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誰是下一個順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 17:24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ROA決定速度極限四成上市房企擴張超速

  作者:本刊特約研究員杜麗虹/文

  2006年9月,10億元資金缺口,迫使孫宏斌以12.8億元的超低價,賣出了“順馳”55%的控股權給香港路勁基建公司。孫宏斌還以個人持有的融創集團60%的股權作抵押,向路勁基建公司貸款5.7億元,貸款年利率高達12%。

  “順馳”神話破滅了,但“順馳”究竟敗在哪里,簡單的“資金鏈斷裂”可以概括嗎?

  順馳之“死” 超速擴張

  作為中國房地產業的一匹“黑馬”,自1994年成立以來,“順馳”就一直保持著幾何式的擴張速度。

  2003年,提出40億元的銷售計劃,目標直指房地產行業的龍頭“萬科”(000002);2004年,提出100億元銷售目標[相當于當年“萬科”與“富力地產”(2777,HK)的銷售額之和,實際銷售額為83.4億元];2005年,計劃在2004年基礎上將銷售額再翻一倍,達到190億元;2006年,計劃實現400億元;2007年,800億元(圖1)。

  為了實現3-5年內做成一個千億元級的企業,5-10年內進入中國10強、世界500強的目標,自2003年開始,“順馳”便開始全國擴張,提出:3年內,進入一線城市北京、進入有增長潛力二線城市和天津市周邊的三線城市;5年內,進入2個以上一線城市,以一線城市為中心覆蓋周邊二線城市;10年內,在所有一線城市成為主流

開發商,并覆蓋絕大部分二線城市。

  現實中,“順馳”的擴張速度比規劃更快。

  到2004年,已在天津、北京、上海、南京、蘇州、無錫、武漢、重慶、石家莊、鄭州、洛陽、長春等16個城市同時開工,并計劃進入西安、昆明、杭州、廣州、海南、廈門、沈陽等主要城市及周邊二、三線城市。

  截至2004年6月,“順馳”累計占地面積已達134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450萬平方米。這樣的土地規模,足夠支持一個大型房地產公司10年時間的快速度開發。

  高速擴張的“順馳”,成為眾多中小房地產企業翹首的榜樣,被譽為“發展中房地產企業的希望”。但其實,“順馳”的超速擴張早就埋下了危機。

  在2004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萬科”董事長王石在發言中就曾暗指“順馳”面臨高負債危機,“融資越來越不容易,企業發展要留些余地,否則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受影響”;而“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也提出,“發展規模要控制,弓不要拉得太滿,好比 7個鍋蓋要蓋 10口鍋,現金流不可太吃緊。”

  實際上,“順馳”不僅要用“7個鍋蓋蓋10口鍋”,還要用“40億元的蓋子蓋200億元的鍋”。

  為此,公司提出了所謂“縮短從現金到現金”的商業模式,通過運作多個項目來打資金的時間差,并將半年一次的預算改為一周一次,力圖通過預售制度、延緩支付和加速回籠,來調劑資金。

  說白了,就是用東邊項目的回款來補西邊項目的窟窿。

  這種“打時間差”融資的方式對公司的資產周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建設到銷售,任何一個環節都必須嚴格執行計劃,否則將給企業帶來周轉危機。

  但遺憾的是,“順馳”對于利潤率的追求破壞了其資產周轉率上的優勢。不遺余力的高價拿地,使“順馳”的土地成本不斷上升。

  2003年底,“順馳”更是以高出底價一倍的價格擊敗“華潤”、“天鴻”等競爭對手,標得北京大興地塊,被業內人士稱為“天價制造者”。

  當然,“順馳”并不認為自己報了天價,畢竟它高價標得的地都在升值。就像孫宏斌說的,他是以未來的價格來衡量今天的土地價值。只是孫宏斌忽略了一點,未來價值的釋放是需要時間的,而“順馳”留給自己的時間太少了。

