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外資并購:最后的瘋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01:51 中華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 賈林男 2006年,中國并購事件迭出,“外資并購”更是成為一年來持續不斷的焦點。2007年,中國的并購事件又會劃出怎樣的軌跡? 1月5日,由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全國并購研究中心和中國并購交易網聯合舉辦的“2006中國十大并購”揭曉。統計顯示,國內企業之間的并購已經開始把外資甩在身后。然而,由于涉及經濟安全,外資并購仍是一個敏感問題。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外資并購將主要集中于政策敏感度低的一般性大宗消費品領域,而這些領域已經出現了民族品牌消失的苗頭。 外資并購將不會脫離控制 繼2005年“銀行賤賣論”后,2006年,“外資并購斬首論”又引發了一場關于中國經濟安全的全民大討論。 “外資在中國境內進行的收購,將不會脫離中國政府的控制范圍!薄2006中國十大并購”評委會認為,由于政府加強了對重點行業、中國馳名商標和中華老字號外資并購的審查,通過離岸公司在國內進行收購操作的模式也將難以進行。 這些都意味著關注“國家經濟安全”的思路和實踐操作越來越清晰。從2007年開始,哪些產業是外資并購的“禁區”,哪些產業是外資并購的“特區”都將越來越明顯;包括在外商投資的“十一五”規劃中,敏感行業的目錄清單也變長了?梢哉f,外資對于高敏感度行業的并購,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然而,在中國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全流通改革完成后中國股市市值超過7萬億元、國內居民儲蓄突破16萬億元以及全球熱錢源源不斷流入中國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也將在一個不短的時期內面臨巨大考驗:放開外資收購勢必引發洶涌如潮的輿論反彈;另一方面,后W TO環境下如果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槍斃外資收購案,也將被扣上“限制外資和保護主義”的帽子。 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副會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表示:“中國現階段并不缺資金,而是金融體系不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擋住游資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值得探討! 或將鏖戰消費品領域 外資并購難度的加大并不代表沒有可能性。從“并購產業敏感度”上看,零售、水泥、IT、食品等代表了一類可以被稱為“政策藍海”的產業,這些產業“政策敏感度低、市場集中度低”,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外資在中國占據主導的并購交易也主要集中于此。 業內人士預測,外資在中國占據主導的并購交易將集中在零售、水泥、IT、食品等“政策敏感度低、市場集中度低”等市場競爭激烈的領域。 以水泥行業為例,該行業正處低谷,其財務困境為外資提供了很好的收購機遇,另外,發達國家水泥平均價格比中國高出一倍,每噸水泥產能支持的收購價格是中國的4倍。 2006年并購方面一個新的動向是金融資本主導的外資收購大有趕超外資產業資本之勢。業內人士認為,這表明外資的“戰術”也在發生調整———由對抗到合作,以適應中國經濟政策環境的變化———把“控股性”投資變成戰略性投資,以減少輿論的壓力,增加交易速度。最終,他們仍可以通過其參股企業進行的“代理人并購”來推進產業整合。 業內人士認為,從資本的動機來看,金融資本追逐短期利益,其實對產業的傷害度較輕;而產業資本追逐長期的產業控制權,反而對產業生態破壞較大。在國際產業資本最早進入的國內日化產業,早期的民族品牌幾乎全部消失。如今,啤酒、水泥等一般性大宗消費品領域,也出現了這些苗頭。 “2006中國十大并購”評委會認為,從這個意義上看,SEB集團作為產業資本收購蘇泊爾的問題,比金融資本主導的“徐工并購案”更值得關注。 主角還看本土企業 外資并購是2006年熱點,但未來并購市場的真正主角還將來自中國本土。 國際調查機構D ea log ic的數據顯示,2006年前11個月,外資并購中國企業共735起,同比增長1.3%,交易金額302億美元,同比增長1%;同期內資企業之間的并購1270起,同比增長25%,交易金額約568億美元,同比增長近77%。中國國內并購交易的數量和金額,開始把外資甩在身后。 業內人士認為,以寶鋼、中國鋁業為代表的“國家隊”顯示出更多地采用并購手段加強產業整合的愿望;隨著國內股票市場全流通改革的完成以及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未來越來越多的超大型國有企業加入中國并購戰團,或將會造成“國進洋退”的局面。 近幾年來,關于外資并購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爭論,逐漸在增強國有資本在產業整合方面的意識,甚至漸次催生出越來越多并購市場的“國家隊”———超大型國有企業將會越來越多地采用并購手段,他們加入并購戰團將會造成新的“國進洋退”局面。 今年國內政策環境的一些改變也將對并購市場產生影響。從今年1月1日起,我國將在上市公司中率 先施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新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趨同。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副會長、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葛明對記者表示,新準則需要公司披露大量資料,同時按公允價值計量資產,對上市公司是很大挑戰,同時可能給國家經濟安全帶來新問題。 如果兩稅合一能夠在今年的兩會期間順利通過,那么按照目前的草案,今年將是外資企業享受稅收優惠待遇的最后一年,這是否會導致外資并購“最后的瘋狂”,人們也拭目以待。(10I1) ---------------------- 2006年“中國十大并購人物”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陳峰海南航空集團董事長 陳同海中石化集團董事長 郭樹清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 麥伯良中集集團總裁 任正非華為集團總裁 沈國軍中國銀泰董事長 沈文榮沙鋼集團董事長 施正榮無錫尚德董事長 蘇顯澤蘇泊爾董事長 向文波三一集團執行總裁 ---------------------- 2006年“中國十大并購事件” (按時間排序) 英博收購雪津啤酒 中國鋁業并購8家鋁企 高盛競購雙匯 寶鋼收購邯鋼 國美并購永樂 廣發證券借殼上市 華潤集團重組華源 中國藍星并購法國羅地亞公司、安迪蘇集團 電訊盈科股權轉讓 花旗、中國人壽等聯合競購廣發行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