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制造業:強勢背后潛藏隱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14:04 《經濟》雜志

  文/本刊記者 廖海青

  入世之前,人們普遍擔心中國的制造業從技術、資本以及產品質量等都與國外企業相去甚遠,一旦放開將遭到巨大沖擊。然而五年過去了,制造業非但沒有衰落,國際競爭力反而大幅提高。制造業出口以每30%-40%的增長幅度,成就了中國“世界工廠”的狀況。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金伯生在接受《經濟》采訪時表示,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制造業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著轉移和調整,制造業的強勢正說明中國抓住了這一輪產業轉移的機遇。

  作為一個正在快速發展中的大國,中國擁有許多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發展優勢:勞動力成本低廉,素質較高并且還在不斷提高;困擾制造業發展的基礎設施瓶頸障礙已基本消除;工業配套能力較強;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和穩定社會與政治環境,這一切奠定了中國制造業強勢發展的基礎。

  然而強勢的背后也潛藏著隱憂。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在不久前召開在“亞洲制造業論壇”上表示,盡管中國制造業規模已居世界第3位,但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已日益成為中國制造業發展的瓶頸。

  魏建國指出,中國制造業的企業研發投入少,創新能力十分薄弱。目前,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而日本企業研發投入一般相當于市場銷售額的10%。他表示,盡管中國制造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與發達國家和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集中體現在創新能力不足方面:一些重要產品主要從國外引進,國民經濟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所需的裝備如集成電路制造裝備、轎車制造裝備、數字機床、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等嚴重依賴進口;高技術產業80%以上的出口來自中國的外資企業;高性能制造裝備的設計技術、可靠性技術及標準體系等發展滯后;制造業產業集中度低,缺少有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

  此外,國際貿易摩擦升級、國際采購條件變更及

人民幣升值壓力都在考驗“中國制造”的承受力。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副局長李成鋼日前指出,由于2006年中國外貿依然強勁增長,以及多哈回合談判被宣布無限期中止,貿易自由化遭遇重大挫折,這些因素將使中國在今后一兩年面臨更為嚴峻的貿易摩擦。

  電信業:巋然不動

  中國電信業入世過渡期在2006年年底結束,這意味著2007年中國電信市場將直面國外巨頭競爭。

  “入世五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利用外資成效顯著,累積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超過1000美元,在基礎電信領域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 動和中國聯通均已在海外上市,募集海外資金近300億美元。”信息產業部副部長蔣耀平早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五年來我國均新增電話用戶1億戶,目前電話用戶已達到8.2億戶,居世界第一。其中固定電話3.7億戶,是2001年的2倍,移 動電話4.5億戶,是2001年的3倍,互聯網用戶突破1.2億戶,是2001年的4倍,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額達到5200億美元,是2001年的近5倍,電子信息產品銷售收費達到3.84萬億元,是2001年的6倍。

  與其他的行業不同,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在技術及運營方面已具備了雄厚的實力。在中國這一規模龐大的市場上,中國的電信運營商比其他國家的電信運營商具備了更多的市場經驗。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政策與發展研究所教授闞凱力向《經濟》表示,中國已經提前履行了開放電信業的承諾。盡管如此,外資電信企業在中國的業務拓展仍然進展緩慢。

  據闞凱力介紹,早在2000年,中國電信集團上海市電信公司與美國AT&T公司就成立了合資公司上海信天。但在兩年后這家公司卻沒有什么業績,美方的代表認為,合資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電信本身。

  “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在技術、資金及市場經驗上,都遠遠超過了外資電信企業。”闞凱力說,“因此,中國加入WTO對中國電信運營商來說是有利無弊。”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企業還在海外市場的擴張上大力推進。目前華為、中興等已經國際知名,其產品已經出口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原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表示:“我一直認為電信業是中國發展最快的一個產業,中國能夠有創新、有自己品牌的最有希望的就是電信業,因為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中國并不落后,大家對于中國的電信產業在全球的地位有更高的信心,因為我們已經掌握了這個行業中很多核心的技術,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電信市場,所以我對我們中國的電信產業非常看好,根本沒有必要害怕與外國廠商的競爭,而且像中興、華為早已走出國門。反倒是一些傳統行業像汽車,還與國外的制造商有很大差距,大家需要靜下心來,踏踏實實掌握好核心技術。 ”

  汽車業:自主品牌顯崢嶸

  龍永圖近日在接受國內媒體時表示,加入WTO五年來,汽車行業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是最大,最直接的。

  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入世5年來,在中國本土制造的汽車價格平均下跌了40%到50%,十幾萬元的中低檔車成了國內車市主流,3萬至7萬元的“平民車”更是大行其道。而車市產品的豐富與細分,也讓消費者擁有了更多的選擇。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產量在5年內增長3倍,世界排名從第8位上升至前3位,增速居世界首位。汽車商品出口金額首次超過進口。進口車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也從五年前的6%下降到現在的不足3%。