  高價拿地,與“順馳”原先信奉的低端、高周轉路線背道而馳。

  為了收回成本,“順馳”被迫走上了高端路線。“世紀城”、“藍水假期”、“半島藍灣”等多個高檔項目同時亮相,產品價格比周邊地區每平方米高出1000-2000元。

  高端路線雖然貢獻了更高的利潤率,但卻犧牲了周轉率,減緩了回款速度,從而使“順馳”的資金鏈更加緊張。

  2004年5月,在經歷了歷時半年的“瘋狂”搶地后,“順馳”開始抵擋不住宏觀調控的壓力了。

  五六月份,被迫停止拿地,并連續做了8筆信托。工作重點也由“儲備土地”轉向“聚焦銷售”,同時積極籌備香港上市以延續資金鏈。

  上市計劃受阻后,孫宏斌又四處尋找私募投資。

  雖然表面上說公司每年百億元的銷售額,不在乎上市融資的那十幾個億。但實際上,正是這十幾個億的資金缺口,打破了“順馳”這匹“黑馬”的

神話

  2006年中期,“順馳”的鍋蓋終于蓋不住鍋了。盡管到年底公司就有30億元的銷售回款入賬,但拖欠的10億元土地出讓金和工程欠款已經不能再等了。

  就是這10億元資金缺口,迫使孫宏斌在2006年9月以12.8億元的超低價,賣出了55%的控股權給香港路勁基建公司。

  但就連“順馳”的那些老對手們也必須承認,“順馳”的融資渠道和資金鏈基礎還是不錯的。信托、私募、合作開發、境外上市、銀行貸款……能用的金融工具,孫宏斌幾乎都用上了。

  可見“順馳”的問題不在融資能力上,“順馳”是輸在沒有把握好房地產企業極限擴張速度的節奏上。

  極限擴張速度,是任何一個房地產企業都必須遵守的成長規律。擴張極限與多樣化的融資能力無關,與精致化到以周計算的資金管理能力也無關,它只與資產周轉的速度和利潤率有關。

  融資約束下擴張即負債

  房地產行業并不是一個“有多大膽、做多大事”的行業,恰恰相反,每個房地產企業都有它不可逾越的擴張極限。

  房地產行業儲備土地的經營模式決定了其重資產、低周轉的財務特性。

  國內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平均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總資產)僅為0.3倍,即使像“萬科”這樣的品牌企業,周轉率也只有0.56倍,其他非上市公司的資產周轉率就更低了。

  而0.3倍的資產周轉率意味著什么呢?

  它意味著企業要想獲得10%的收入增長,就需要30%的資產擴張。而像“順馳”那種幾何式的增長速度,就必然會導致其資產兩倍、甚至三倍的擴張。

  資產的擴張在融資約束下(股權融資遭遇瓶頸、預收制度又受到政策限制)就意味著負債的增長。

  于是,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張,負債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負債率的直線上升,是企業超速擴張的必然結果。

  而相對于負債的成倍增加,由利潤貢獻的留存收益卻只能增加5%-10%(2005年,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的資產回報率只有5%)。

  但企業的負債能力并不是無限的。高負債不僅會導致融資成本上升,更會加劇企業的財務風險,使企業在這個高波動的行業內變得異常脆弱。

  美國主要的房地產企業大都將權益負債比(股東權益/有息負債)大于2.5定為安全底線,但是國內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的權益負債比僅為1.4。在58家房地產上市公司中,僅有13家企業的權益負債比超過2.5,占比不到1/4。而非上市公司的權益負債比更低。

  即使我們將權益負債比大于1定為安全底線,即,股東權益僅能勉強償還銀行貸款等有息負債,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寬松的底線,但即便是這個寬松的底線也仍然很脆弱。

  國內地產業擴張速度極限平均為19%

  截至2005年末,國內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典型資本結構是:資產負債表右側40%是股東權益、30%是有息負債(長短期貸款)、30%為其他無息負債(包括應付賬款、應交稅金等),行業平均總資產周轉率為0.3倍,平均營業利潤率為17%,平均分紅率為30%。

  以此為基礎,我們模擬一個典型房地產企業擴張過程中的資本結構變化。

  模擬測算顯示,以國內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0.3倍的資產周轉率和平均17%的營業利潤率(息稅前利潤/主營業務收入)計算,房地產行業的極限擴張速度不能超過19%,否則企業的資本結構將陷入快速和持續的衰退過程。

