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紡織服裝市場新模式正在涌現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 10:34 人民網-市場報
目前國內紡織服裝產業有一個梯度轉移的趨勢,正從沿海發達地區向勞動力比較豐富、生產力比較富裕的地區轉移 □ 鐘 芳 專業市場伴隨著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走過了十多個年頭,加入WTO后,隨著“后配額時代”的到來,中國專業市場面臨著國際、國內貿易的雙重考驗。如何進一步提升和發展專業市場?使之更好地適應產業和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前不久,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信息中心主任夏令敏就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作了詳細的闡述。 去年中國紡織業協會用了3個月的時間,對國內的300多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作了一個調研。從調研結果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產業結構應引起行業內外,特別是專業市場投資商更多的關注。 從類型上看,最早的市場形態是“集貿型市場”。這是在初期自發形成的。在北方有一些集貿型的市場,環境比較一般,產品價格比較低,主要面向的是農村低端市場。第二類是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商廈型市場”。這些市場在交易環境、交易條件上有大幅度改革。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些品牌經營的模式,廣東、北京、浙江這樣的市場比較多。第三類是最近兩三年市場提升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專業市場”。例如高郵中國紡織服裝城,是按照高標準和高規格建設的,從硬件上、從軟件服務上,都給產業、商鋪和區域經濟帶來很強沖擊力。 新型市場的最大特點,是市場服務體系比較完善,特別是在服裝這一塊,能夠對品牌服務經營的業主提供一個很好的環境。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紡織服裝市場在行業內是按整體來分一、二、三級的。依托產業資源、依托中心城市、直接和生產廠家進行聯系的,這些是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是以交通樞紐為基礎的市場,他們是進行批貨、再向下一級延伸;第三級市場是面向中端市場上的一些市場。目前的國內紡織服裝產業有一個梯度轉移的趨勢,從沿海發達地區向勞動力比較豐富、生產力比較富裕的地區轉移。 目前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發展趨勢,更多的指向是品牌服務。從產業鏈上講,綜合性市場大多希望能夠盡量覆蓋整個產業鏈,包括原料市場、面料市場、服裝加工市場等。從市場的規模上講,是一個比一個大,老市場在擴建,新市場建設也是一個比一個大。硬件條件和大型百貨商場也是不相上下,有的條件甚至超過大型百貨商場。同時,新市場發展趨勢是更加注重整個市場的軟件建設,不僅是金融服務、商務上的服務,還包括法律服務、物流服務、信息服務,這些品牌服務是新型市場發展的方向。 相關案例 在江蘇高郵中國紡織服裝城的總體策劃中,“做大市場,做優品牌;多元并舉,持續發展”被放大成為立城之本。在董事長黃永坤的理念里,品牌服務對于中國紡織服裝城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中國紡織服裝城是目前中國首個“21世紀新概念市場”,以國際標準高起點規劃,是江蘇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的專業市場之一,為奠定其“全球紡織服裝皮革交易集散中心”的地位提供了一流的硬環境,為最終實現全球化的目標邁出了第一步。 其次,中國紡織服裝城先進的經營理念、超前的規劃設計、龐大的物流支撐、領先的科技研發等都賦予這個市場巨大的財富期望值。因而,這個市場對于民營資本的吸引和壯大意義深遠。 第三,中國紡織服裝城的輻射能力將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越來越強,對相關產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明顯,必將使本地區乃至全國相關產業實現質的飛躍。 中國紡織服裝城嚴格按照“廣場式環境、科學化管理、完備式配套、完善化服務”的中國第四代市場標準精心打造,并采用歐美發達國家專業市場的設計模式,將市場劃分為產品交易、名品薈萃、倉儲物流、博覽展示、電子商務、科技研發、世界貿易、休閑娛樂、生活配套等九大中心,同時設立工商、稅務、公安、衛生、技監、金融、通訊等一應俱全的服務機構和設施,使市場真正成為行業信息發布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品牌培育中心。 在建造一流硬件設施的同時,中國紡織服裝城還在市場軟環境上狠下工夫。為營造濃烈的市場氛圍,吸引更多的企業和經營戶加盟中國紡織服裝城,建立了市場培育基金制度,既給投資客以充分的信心保障,也為一些準備不足的經營戶解除了后顧之憂。 同時,海內外50多家進出口商與中國紡織服裝城一起合作,一手牽著生產終端,一手牽著消費者,形成強大的經營合力。此外,中國紡織服裝城利用市場信息收集和發布功能,為入駐業主和經營戶提供各種權威資訊和服務信息,構架起生產者、消費者和市場三者之間相互聯系與溝通的橋梁,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交易規模。 編后記: 隨著“后配額時代”的到來,中國紡織服裝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各種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更是面臨著國際化、體系化、功能化的發展需求,必須在更大的舞臺、更優的環境和更佳的氛圍里經營。類似中國紡織服裝城的專業市場正蓬勃發展,逐漸擺脫中國前三代市場“摜地攤”、“馬蜂窩”、“鴿子籠”的形態。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