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百工坊傳統工藝美術基地 動態的民間藝術博物館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 10:54 新經濟導刊
如何讓民間藝術在市場中得到良性的發展,百工坊正試圖以一種更接近市場的做法給傳統手工藝找到一條持續發展的道路 本刊記者 薛童 從泥人到花絲鑲嵌,從景泰藍到牙雕,從剪紙到漆雕……這些帶有濃郁懷舊氣息的民間手工制作如今依然可以在北京繁華的腹地生動地再現,這就是位居北京崇文區的京城百工坊。在百工坊聚集了幾十位全國頂級的民間手工藝大師,他們和他們的手工作坊一起構成了京城最獨特的一道風景線。也由此,京城百工坊當之無愧地成為北京十大文化產業聚集地之一。 如果說過去手工藝人作為一種職業在逐漸衰退的話,那么今天手工藝人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傳統手工藝在受到現代制造業的沖擊而變得衰退,但是在現代制造業越來越發達的今天,質樸自然的傳統手工藝產品越發顯得彌足珍貴,又有了新的發展契機。 對于民間藝術的保護如果僅僅停留在一種呼吁或者自上而下,效果顯然是不理想的。如何讓民間藝術在市場中得到良性的發展,百工坊正試圖以一種更接近市場的做法給傳統手工藝找到一條持續發展的道路。 責任與情結 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在9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聚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逐步形成了歷史悠久、門類齊全、技藝精湛、具有一定規模和地方特色的產業。但是進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后,由于文化形態的日趨多元和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工美行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大批工美行業的老企業倒閉;工藝美術大師大量流散,許多技藝瀕于失傳;工藝美術產品急速萎縮,北京傳統工藝美術企業珍精品設計制作后繼乏人,有的品種甚至到了人亡藝絕的地步,根本談不上對工藝美術的創新發展。 面對工藝美術發展的嚴峻現實,從國家到北京一系列關于保護工藝美術的政策規定相繼出臺。1997年5月20日國務院頒布《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2002年8月9日北京市頒布《北京市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辦法》。2003年1月北京市經濟委員會頒布《北京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四大工程’,在崇文區建立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基地——‘京城百工坊’,并成為國內外有影響的‘名坊’”。京城百工坊誕生了。 百工坊傳統工藝美術基地。地處光明橋附近、龍潭湖畔,總面積4.2萬平方米,是傳統工藝美術基地和人文奧運新景觀重點工程。由北京工美鳳凰旅游藝術品集團控股的北京京城百工坊藝術品有限公司經營運作。 目前京城百工坊匯集了50多個門類,設置了30多間大師工作室和特色工坊,保護、聚集了102位工藝美術大師。其中有景泰藍藝術門類的代表人物張同祿先生;玉雕藝術門類的代表人物李博生先生;織繡藝術門類泰斗級人物崔潔先生;雕漆藝術門類中的代表人物文乾剛先生等。 走進百工坊,似乎把我們帶回到歷史中,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各個門類的手工藝人大師的作品,欣賞到他們的創作過程,還可以和大師們聊天交流。與其說這里是一個手工藝的聚集地,不如說這里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歷史的濃縮。 2003年11月26日京城百工坊開坊,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出席開坊典禮,在接見北京130余位工藝美術大師時指出:百工坊開坊對于推動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際旅游聯合會主席埃里克·杜呂克先生在參觀百工坊后,欣然為京城百工坊題詞:這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盧浮宮。 北京京城百工坊藝術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放表示,百工坊將打造成民族的、宮廷的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皇家工藝美術技藝和品種之傳統民族國粹;面向2008年北京奧運會,接待國賓政要和國內外旅游者的首都新人文主題景觀,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底蘊的功能完備的工藝美術文化產業基地。 保護與傳承 京城百工坊是一個承載全國,特別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和大師的平臺和基地。從創立到現在保護了一大批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品種和傳承人;安置了工藝美術廠、花絲嵌鑲廠等十一家破產企業和大師,并保護了花絲、料器、雕漆、宮繡等瀕臨絕跡的工藝美術技藝,使這些企業和民間、民族工藝文化傳承人有了傳承的必要條件和生存的根基。