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國美收購永樂 家電連鎖由戰國時代邁向兩強爭霸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09:38 《當代經理人》
7月25日,沸沸揚揚的國美永樂合并案終于有了最終結果。在當天晚上的發布會上,中國頭號家電零售商國美電器(HK.0493)宣布將以股權加現金方式全盤收購競爭對手中國永樂(HK.0503),每股中國永樂股票可換得0.3247股國美電器股份,此外國美電器還將為每股永樂股票支付0.1736港幣,交易總作價為52.68億港幣,收購完成后永樂將退市。 永樂并購大中,隨后國美并購永樂,商業歷史上罕見的連環并購在中國的家電連鎖業上演,這個事件對整個家電產業鏈都足以產生震撼性的效果。整合后的中國家電連鎖業也由原來的國美、蘇寧、永樂、大中等諸侯割據的“戰國時代”向國美、蘇寧兩強爭霸時代演化。并且,由于并購進一步拉大了美蘇之間的差距,國美更顯示出高人一籌的競爭優勢。 口水戰揭幕新格局 雖然進入美蘇爭霸局面是一個必然趨勢,但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個新局面,居然是從一場口水戰開始的。 國美并購永樂前夕,蘇寧總裁張近東發表談話時表示,國美的收購行為是幫蘇寧消滅了一個競爭對手,對蘇寧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而且,在永樂被收購第二天,各地媒體都發表了據說是來自于蘇寧公關部的一篇稿件:永樂在被并購后,不斷有資深員工大聲痛哭,并有大批永樂店長轉投蘇寧懷抱。 隨后,永樂總裁陳曉對蘇寧的言論進行了反擊,聲稱國美永樂的合并案對蘇寧造成的威脅其實是巨大的。所以,蘇寧放出這樣一些言論“也在情理之中”。 與此同時,國美總裁黃光裕拋出了其所謂的“蘇寧市值泡沫論”,認為蘇寧在國內A股市場的市值虛高,不是蘇寧實際能力的表現。并指出并購永樂是其并購戰略的第一步,國美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蘇寧。黃表示,目前國美永樂和蘇寧的戰爭還沒有開始打,合并后的國美永樂所售產品價格降低10%,要用低價直接打擊競爭對手,打到對手求和為止。 面對挑戰性言論,蘇寧總裁孫為民也不甘示弱。在8月3號的媒體溝通會上,孫為民一反常態,直指國美黃光裕收購蘇寧的言論:“就是謠言,這是一個陰謀,他先造一個假象,然后自己把假象破解,不過是在吸引眼球”。 孫為民稱,從公開數據來看,2004年和2005年,蘇寧繳納所得稅達2.73億元,而國美和永樂兩年合計繳納的所得稅只有2.1億元;從截至到8月2日的市值來看,蘇寧156.76億元,國美155.68億港元,永樂51.37億港元,“很多事實都說明國美難以合并蘇寧”。 孫甚至還憤怒地表示要維權:“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一時輿論嘩然。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在這場“口水戰”中,炒作的成分居多。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家電研究專家陸刃波一言以蔽之:這場炒作只是口頭上的表面文章而已,此外毫無意義。 國美真正的對手誰? 在動嘴的同時,國美、蘇寧的手也沒有閑著。因為嘴仗只是過癮,抓緊布局才是更加重要。 在并購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國美宣布,在并購永樂后,國美方面將會繼續沿用雙品牌戰略,雙方的資源整合更多的是在后臺的采購與物流體系以及相應的管理流程的構建上。在前臺的市場表現方面,國美將奉行雙品牌戰略,將繼續保留國美和永樂這兩個全國性品牌,并支持其相互獨立發展,通過兩個品牌之間的相互競爭來促進整個家電連鎖產業的整合。因此,國美永樂的并購并不會是以關閉門店為基礎,而是以進一步的擴張為基礎。 在廣州上兵伐謀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策略總監劉步塵看來,國美永樂的整合并不是以蘇寧為假想敵。其真正的假想敵是百思買。 “你想想,國美為什么早不并購,晚不并購,偏偏選在百思買控股江蘇五星電器而曲線進入中國時并購?”劉反問記者。 在劉步塵看來,對于百思買而言,只要戰勝了國美,就有可能主導整個家電連鎖行業。而以百思買的實力以及其發達國家家電連鎖市場的多年成功運作經歷,這并非沒有可能。同時,有了百思買這個龐然大物作參照,國美顯然不大可能把蘇寧當作最大的競爭對手。從這個角度上看,劉認為,蘇寧主動挑起來的“口水戰”,僅僅是蘇寧方面的一廂情愿的想法而已。 事實上,并購對蘇寧的影響很大,劉步塵表示:“國美的并購行為打破了美蘇過去的一種相對平衡。” 這一點從蘇寧隨后的激烈反應可見一斑。近來,蘇寧在上海以超過行業標準20%~30%的薪資,大張旗鼓挖起了永樂的墻角,并宣稱已經獲得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九十多億元的授信貸款額度,未來一兩年內,將再開店200家,以期達到美蘇新的相對平衡。 不過,劉步塵認為:蘇寧今后擴張將極有可能由自主開店模式轉向國美式的并購。 