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1日:直銷企業的大限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17:36 金羊網-羊城晚報
本報記者 李曉莉 12月1日,直銷企業的大限。 直銷法出臺一年之后,“培育期”就要結束。根據商務部和國家工商總局的有關規定,外商投資直銷轉型企業的系列相關規定將會在12月1日廢止。然而,在商務部的網頁上,到昨天下午4時,依然只有寥寥可數的10家企業可以“持證上崗”。即使是當年的“十大轉型”直銷巨頭們(安利、雅芳、玫琳凱、日暉、富迪、娜麗絲、尚赫、完美、百美和特百惠),當中也有可能在12月1日前拿不到牌照。 這意味著,12月1日后,無直銷牌的企業直銷將視為非法。 轉型企業 被迫轉型 進入11月,已經有不少權威人士在透露這么一個消息:在12月1日大限之前,“十大轉型”企業不一定都能順利拿到牌照。理由是有關部門調查發現,部分企業的具體操作不符合相關直銷法規的規范。 扳手一數,“十大轉型”企業中,除了雅芳以及剛剛領證的富迪,其它依然正在申請中:龍頭老大安利“依然在等待”,玫琳凱、完美等也尚無消息。業內人士估計,安利可能在“最后一刻”領取牌照,而其他的企業則難以估測,當中有企業可能被迫轉型。 根據直銷法,這“十大轉型”企業一旦未能在12月1日領牌而從事直銷活動的,將按照《直銷管理條例》查處。 “十大轉型”企業中,有的已經因應原來的市場調整了經營策略,加大店鋪或者專柜銷售,是否拿牌也無所謂。有轉型企業抱怨,這些在1998年便進入中國市場的轉型企業掉起頭來,當然要比后來者難度大,難免手忙腳亂。根據目前的《直銷管理條例中》第7條,申請成為直銷企業必須“在提出申請前連續五年沒有重大違法經營記錄”,對于剛進入中國的直銷企業而言,確實“沾了小便宜”。 獲牌企業 戰戰兢兢 根據某已獲牌企業在全國的調查,“規范”、“轉型”以及“低調”成了2006年中國直銷行業的關鍵詞。 “珍奧”事件便是國家商務部發出的警鐘:直銷牌照發到珍奧的手中不過兩個月已被要求整改。上月9日,商務部稱,珍奧集團因在整改期間被查實申報材料不實,被吊銷直銷經營許可證。直銷專家胡遠江向媒體指出,雖然現在的發牌沒有受到珍奧的影響,但是國家已經給牌照的審核制定了總的原則,就是成熟一家、批準一家。 已經拿到牌照的企業都十分低調守規。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雅芳在2月領牌至今,直銷的營業額一直不如店面銷售;而如新從7月領牌至今,仍然未開啟直銷業務…… 縱然如此,直銷企業依然對中國市場這塊蛋糕垂涎三尺,一家已經獲牌的企業向記者透露:我們的店面銷售雖然非常理想,但是目前的店面不會再擴張了,店鋪的數量也僅僅維持甚至有可能減少,因為我們的最終目標依然是直銷。 直銷條例 太過籠統 “說實在的,《直銷管理條例》中還有不少地方太籠統了,我們處理起來非常頭痛。”正在做最后努力的某轉型企業負責人坦言,“我們公司也不敢多加猜測,只好在北京特別聘請了一位專家,協助我們理解政府的意思。” 這并不是一家公司的怨言。不少直銷企業在申請牌照過程中處處“碰壁”。 以申請服務網點為例,在雅芳成為試點并順利地獲取第一張直銷牌照之后,各大公司紛紛為申請當地服務網點奔波,“大城市還好,可以直接找經貿委或者工商;可是在一些小城市里,我們根本不知道找哪個部門。”一位參與申請的員工向記者透露,“常常奔波于各個部門之間,至少要花上三五天。” 大限之后 走向何方 根據業內消息,近期還將有兩三家企業獲牌。那么,其余的轉型企業在大限之后會走向何方? “要么取消直銷業務,要么繼續等牌。”一位業內人士直接指出。12月1日后,未依法拿牌照的企業,若以店鋪加雇傭推銷員從事經營活動的,將被查處。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不排除有企業冒險繼續經營。”記者了解到,業內正在傳出直銷牌照被“邊緣化”一說,尤其是在珍奧被取消牌照之后,其“不屑一顧”的態度在行業內一石千浪。