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向春:鐵礦石談判的近憂遠慮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 13:22 新浪財經
北京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 徐向春 十月二十四日,中國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在青島舉行,國內主要鋼廠、世界三大鐵礦生產商、商務部和中鋼協參加了會議,與會各方圍繞鐵礦石市場供需狀況交流了看法。對于明年鐵礦石價格走向,筆者認為回落趨勢越來越清晰。 1—9月,全國生鐵產量29746萬噸,同比增長20.83%,鐵礦石原礦產量40582萬噸,增長37.67%。國內鐵礦石產量高速增長,大大緩解了國內鐵礦石供求矛盾,為快速擴張的鋼鐵工業提供了原料保證。從市場行情來看,今年以來,國產礦、印度礦等現貨礦價格低于巴西長期協議礦,完全扭轉了2004、2005年現貨礦高于巴西長期協議礦的格局。現貨市場價格靈敏地反應市場供求關系,這一格局的變化說明鐵礦石供不應求狀況已經成為過去。此外,從國際商品市場看,以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為標志,宣告國際商品市場大牛市業已結束,被夸大的中國因素逐步恢復本色,不再成為市場熱炒題材。在這一大背景下,如果鐵礦生產商憑借寡頭壟斷地位,仍然緊緊抓住中國需求因素不放而無視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堅持2007年鐵價格上漲是有違市場法則的。總的來說,談判天平開始向買方傾斜。但是,目前和未來存在的問題不可不察。 2006年中國鋼廠首次正式參加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國內各界高度關注,紛紛摩拳擦掌,立志談出一個“中國價格”。現實卻告訴我們,中國鋼廠議價能力還較弱。 鐵礦石談判是“三家賣四方買”的多方博弈,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根據自己的利益和掌握的籌碼與對方達成協議,中國并非因為是最大買家而享有額外的優惠。按照談判規則,任何一場談判達成的協議基本上就是最終的談判結果,翻盤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說參加談判各方均有議價權但無定價權,只不過各家議價能力強弱不同而已。 對比分析中日歐鋼廠,可以發現歐日鋼廠產品以高端品種為主、產品利潤空間大,而且在許多礦山項目有股權投資,消化原料成本能力高于中國,容易接受鐵礦生產商更高的要價,當價格上漲時可接受更高的漲幅,價格看跌時則可能接受更小的跌幅。2005、2006年度談判分別由日本新日鐵和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率先達成71.5%和19%的上漲結果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如何溝通協調日歐鋼廠,避免出現這一情況將是中國鋼廠面臨的難題。 中國鋼鐵業大而散亂,有鐵礦進口權的大、中小鋼廠和貿易商多達百余家,多頭對外,行動不一致,加之大鋼廠加價轉賣長期協議礦行為,為鐵礦商提供了各個擊破的機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市場不能在談判中成為誘惑或威懾籌碼,削弱了中方的談判地位。在明年的談判中,如果各方利益不能協調一致,內部防線再次被攻破也不是不可能的。 目前鐵礦石供求關系有所緩和,為鐵礦石談判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須清醒地看到未來幾年鐵礦石供應情況不容樂觀,中國鋼鐵業應當未雨綢繆。 中國處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階段,鋼鐵消費將保持增長態勢,中國鋼鐵工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預計2010年粗鋼產量超過5億噸。由于國內鐵礦資源稟賦差,未來進口礦依存度繼續呈上升趨勢。 國內外研究結果表明,2010年鐵礦石海運供應量為9.38億噸,比2005年增加2.67億噸;2010年世界海運鐵礦石需求量9.45億噸,比2005年增加2.79億噸,鐵礦石供應依然處于緊張狀況。市場供求結構為:三大鐵礦巨頭供應量6.94億噸,占市場份額74%;中國進口鐵礦石5.24億噸,占需求量的56%,中國對三大鐵礦巨頭的依賴度進一步提高。對中國鋼廠而言,形勢依然嚴峻,在寡頭壟斷市場,同時又是供應偏緊的狀況,市場寡頭通過調控生產,人為造成供應緊張的局面,盡可能地漲價,迫使買方不得不接受的局面可能重演。 上述預測結果還警示我們:那種把鐵礦產能擴張寄希望于國外鐵礦生產商大舉投資開發鐵礦資源,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最終打破寡頭壟斷格局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中國鋼鐵業應當樹立長期戰略思想,在加大國內礦山開發力度的同時,更要重視開發國外鐵礦資源。如果中國鋼鐵業在未來幾年內大力投資鐵礦業,能夠掌握1—2億噸的新增供應量,將減少對三大鐵礦巨頭的依賴程度,擺脫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根本上打破鐵礦石供求格局,增加中方鐵礦石談判的籌碼,大大提高議價能力。這對改善中國鋼鐵業的國際競爭力,保持鋼鐵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