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圍城效應中的驅動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15:42 新浪財經
胡斯然/文 錢鐘書先生的《圍城》,揭示了愛情的永恒規律:“戀愛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 但如果將這句經典名言運用到生活的很多方面,就會發現“圍城效應”都在發揮它的作用。總是覺得在“進去與出來”之間,那個未選的更有吸引力。 如今的重慶房地產業,也正在“圍城”里欲罷不能。 2006年,瑞安減持股份,中華新城易主,錢江集團撤資和融科封盤等消息讓市場震驚,但也是這一年,中海、中糧、新鴻基知名房企策馬入渝。 毫無疑問,圍城效應不僅發生在重慶,在中國各地,這也是房地產業的現狀和今后幾年內的大勢。 中國的開發商不僅熱衷于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以重慶為代表的二線和西部城市,也紛紛成為地產商異地進軍的重點地帶。 開發商在異地開發方面的積極表現究其根源:利益是最大驅動源。 熱衷一線城市,獲利與提升自身品牌同等重要。與此相比,看重二線城市主要是基于其巨大的發展潛力、相對的優越位置與積極的地方政策。如重慶,它不僅擁有較好的招商引資政策,更依靠國家提出的西部開發戰略而備受注目。同時,房價的低起點也為開發商預留了充分的贏利空間。 不僅如此。 以廣州、深圳為例,這兩地是房地產開發的最早地帶,超前的房地產開發、飽和的市場現狀、有限的土地資源與驟升的土地價格,使得兩地開發商在感嘆本地利潤空間變得小之又小的同時,更預見到了日后等地開發的尷尬。 由此可見,“圍城”效應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動力機制。不僅有開發商的供給驅動,消費者的需求驅動也伴隨著城市化進程而膨脹。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圍城效應”帶來的直接市場表現,就是行業洗牌的開始。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大房地產商在異地開發過程中普遍采用了兩種運作方式:其一是創建式,以和黃、首金、中海為代表,紛紛在預開發地建立分公司進行地區開發;其二是資本運作式,浙江廣廈即分別成功控股重慶第一建筑集團和北京二建,并以此開始了其在重慶、北京兩地的異地開發。兩種模式都勢必會引起地產企業的重組與整合,有實力的房地產商會以此為契機迅速成長,在未來幾年內成為行業巨頭,而中小型房地產企業則將會在擴張過程中銷聲匿跡。 房地產商借助品牌開發異地市場,再依靠異地開發擴大品牌認可度,增加品牌本身附加值,使本身的區域性品牌成長為全國性品牌,這是多數異地開發商的如意算盤。現在看來,很多企業確實取得了成功。 但這并表明異地開發越快越好。發生在重慶的“出城”案例能夠說明一定問題。就是萬科,在首輪異地開發中,曾以目標13個城市最終被迫收縮到4個城市而告終,原因即為擴張速度過快,過于集中,從而導致潛藏的供過于求局面。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