  如此的情形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曾作為汽車行業參與入世外圍談判唯一代表的北京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揚在談及入世談判時的憂慮時說:“當時我的想法和大家一樣,擔心入世給中國汽車行業造成很大的沖擊,大量進口將淹沒國產汽車。那時候我們還開玩笑,以后可能大家都要開美國車了。”

  在入世談判的關鍵時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代表汽車行業找到負責談判的龍永圖,要求政府在談判中給予汽車產業特別保護。“如果按照你們談判的條件,我們扛不住。”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而是當時整個行業的一致認識。

  龍永圖也承認,“當時過高估計了外國汽車產業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沖擊,過低估計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速度。”

  事實上,這五年的發展,不僅給中國的汽車工業帶來了技術,也讓一批自主品牌的企業得到充分的發展。2006年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份額達到26%,在國內乘用車市場比重最大,而以前最少的時候份額只有10%。

  “假如中國不加入WTO,我可以說,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吉利。因為中國加入WTO,國家才同意吉利進入轎車這個行業,因為中國加入WTO所以吉利汽車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如是說。

  中興汽車總經理肖偉在接受《經濟》雜志電話采訪時也表示,盡管加入WTO使有些企業受到一定程度的創傷,但給我國整個汽車行業帶來的卻是提高和進步。如果沒有充分的競爭,難以想象我國汽車行業會有如今的輝煌。

  原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干部局局長金履忠估計,到2010年,自主品牌的國內市場份額將超過50%。他補充說,雖然今年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有60%—70%的增長,但只是恢復性增長,因為兩個大眾近兩年份額丟失得很厲害。上海通用也有30%多的增長,算是增長最快的,但與奇瑞、華晨等企業的增長相比就要差一些。

  龍永圖說,入世后國內每年汽車的銷售量和產量也都得到大幅提升,這是誰也沒有預料到的,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對于中國汽車制造業是一種推動,而且在中國出現了龐大的汽車銷售平臺,將有力地支撐國內汽車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光祖對《經濟》表示:“加入WTO給中國汽車工業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迫使中國的汽車企業搞自主創新,現在國內汽車工業發展的良好勢頭,正是在WTO帶來的壓力下,中國汽車工業自省后奮發崛起的表現。”

  陳光祖認為,在貿易中取消配額的同時,又實行了登記制,也限制一些進口,國內汽車行業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盡管平穩走過了入世“過渡期”,然而其產業結構依然不夠樂觀。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陳祖光指出,現在汽車產業存在的問題依然是自主開發能力不強,關鍵技術受制于人。而一些企業盡管規模不斷擴大,但規模競爭優勢在國際市場卻不明顯。我國汽車產業結構還不樂觀,在鏈條上,汽車服務業發展十分滯后,特別是在汽車保險、物流等方面與國際上相差較遠,而自主品牌的產品國際競爭能力也不強,以中資為主的零部件業與汽車服務業更是不具備國際競爭能力。

  中聯汽車市場總經理張超表示,入世五年與狼共舞的經歷逼得中國汽車企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應該讓數量上、價格上的發展轉變為質量、技術上的發展。

  紡織業:后配額時代的挑戰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紡織業是最被看好的產業之一。入世之前,中國紡織業極度不景氣,許多地方在“壓錠”、毀錠。入世后,紡織業迅速復蘇,出口十分強勁。1997—2005年,中國紡織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0.67%。其中,國內銷售增長速度達18.80%,中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也在以每年8.9%的速度遞增,并于1995年起,連續10年保持世界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置。而在2006年的1月到10月,伴隨著貿易摩擦、人民幣匯率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等不利因素,中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出口總值仍快速增長到1350多億美元,預計全年超過1450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長了1.67倍。

  同時,中國紡織業為世界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也為全球紡織產業鏈上的零售商、供應商創造了更多的盈利空間。2006年1月到10月,單從紡織工業進口的紡織品服裝、紡織機械、紡織原料等就達到410億美元。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對《經濟》表示,入世五周年,中國紡織行業在全球化的競爭中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但與此同時,中國紡織業的利潤率一直在3.5%左右的低位徘徊,出口多以定牌、貼牌為主,自有品牌只占產業價值鏈的10%左右,其余的35%和55%的盈利分別由品牌和渠道環節瓜分。中國紡織業的勞動力成本盡管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卻被低下的勞動生產率所抵消;中國是棉花、化纖、蠶繭生產大國,卻因資源要素配置的低效率,導致紡織原料使用成本居高不下。