  在年均20%的增長率下,多數企業將在5年后突破安全底線;在30%的增長率下,3年后將突破底線;而在50%的增長率下,2年后將突破安全底線,陷入財務危機。

  超速增長,不可逃脫的“風險宿命”

  當企業以每年20%、30%和50%速率增長時,即使營業利潤率高達17%,即使收入也以30%、甚至50%的速度同比增長,但是低周轉的房地產企業在沉重的債務負擔下,資本結構仍將迅速惡化(圖2)。

  在30%的增長率下,企業第3年的權益負債比就降至1以下,隨著擴張的深化,資本結構將進一步惡化,權益負債比最終降至0.6以下;而在50%的資產增長率下,資本結構的衰減速度更快,2年后權益負債比就將降至1以下,并最終降至0.4以下。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理解,“順馳”的超速擴張是如何在擴張之初就埋下了財務危機的種子。在100%的增長速率下,“順馳”的資本結構將迅速衰退(圖3)。在銷售規模幾何式增長的同時,企業的財務風險也呈幾何式增長,并最終將企業推向財務崩潰的極限。

  但是現實中,像“順馳”一樣的企業,或做著“順馳”夢的企業,無論是在上市公司中,還是在非上市公司中,都還有很多。這些企業該如何支撐其超越式增長呢?一個最先映入腦海的答案就是“上市、融資”,拓展融資渠道,特別是股權融資渠道。

  一次股權融資僅夠2-3年超速增長

  上市、融資改善初始資本結構狀態,真能推動房地產企業持續高增長嗎?

  假設企業通過股權融資,使初始狀態下的權益比率(股東權益/總資產)由40%提升到60%甚至80%(圖4),50%增長速度下企業資本結構的演化模擬顯示,在初始股權比率為60%、權益負債比由圖1中的1.3倍相應提升到3倍時,高速擴張的企業在最初幾年將遭遇一個非常“陡峭的”資本結構下降線,權益負債比在第2年就下降一半,至1.6倍,而在第3年就降至1。

  即使做一次大規模地股權融資,將初始股權比率提高到80%、權益負債比提高到8倍,如圖3黃色線所示,陡峭的資本結構線仍將使企業權益負債比在第2年就降至2.9倍,第3年降至1.5倍,在第4年突破安全底線,降至1倍以下。

  可見,對于房地產這樣一個重資產、低周轉的行業,一次性的股權融資,僅能支持2-3年的超速增長,并不能解決企業的長期增長問題。無論初始狀態股權比例有多高,在50%的資產增長速度下,2-3年內權益負債比都會迅速衰退至1以下。

  實際上,即使在股權融資后維持30%的增長率,也只能持續5-6年,到第4年企業權益負債比就會降至2.5以下,第7年降至1以下。

  超速增長,無法停止的衰退

  重資產、低周轉的行業特性,除了會迅速消耗股權融資的成果外,更可怕的是在超速增長下,它將導致資本結構的持續惡化。

  當企業持續高速擴張,在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都將面臨一條“負斜率”的資本結構線(圖5)。即,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張、資本結構也在不斷惡化、權益負債比不斷下降,而且擴張速度越快、資本結構衰退的速度也越快。

  在行業平均的0.3倍資產周轉率、17%營業利潤率情況下,當企業資產增長速度控制在年均20%以內時,資本結構的衰退在5年后可以穩定下來,甚至隨著留存收益的積累而出現改善。但當擴張速度超過了20%時,資本結構就會持續惡化,直至將企業推向財務危機的極致。

  在資產增長率為30%時,企業權益負債比將由初始狀態的1.33倍降至第5年的0.67倍,并繼續衰退,在第10年降至0.53。

  而當資產增長率達到50%時,企業權益負債比在第3年就已降至0.62倍——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但還不是故事的全部,如果企業持續經營的話,權益負債比將在第5年降至0.39倍、第10年降至0.26倍。

  想一想,如果你的凈資產不到所欠銀行債務的1/4,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多么危險的資本結構啊。

  從長期看,任何一個房地產企業,無論你的融資能力多強,增長速度都有一個“

天花板”,這是任何企業都必須遵從的客觀規律。

  周轉率和利潤率決定極限擴張速度

  既然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平均的極限擴張速度是19%,那么“萬科”最近三年年均39%的資產增長率、“金地集團”(600383)最近三年年均29%的資產增長率是否超速了呢?

