店主營的資產以及在歐洲的業務部門共得到了24億美元,超過估價的40%。接下來,公司大幅裁員,約有45%的員工被“炒魷魚”;留下的員工在福利和工資方面遭遇了“宰割”,薪水只是原來水平的70%,醫療保險大大折扣。通過在人力資本和經常性資本方面的削減,公司變得“經濟而高效”。西夫緯在1990年重新上市,但KKR公司并沒有出售其股票。

  KKR的耐心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得到了回報。他們在1996年至1999年二級市場銷售中,出售了50億美元的西夫緯股票,但仍然持有20億美元的股票(截至2000年8月,西夫緯總資產超過了240億美元)。

  剝離資產清償債務—旗星收購案

  盡管KKR被公認為當代美國大宗購并交易的頭牌,但也并非全賺大錢,收購的公司甚至還有在破產法庭上終結的,1992年以3億美元重組旗星公司(Flagstar)就是一例。

  這次KKR沒有按照自己以往成功的模式—收購開銷巨大的公司,賣出值錢的資產,以便能夠使自己償還交易產生的債務,而是找了家需要巨額資本投入的旗星公司。

  旗星公司的核心資產是鄧尼連鎖餐廳,盡管很出名,但并不是特別賺錢。公司下屬的其他餐廳也都不是飲食業中的龍頭企業。關鍵問題是,大部分的餐廳都需要資金投入來進行改造和重新

裝修,KKR無法售出這些“雞肋”資產。事實證明,這次KKR是“頭腦發熱”,揀了個“燙手山芋”回來。1994年1月,旗星公司宣布虧損17億美元,另外還有債務24億美元。1997年末,旗星公司提出破產申請,KKR喪失了全部3億美元投資。

  堅守收購原則,獨創獲利方法

  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KKR形成了一些收購的原則。第一,目標公司必須有好的現金流特征,即現金流必須穩定,至少是可以預測的;第二,目標公司必須有3-5年的時間里大幅度降低債務水平從而提高股權價值的顯而易見的潛力;第三,目標公司有一位好的CEO或者至少有這樣一位人選;第四,收購建議必須被目標公司的董事會接受(減少硬性“襲擊”),必須說服經理們入股。

  典型的KKR收購方案會要求公司在5-7年里償還收購時發生的債務。至于幫助企業提高收益并保證自己的投資取得回報,KKR自有妙方。首先,美國國內收入法是一個重要因素。它規定利息可以從應稅所得中扣除,而紅利則不能。對企業來說,高負債可以將更多的利潤留在企業,增加股東價值。其次,KKR在收購中運用杠桿比率一般接近60-75%。在1992-1997年KKR的11件收購中,只有旗星一例的杠桿率超過80%。60%以上的杠桿已足以使現金流充足的公司管理層在收購后感到壓力。再次,交易的資本結構決定了收購后的經營戰略,面對高比例的杠桿和大量的銀行債務,公司管理層別無選擇,只能大規模精簡:壓縮成本、削減管理費用、出售收益率低的資產。一般情況下,收購后的前3年,企業計劃必須考慮到迅速償還債務,特別是那些期限短的優先級債務,這類債務有嚴格的定期償還條款。這就給管理層施加了嚴格的限制,經常迫使管理層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出售資產。-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管理利器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