“獲牌企業不但得不到應有的市場待遇,反而給了拿不到牌照的企業可乘之機,形成事實上的不平等。”業內人士分析,“因為獲牌企業必須在經營過程中如履薄冰,否則有可能重蹈珍奧覆轍,但對于拿牌無望的企業或傳銷企業而言,反而可以‘長袖善舞’。” 直銷語錄 牛肉會有的 黃油會有的 牌照會有的 “不是我們拿不到直銷牌照,而是直銷牌照還在發放。連安利們都沒有拿到牌照,我們自然不急。牛肉會有的,黃油會有的,牌照會有的。” “拿牌與不拿牌一個樣,沒有拿到牌照不還在照樣做嗎?” “珍奧事件證明,拿到牌照更不好做,不拿牌照更好做。拿到牌照后要面臨嚴格的監管,甚至連宣傳都不好做,但我們沒有拿牌照,就不在監管的范圍內,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沒有牌照可以照樣生存,甚至過得更好。珍奧的下場就是證明。” “不是我們拿不到牌照,而是我們故意不拿牌照,明白拿到牌照沒有好下場。你看看珍奧就知道了。” “我們故意不拿牌照,是董事長的英明決策,提前預見了像珍奧那樣的高風險。”(摘自SOHU網頁) -記者手記:“在潛規則下跳舞?” 氣氛越來越緊張,企業越來越低調,整個直銷行業已經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12月1日“大限”來臨之前,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態。 然而仔細一琢磨,發現“直銷”二字并不神秘,大有不少潛規則可以走。以“經營范圍”為例,在雅芳之后所有領牌的企業,幾乎都打上了“地域經營”的烙印,有的是僅能在某些省份進行直銷活動,有的甚至只能在一個省內的某些區進行。“實際上,這里面有很多空子可以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分析,“‘經營范圍’是以‘發生交易的地點’來計算,雖然有些企業僅能在省內的某片區域內經營,但即使跨片區,只要還在省內,執法人員都難以查出來。” 記者了解到,“地域經營”執行起來最為困難。目前,在直銷人員上報企業的電腦網絡中,要交代銷售何種產品、銷售價格如何,卻沒有限制上報銷售地點。“即使要上報,也是由銷售人員填寫,造假非常容易。” 另外,網絡途徑也成為業界可以“渾水摸魚”的地方。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第九條中“利用互聯網等媒體發布含有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傳銷信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會同電信等有關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查處”。然而,記者了解到,互聯網還分“公司授權允許經營的網站”以及“黑網”兩種,大多本公司的網絡都屬于授權網絡,淘寶等購物網尚未獲得授權,一律歸為“黑網”。“這是直銷人員的個人行為,公司監管起來要花上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別提政府部門監管了。”“總之,現在除了直銷人員的身份、報酬制度等硬性的規則比較容易監管之外,其他的都不好說。”該人士表示,“即使12月1日之后,市場上的監管力度也是未知數。”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直銷這塊將由各地工商部門進行監管,然而監管范圍如何?力度如何? 難怪一年下來,直銷業內紛紛傳出直銷牌照呈現出“邊緣化”趨勢———拿了牌要規規矩矩,不拿牌還可以玩玩潛規則。市場難免擔心,如果對于獲牌企業和未獲牌企業的執法區分不大,特別是對那些疑似傳銷企業不嚴格執法,直銷牌照將會越來越邊緣化。 本報記者 李曉莉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