  實際上,每個房地產企業都有一個自己的極限擴張速度,它因企業的資產周轉率和營業利潤率而異:資產周轉越快、營業利潤率越高,所能支撐的極限擴張速度就越大;反之,越小。

  那么,什么是企業的極限擴張速度呢?

  所謂極限擴張速度就是企業在長期安全基礎上的最大擴張速度。它應具備如下特征:一.使擴張初期(或者稱之為留存收益的原始積累階段)資本結構的衰退趨勢最終穩定下來;二.穩定狀態的資本結構應在安全底線以上(這里我們將其設定為權益負債比>1的較低要求)。

  總之,極限擴張速度,就是使企業資本結構最終穩定在安全線以上的擴張速度。更為形象的表述是:在企業利潤率和周轉率穩定的情況下,每條資本結構曲線都對應一個擴張速度,而權益負債比恰好穩定在安全底線1附近的曲線對應的,就是企業的極限擴張速度(圖6紅線)。

  周轉率低無法健康擴張

  在營業利潤率保持行業平均水平17%不變的情況下,資產周轉率僅為0.1倍時,所能支撐的極限擴張速度近于零,也就是說,當企業的周轉率很低時根本無法實現健康的擴張,而要想實現50%的高速擴張,周轉率應在0.7倍左右(表1)。

  這顯然已大大超過了目前國內房地產企業的總體水平:目前,“萬科”的資產周轉率只有0.56倍,而A股上市公司中周轉率最高的“美都控股”(600175)也只有0.65倍。

  但是,如果中國房地產企業通過資產證券化、土地期權等途徑,使企業的資產周轉率提高到美國龍頭企業的水平——美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帕爾迪”的資產周轉率為1.13倍、營業利潤率為15%,那么,極限擴張速度就可以達到80%。

  利潤率高提升擴張速度

  不僅周轉率對極限擴張速度有影響,利潤率對極限擴張速度也有重要影響——在相同周轉率下,隨著利潤率的上升,企業的極限擴張速度也有所提升(圖7)。

  在0.3倍的周轉率下,10%的營業利潤率僅能支撐8%的極限擴張速度(表2),而20%的營業利潤率可以支撐23%的極限擴張速度(表3);另一方面,在10%營業利潤率下,即使周轉率達到1倍,極限擴張速度也僅為42%(表2),但在20%營業利潤率下,0.6倍的周轉率就可以實現50%的極限擴張(表3)。

  營業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之間的這種互補關系,為房地產企業的策略選擇提供了回旋的余地:為了實現20%的極限增長,企業可以選擇保持一個適中的利潤率(如20%的營業利潤率),然后將通過一定的促銷手段和土地儲備政策,將周轉率維持在0.27倍以上;或者,企業也可以選擇薄利多銷的策略,如,可以適度降價(營業利潤率下降到15%)使周轉率提升1/3至0.36倍,那么極限擴張速度就可以保持不變,而如果營業利潤率下降一半到10%時,周轉率可以提升1倍以上(>0.54倍),極限擴張速度非但不會下降,還會進一步提升(表4)。

  實際上,在極限擴張速度確定的情況下,營業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之間呈反比關系。營業利潤率增大1倍,為實現相同極限擴張速度所要求的資產周轉率就減少一半;反之,如果企業能夠將周轉率提高1倍,那么在原來的擴張速度下,可以允許營業利潤率降低一半。

  四成企業恐會成為“下一個順馳”

  既然企業的極限擴張速度主要由周轉率、利潤率決定,那么,不同的周轉率與利潤率組合將決定怎樣的極限擴張速度呢?