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傳統工藝美術,百工坊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 首先,京城百工坊無償為工藝美術大師和散落于社會的技藝傳承人提供場地,為他們建立了工作室,使更多人了解工藝美術技藝、制作過程和其中深厚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 京城百工坊嘗試著用現代科技成果導入傳統制造業,在不改變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合理利用現代科技成果,如景泰藍釉料的改進、料器原料的無污染化等,拓展傳統技藝的生存空間。 京城百工坊為技藝、品種、大師、技藝傳承人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系統,百工坊已申請了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31個類別274個品種的注冊,百工坊的第一批七位大師將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 在經營渠道上,京城百工坊作為大師、技藝傳承人的經紀人,利用京城百工坊的品牌效應拓展他們的銷售渠道,使他們增加收入。 同時,京城百工坊在北京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的支持下,為大師、技藝傳承人廣招藝徒,培養人才和接班人,為大師支付帶徒金貼。另外,還分批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前牙雕、景泰藍、雕漆三項已被北京市正式立項,在北京市文化局、崇文區文委的支持下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爭取進入保護傳承項目、名錄。 在保護與傳承的同時,崔放告訴記者,在百工坊近三年的運營中,百工坊也取得了較為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 百工坊成立以來,已接待了近20萬人次,成為國賓、政要、旅游團隊參觀、購物的定點場所,多次舉辦工藝美術大師專題公益講座,舉辦文化廟會,舉辦中外文化學術交流,接待社會文化名流,廣泛而生動地普及民俗、民間、民族文化。 在經濟收益方面,百工坊利用品牌效應,使旅游和大師的銷售渠道得以拓展,增加了收入。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旅游銷售約8000多萬元、大師銷售約4000多萬元。百工坊自營也取得實效,經營狀況較為穩定。不含房租,2003年各項經營收入59萬元;2004年369萬元;2005年234萬元;2006年1月至6月各項經營收入130萬元。 問題與探索 作為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三年來,京城百工坊作為一個承載北京乃至全國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和大師的平臺,在積累了一定的理論與實踐的經驗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發展瓶頸。 雖然北京乃至全國有許多企業都在借鑒百工坊的模式,但百工坊自身的商業模式還不很清晰,百工坊所從事的工藝美術業態,在現階段適應市場脈搏的商業模式還在探索過程中;企業后續發展資金不足,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經營活動,使百工坊顯得后勁不足,產生不了規模效益,擺脫不了傳統手工業固有的弊端,想做大做強很困難。經營與管理機制不利于現代經營管理模式的推進,影響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面對這些問題,京城百工坊也在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目前,他們已經確定了一套比較系統的經營策略。主要經營思路是:確立經營工藝美術大師和工藝美術文化產業兩條經營路線。發展四個商業模式:第一,充分利用百工坊政府支持的資源,百工坊品牌的優勢,結合中國及北京旅游業的發展,在資本層面上做經營延伸,做功能性房地產。第二,利用研發優勢,走工藝美術品實用化的產業道路,形成規模經營。第三,利用百工坊的品牌效應,發展連鎖品牌店,打開企業連鎖經營空間。第四,舉文化旗促進文化產業及相關領域的發展,立足中國市場空間,注重文化休閑體驗。如影視領域的文化節目,教育培訓領域中的中小學生寒暑假期手工班。以百工坊品牌為先導,在旅游產業上,開拓境內外“文化之旅”。 開展現代特種服務業。 北京市提出“十一五”期間要大力抓好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為新的引擎,推動產業升級。這無疑為百工坊項目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但同時,從工美行業的目前整體狀況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京城百工坊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如何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取得更好地發展,經過分析、權衡利弊,百工坊董事會做出重大決策:企業重組。即:實施股權置換,引進資金、引進新的經營和管理機制,促進企業市場化進程,實現企業商業運作模式。據了解,目前百工坊在企業重組方面正在積極地推進,并且已經有了合作的意向。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