  除此之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很可能成為下一個5年乃至10年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面臨的嚴重威脅。由于入世后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高速增長,從2004年開始,歐美支持對中國設限的呼聲越來越高,貿易摩擦不斷。2006年初,根據中歐、中美達成的協議,從2006年起到2008年前,中國的紡織品雖然取消了過去傳統的配額,但出口數量依然要受到一定限制,這就是專家所稱的“后配額時代”。

  步入后配額時代,中國紡織業不可避免地要面臨更為復雜的貿易形勢。杜鈺洲認為,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的簽署為中國紡織品出口帶來了穩定的貿易環境。2006年,企業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結構調整取得成效。預計2007年上半年這種穩步發展態勢仍將持續。但隨著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這兩年的相繼到期,中國紡織品貿易將面臨新的挑戰。

  面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杜鈺洲會長提出三項要求,即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科技進步水平和提升品牌貢獻率。

  杜鈺洲強調,出口增長重在提升競爭力,提高產品的價值將是未來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的重要方向,而依靠不斷的技術進步可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品牌貢獻率要加速,五年來中國的品牌發展已進入活躍時期,要加大對品牌認識的普及和提高。

  有關專家認為,對中國紡織業來說,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盲目投資、出口無序的問題。中國目前紡織品出口以中低檔產品為主,固然這對中國解決就業、促進出口等有重要意義,但紡織業最終也要走資本、技術密集型道路,要走品牌化經營的道路。這既是中國紡織業在“后配額時代”發展的目標,也是應對各種挑戰的必由之路。

  杜鈺洲強調,今后中國紡織工業將重點抓產業升級,不靠數量增長擴大市場份額,而要通過提高質量,增加原創技術和品牌以及建立快速反應機制來適應世界市場。為此,今后將引導大型紡織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增加自己的專利產品、專有技術。中小企業繼續抓產業創新等工作。總之,把企業的注意力轉向到產業提升、開發名牌上來。

  機械制造業:外資兇猛

  入世五年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局面,年均增長率超過30%,到2005年末,中國的工程機械市場已經達到250億美元以上,占世界市場的1/5,成為北美和歐盟之外最重要的市場。裝載機、挖掘機、推土機等部分產品,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例如在2005年,中國裝載機銷售量為10.4萬臺,大約占全球市場的50%以上,而挖掘機銷售量4.6萬臺,也占全球市場25%左右。

  另一方面,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于珍透露,目前我國機械工業新產品貢獻率為5.9%,僅為工業發達國家的1/10。工業發達國家機械工業新產品壽命周期一般為3至5年,而我國新產品壽命周期為10年。許多與重大技術裝備有關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仍然依靠進口。

  高速增長的工程機械市場和國內廠商的相對弱勢,對外資的并購與擴張產生了巨大的誘惑。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第一副會長張鈺晶在接受《經濟》雜志采訪時表示,由于全球市場上工程機械的價格通常比中國市場高出許多,而國內用戶喜歡選用質量略低但價格便宜的國內產品,因此國外廠商積極尋找在中國本土生產和銷售的機會,收購國內的工程機械企業成為優先選擇。

  另一方面,處在產值高速增長時期,行業內的競爭導致利潤增長小于收入增長,多數國內廠商只有微利甚至虧損。這種局面為許多外資廠商提供了低成本擴張的機會,由于盈利能力不佳,資產出售價格通常較低,使外資廠商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2006年是工程機械行業的并購年。凱雷入主徐工事件拉開了外資大舉并購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步伐。從2005年年底至今,國際工程機械巨頭卡特比勒在中國展開了一系列的并購活動,涉及從廈工股份、桂柳工、河北宣工到中聯重科,G三一等國內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

  跨國公司通過外資并購,使我國企業體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跨國公司的管理模式對我國機械工業的生產經營產生著日益深刻的影響,企業在吸取了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后,在經營上擺脫種種弊端,從而得以步入良性的發展軌道。

  但跨國公司的并購也引起了對壟斷和產業控制的憂慮。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認為,當前跨國公司進入中國機械制造業的的力度、深度、廣度和所追求的目標,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其目的已不僅僅是占領中國市場,也在把中國的機械制造業納入其全球產業鏈,是要從根本上消除將來中國企業與之一爭高低的可能。

  為了應對入世后外資收購的態勢,2006年6月下旬,國務院推出了《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規范了裝備制造業外資并購方向。針對并購行為,《意見》提出,大型重點骨干裝備制造企業控股權向外資轉讓時應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

  可以斷言,加入WTO將加快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進程,進而對機械制造業建立具有實質意義的現代企業制度具有重大影響,這一進程必然會產生陣痛,也會造成一些企業被淘汰的局面。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