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德力西合資案:保護民族工業亟需反壟斷新思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2:56 第一財經日報

  喬新生

  如果外國資本進入中國,從事不正當競爭、壟斷經營,或者損害消費者權益,那么,執法機關完全可以依法辦事,必要的時候吊銷其營業執照,而不必急于限制外國資本進入

  我對浙江企業家總是心存敬意。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浙江溫州一位朋友在銷售低壓電器過程中出現法律糾紛,曾請我到甘肅代理訴訟,在那段舟車勞頓的日子里,朋友告訴我許多關于創業的故事。他們家鄉許多年輕人10多歲出來闖天下,懷揣合同和印章,到處散發銷售科長的名片,不遠千里開拓市場。如今聽說浙江的低壓電器企業被全球電氣巨頭施耐德合并,不由長嘆一聲,浙江低壓電器企業走到了隧道的盡頭。

  以寬闊胸懷開放大門

  遙想當年的家族手工作坊,重新審視德力西集團企業重組開出的條件,確實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與外國企業重組,不僅擺脫了中國傳統家族經營的羈絆,而且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跨國公司的市場網絡,這樣的重組計劃不是中國企業夢寐以求的么?

  然而,面對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參與并購民營企業,人們的心態悄悄發生了變化。有人憂心忡忡,以為這樣會損害中國的國家安全;有人痛心疾首,認為這樣會失掉中國市場;有人冷言冷語,認為這樣是對中國員工不負責任;還有人冷嘲熱諷,認為這是不自量力。其實,市場上存在著經典的“馬太效應”:凡是有的都加給他;凡是沒有的都搜刮干凈。跨國公司之所以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愿意與中國企業攜手并進,獲取更多的利潤。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真誠的合作,也有虛偽的算計;有誠實信用,也有爾虞我詐。如果從企業重組的結果來推斷重組的原因,或者從現象來推測動機,不免有些小家子氣。既然開放大門尋求合作,當然應該有寬闊的胸懷。

  隨著外國企業不斷收購中國重量級企業,有關保護民族工業的輿論甚囂塵上。在筆者看來,民族工業是一個斑駁陸離的虛幻概念。在資本跨國流動的今天,許多披著民族工業外衣的企業,早已被外國資本所控制。保護民族工業需要新觀念。

  民族工業在于

  對國計民生的重要度

  首先,民族工業不是看資本的來源,而是看企業對國計民生的重要程度。如果跨國資本為我所用,成為國民經濟的生力軍,那么,這些企業就是民族工業。問題在于,一旦這些企業進入中國境內,那么,就必須為我國經濟和社會整體發展服務。這些企業要想撤走資本,必須掂量一下,中國的法律是否同意。如果違反中國法律,未經許可撤走資本,中國當然不會答應。

  在鼓勵資本跨國流動的今天,各國之間都簽署了保護本國資本的雙邊或者多邊協議,所以,如果嚴格依照協議和國內的法律辦事,那么,外國資本大舉進入中國并不是壞事。除非國內資本需求飽和,外國資本的進入會導致國內企業惡性競爭,否則不應禁止外國資本進入中國市場。

  通俗地說,在規則明確的前提下,無論是中國資本還是外國資本,都可以在中國尋找到商業機會。問題在于,如果企業家不善于進行對等談判,從而造成經濟損失,那么,應該責怪的是企業家而不是政治家,不能敦促政府制定有關限制外國資本進入的法律規定,因為這樣做既違背了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同時也是一種故步自封的表現。

  現在一些人呼吁中國政府制定限制外國資本的規則,無非是想阻止外國資本在中國興風作浪。實際上,對國有企業,中央政府完全可以采取審批手段,有條件地選擇外國資本;但是對民營企業大可不必操之過急。道理很簡單,如果外國資本進入中國,從事不正當競爭、壟斷經營,或者損害消費者權益,那么,執法機關完全可以依法辦事,必要的時候吊銷其營業執照,而不必急于限制外國資本進入。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資本開放國家,美國企業在尋求外來資本的時候,一般不會受到政府的干預,但如果外來資本影響到某些行業的發展,那么,美國的國會就會通過政治手段加以干預。這種充分利用意識形態多元化、多方位保護本國企業和行業的做法,值得中國借鑒。在競爭十分充分的行業,外國資本的進入可能會加劇競爭,甚至可能會產生壟斷。但只要完善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那么,就能通過法律的手段有效地控制外國資本的恣意橫行。

  保護民族工業不要進入誤區

  其次,民族工業是一個動態的概念,而不是靜態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民族工業的含義是不同的。在早期工業化時代,基本建筑材料行業屬于典型的民族工業,但是在電子化時代,軟件開發、芯片制造工業則屬于民族工業。保護民族工業不是排斥外來資本,而是敞開大門。如果外國投資者試圖通過制造虧損的方式,規避國家的稅收制度,或者通過虧損的方式,控制合資企業,那么,立法機關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法律規則,確保企業投資者和利害關系人的利益不受損害。

  坦率地說,在保護民族工業的問題上,一些中國人的思路進入了誤區。對于企業家來說,應當爭取最為有利的談判條件;對于政府有關部門來說,應當針對外國資本在中國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完善法律規則。企業家面對越來越多的跨國資本,應當沉著應戰。在必要的時候應當通過合法的途徑,尋求解決之道。但如果訴諸以道德情感,打著保護民族工業的旗幟,希望以此來爭取經濟上的主動,未免太低估了國人的智商。

  現代競爭早已從價格、質量競爭變成技術、專利競爭;西方國家早已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制度和標準優勢。所以,中國的企業不能抱殘守缺,而應當從戰略的高度重新審視競爭策略。如果仍然停留在價格和質量競爭階段,那么面對層出不窮的標準和制度,將會逐漸失去市場占有份額。所以,中國的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一定要學會將自己的經濟資本轉化為政治資本,通過制定更加合理的競爭規則,從而在無形之中搶占商機。

  近來聽說浙江的企業家朋友開始參與起草浙江的地方性法規,將保護浙江民營企業的政策變成穩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規范。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在任何時候,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那么,保護的規則越嚴密,市場占有的份額就越小。這種政治與經濟之間的辯證法,值得企業家朋友認真思考。(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插圖/蘇益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第一財經的網站:www.china-cbn.com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