劉的觀點也得到了資深家電問題專家、青島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的認同。羅認為:國美并購永樂吹響了國內家電連鎖快速擴張的號角,以前企業都是自己在全國各地一家一家的開店,自己挖戰壕,而現在等別人挖好了直接買過來,修筑工事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 劉認為,現在待價而沽的大中以及三聯都有可能是蘇寧并購的對象。 大中待價而沽 永樂被國美并購以后,之前與永樂達成并購協議的大中電器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還發表了一份“待沽宣言”,聲稱,由于永樂被國美并購以后,收購大中的主體已經不存在,大中與永樂的并購協議自動解除。與此同時,大中又宣稱,自己不排除與業內優秀企業繼續展開深層次合作的可能。 在業內人士看來,大中的這一表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想在國美并購永樂后,美蘇關系微妙的這一時刻,來謀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要蘇寧能夠參與并購大中的行列,那么,大中的行情水漲船高也就變得很自然。 據傳,目前蘇寧正在與大中就并購問題談判。 在家電研究專家沈聞澗看來,美蘇雙方一直處于直接競爭狀態中,除非雙方發生并購,否則兩者之間的競爭關系不會得到有效緩和,而是不斷加劇。 對于這一現象,羅清啟認為,中國家電未來零售業態的主流必定是連鎖化,這是經濟規律的必然。但較穩定的格局依然沒有形成,這就注定在未來比較長的一個時期內還需要經歷一個強烈的產業震蕩期。 禍福供應商 除了百思買和蘇寧,國美永樂并購案影響最大的群體可能就是家電供應商們了。 “又喜又憂啊。”某空調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喜的是,大的連鎖企業終于又少了一家。在每年和連鎖渠道簽訂全年購銷合同的時候,連鎖渠道商都會要求廠家必須為其提供一些個性化的產品型號和特價機型號。而每個型號的模具,都價值百萬元人民幣。累計起來,一年光是這些可有可無模具的制定費用,就有數千萬元。現在少了一個全國連鎖渠道商,就意味著來年可以省數百萬的模具費用了。 “憂的當然是國美實力的強大,使得供應商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艱難了”,對此,該人士不愿意多發表意見。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國美永樂合并以前,國美、蘇寧、永樂2005年的店面分別為426、363、199家,銷售額分別為498億、397億、151億元。 并購之后,新國美系的店面總額達到了625家,銷售收入達到了650億元,而2005年整個行業的銷售額也只有1500~1800億元。新國美系的份額已經超過了行業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強。 羅清啟認為,雖然如此,但和歐美成熟市場相比,我國的家電零售渠道還是龐雜、零散,不夠集中。國美和永樂的市場份額加在一起,還不足整個家電銷售市場的15%,而歐美零售巨頭一家就能占25%以上。歐美家電零售市場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大連鎖企業中,占據著80%的市場份額。 而劉步塵則擔心,隨著國美的一家獨大,其單邊霸權的進一步增強,國美對供應商的控制力也將得到加強。 擔心并非沒有道理。并購不久,國美就單方面宣布所有進入國美永樂的供應商的供應價將下調10%。 當記者就此問題采訪某空調企業人士時,該人士以正在研究為名,回絕了記者的采訪要求。 不過在羅清啟看來,供應商話語權的逐步喪失似乎并不是渠道商的責任。羅認為:廠商之間的矛盾本質上是供需矛盾,這個矛盾的背后是產品過剩。而要解決這一矛盾,需要根據準確的需求去制造,避免盲目制造而帶來的庫存資金占用。怎樣準確地搞清楚需求呢?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連鎖渠道。所以,連鎖渠道在過剩的時代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個從廠家向消費者方向輸送產品的機械手,最重要的是一個從消費者端向廠家輸送消費需求的雷達,它在今天已經變成了一個輸送產品與需求信息的雙向的輸送管道。 羅認為,從長期看,如果連鎖企業憑借遍布全國的分銷網絡,收集需求信息,并把這些準確的信息反饋給制造商,制造商根據準確的信息制造出準確的產品來,供應和需求就會逐步達到一個相對理想的狀態,廠商之間的矛盾也會隨之得到緩解。劉步塵認為,如果國美在對待供應商問題上一意孤行的話,那么迫切需要快速發展以求新的相對平衡的蘇寧就會更多的討好供應商。出于制衡國美系的目的,供應商也有可能對蘇寧提供更多的支持,迫使國美不敢太過于肆意妄為。 或許,利用國美與蘇寧的關系來制衡國美,也有可能使得供應商過的不至于太差,劉最后表示。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