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國內藥企惡搞藥價背后的無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14:02 南方都市報
經濟人之馬紅漫專欄 網上流行的“惡搞”行為居然傳染到了藥品采購領域。在廣東省藥品網上陽光采購價格談判中,某藥企100片一瓶的維C銀翹片,企業給出的網上報價竟然高達99999元一片。經過四撥專家輪流上陣砍了四輪,最終專家建議價定為0.053元一片。這一戲劇性的一幕被媒體評價為藥企“惡搞”。 在公開透明的采購方式下,國內藥企被迫降價,固然值得民眾欣喜。然而,藥企惡搞藥價的舉動背后,其心態卻絕非“惡搞”那么簡單:藥企要想在競爭中勝出就必須報出低價,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入不敷出的經營虧損;如果想以高品質的新藥博得市場青睞,藥企又苦于沒有相應的實力進行研發。由此,該藥企才會上演了這出鬧劇,鬧劇的背后其實是國內藥企的無奈與尷尬的心境。 而就在同一次 同樣是“高報價“,國內外藥品在談判中卻以迥異的結果收場。強烈的反差說明了兩者之間的本質性差異:進口藥企代表之所以敢于喊出高價,是因為該藥品根本沒有市場競爭的壓力。據統計,國際上醫藥研發成功率不足三十萬分之一,研制出一種新藥一般需要8到12年,平均耗資2億到3億美元,甚至高達10億美元。巨大的投入獲得的就是市場利潤的回報,在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藥企卻留戀于仿制藥和價格競爭,沒有技術支撐,就通過濫用制度漏洞,依仗調換包裝、劑量等手段為自己拔高利潤空間。但是這些手段在透明的陽光采購價格談判中,只能成為泡影。 面對無法砍價的進口藥品,我們需要更加平常的心態來看待。雖然高價進口藥品增加了病患的經濟負擔。但從長遠來看,一旦知識產權保護期結束,進口高價藥必然隨著仿制藥品的誕生而迅速降價。而高價藥品如果失去了保護制度和市場回報,藥企就將喪失進一步研發的動力,最終還是會損害病患的利益。所以,合理的高藥價只是表面,它的意義在于把企業逐利的天性與社會福祉的提高捆綁在了一起。因此,需要我們關注的焦點并不是進口藥的高價,而是為何國內藥企根本不具備要高價的能力? 導致國內藥企無奈“惡搞”投標價格的真正原因在于,政府主導下的藥企產業模式與市場化運作需求之間的巨大矛盾,而這一矛盾已經限制了國內藥企的發展。 在市場制度完善的條件下,盡管在藥品研發過程中很多資金最終“打了水漂”,但只要有經濟收益的支持,哪怕只是預期中的收益,市場就會自發地產生愿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西方國家制藥企業的新藥研發模式,與其市場化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機制、風險投資機制息息相關,正是這些優越的機制為藥企新藥研發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而我國的醫藥企業仍然以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為主,由于體制、機制的限制還難以成為市場化的創新主體。比如,在 讓民眾習慣進口新藥的高價格確實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與之相比,掙扎在生死邊緣的國內藥企才更加痛苦,因為藥品研發機制的改革根本是無藥可買。 (作者系資深財經評論員) 本版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