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如何看待升溫的外資并購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 14:37 人民網-華南新聞
本報記者 王 俊 絕對控股、只找行業前三甲——外資并購的此種手法被稱為“斬首式并購”。不久前凱雷并購徐工案和法國SEB并購蘇泊爾案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是否會危及民族品牌的生存,引起了極大爭議。外資并購究竟是洪水猛獸的萌芽還是商業機遇的轉折,在中國日漸融入全球的過程中如何看待外資并購?由廣東省國資委、暨南大學等主辦的首屆廣東企業論壇近日在廣州拉開帷幕,專家學者、商界人士就此問題也有不同看法。 “在華外資企業也是中國企業” 對外資并購本土企業引發的爭論,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認為,在華外資企業也是中國企業,應當就事論事,不應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應當對外資實行公平透明的國民待遇。并購也是吸引外資的一種形式,變成中國企業的一部分。把外國企業和外資企業分開,不要把經濟行為政治化。 有觀點認為,外資企業對中國本土企業的收購損害國家利益和國家經濟安全,龍永圖認為如果外資壟斷對國家安全造成了損害,中國政府可以取消執照,使用中國的法律法規進行懲罰。 而今年來中國企業頻頻謀劃海外并購案,中國企業在外國同樣不愿意受到歧視性的非國民待遇。推己及人,一個外資企業成為中國的企業法人,向中國政府納稅,為中國人創造就業機會就是中國企業。龍永圖認為,不應該使用民族的觀點,而應該使用國內企業的概念,實行公平的透明的國民待遇。 外資并購的“左右手” 回顧外資并購的爭論軌跡,支持方認為外資并購帶來廣闊商機和領先科技,反對方提出外資并購威脅產業安全,帶走的可能是市場渠道和商業利潤。 經濟飛速發展20年之后,國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以物流市場為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國際物流業進入中國市場,國內流通業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廣東物資集團董事長莊耀表示,物資企業若不盡快進行轉型,在市場上找準自己的合適定位,其生存空間將越來越窄。 而也有行家提示企業要算好一筆賬,估量清楚外資并購的甜頭與苦澀。有人舉例,10年前與法國SEB合資的上海電熨斗廠,不僅沒能嘗到外資的商機、技術的甜頭,反而在短短幾年內就失去自己辛苦經營的分銷渠道、銷售隊伍,并淪為對方的加工工廠,因此該廠負責人也勸告那些正與外資談合作的國內企業,不要輕易讓外資控股。 兩種觀點你來我往并無定論,但龍永圖認為,加入WTO以來,沒有看到BP、殼牌壟斷市場,外資銀行也只在中國市場占有3%的份額。 外資并購監管仍需完善 數據顯示,今年到目前為止的全球并購金額已跳漲至3.39萬億美元,為有史以來最高。并購焦點集中在地產、采礦、媒體和交易所等領域,主要是受私人直接投資公司的推動,以及企業降低成本和開展新業務的需要。而翻開前五次并購浪潮的歷史,壟斷一直被認為是隨并購產生的“疑難雜癥”。 今年9月,《外國投資者并購中國境內企業規定》正式實施。法國SEB并購中國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規定》正式實施后的第一個案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在《規定》中反壟斷的標準已經比較明確了,但有公信力的市場份額統計數據來源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明確,這一點在法國SEB并購蘇泊爾案中表現得比較突出。 專家指出,雖然《規定》已經正式生效,但許多條款有待進一步細化,提高外資并購規定的可操作性。例如關于重點行業、經濟安全的界定還需要有關部門給予具體明確,并且隨著我國不同產業競爭力的變化,每隔一段時間做出修訂。 龍永圖認為,中國接下來應當規范外資投資環境,更重要的是在法律層面上加強監管,完善包括《反壟斷法》在內的一系列法律制度。今后外國投資者并購中國企業也越來越規范,因而對外資并購中出現的“負作用”也會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