  資本結構演化模型為我們判斷各地產企業的擴張極限提供了切入口。在這個模型中輸入企業的營業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初始股權比率和有息負債率,并將目標變量“穩態權益負債比”控制在1以上,我們得出了A股和H股各房地產企業的極限擴張速度。

  對比演算出的極限擴張速度與實際擴張速度,我們得出了一個“極限擴張風險排名”,這個排名警示了哪些企業在透支增長潛力。在A股48家房地產業上市公司中,有四成企業實際擴張速度已顯著超越極限擴張速度、財務風險逐步上升。

  其中,“超速”最嚴重、風險最大的10家企業是:“保利地產”(600048)、“華發股份”(600325)、“棲霞建設”(600533)、“天鴻寶業”(600376)、“泛海建設”(000046)、“美都控股”(600175)、“蘇州高新”(600736)、“世茂股份”(600823)、“億城股份”(000616)、“S浙廣廈”(600052)。

  不僅A股企業存在超速風險,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或有紅籌背景的地產企業)也同樣存在著超速增長、透支潛力的現象,這些H股公司依次是:“首創置業”(2868,HK)、“上海復地”(2337,HK)、“華潤置地”(1109,HK)、“富力地產”。

  “保利地產” 資產周轉率0.39倍,營業利潤率28%,確實都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在15%的權益比率和28%的有息負債率下所能允許的極限擴張速度也較高,達到47%。但公司最近兩年100%左右的擴張速度,確實嚴重“超速”了。

  “棲霞建設” 0.36倍的資產周轉率,18.5%的營業利潤率,當前權益比率24.4%,有息負債率51.8%,由此確定的極限擴張速度為19%,顯著低于公司最近3年的實際擴張速度69.3%。即使是公司2005年減緩的擴張速度27%,仍超出擴張極限。

  “世茂股份” 0.26倍的資產周轉率,30%的營業利潤率,當前權益比率43.2%,有息負債率9.1%,由此確定的極限擴張速度為33.7%,低于公司最近3年57%的年均資產增長率。公司2005年總資產僅增長了1%,也是其前期超速增長后的必然調整。

  A股市場,提升潛力為負數的企業還有:“金豐投資”(600606)、“天創置業”(600791)、“多倫股份”(600696)、“天地源”(600665)、“銀基發展”(000511)、“萊茵置業”(000558)、“東華實業”(600393)、“天房發展”(600322)、“金融街”(000402)、“萬業企業”(600641)。

  誰,將成為下一個順馳呢?

  除了上述已經超速的企業 ,下列公司也正接近擴張速度的極限:

  “金地集團” 0.41倍的資產周轉率,18.6%的營業利潤率,當前權益比率46.3%,有息負債率22.9%,由此確定的極限擴張速度為32%。企業過去3年年均資產增長率為29%,接近極限擴張速度。

  “招商地產” 0.31倍資產周轉率,19%的營業利潤率,當前權益比率43.5%,有息負債率36.5%,由此確定的極限擴張速度為21%。企業過去3年年均資產增長率為19%,接近極限擴張速度。

  當然,這個排名的另一種讀法,也彰顯出目前一些尚能恰當平衡資產周轉率與利潤率,從而把極限擴張速度控制在安全區域的企業典型。

  “萬科” 0.56倍的資產周轉率,19.5%的營業利潤率,當前權益比率39%,有息負債率12.5%,由此確定的極限擴張速度為48%。而企業過去3年年均資產增長率為39%,仍有加速潛力。

  “陸家嘴” 盡管營業利潤率高出“萬科”1倍還多,達到43.8%,同時財務杠桿很低,權益比率比“萬科”高出60%,達到63.5%,有息負債率近乎于零,但由于其資產周轉率只是“萬科”的1/3(0.18倍),因此,極限擴張速度仍低于“萬科”,為37%。不過,從賬面看,公司過去3年的年均資產增長率僅為12.6%,似乎過于保守。

  在這個排名里,我們看到的是,有些企業在極限內增長,有些企業“游走”在極限的邊緣,還有些企業則嚴重超速。但房地產企業重資產的特性決定了其增長必然是資產支撐性的,而在融資約束下,資產的擴張就意味著負債的增長,但企業的負債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增長速度也必須控制在一個極限以內,這是企業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無論你有多高的股權比例,多強的利潤表現,最終的增長速度都必然要降至極限范圍以內。否則,只能是下一個“順馳”。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