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郵政改革謹防改成獨家專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 00:26 中華工商時報

  隨著天津、浙江等省市將“郵政局”的牌子改為“郵政管理局”,郵政體制改革又邁進了一步。

  8年前,郵政與電信分家,郵政體制改革走出第一步。但當時的情況很尷尬,分家第一年,郵政即發生了高達179億元的巨額虧損。此后經過多年努力,直到去年終于將虧損降到4億元以下。

  郵政系統之所以長期虧損,其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政企不分,管理費用不斷增長。二是郵政部門承擔著“普遍服務”的業務,而這類業務往往收費低,成本高。據了解,我國現有6.7萬個郵政營業所,其中有16000多個邊遠地區的基層營業所每年營業收入不足2萬元,而維護這樣一個營業所的正常運轉,平均每年需要支出14萬元。僅此一項,每年虧損可能達數十億元。顯然,為改變這一狀況,改革是必然的。

  從這次改革的方案看,成立

郵政管理局之后,郵政業務由專門的郵政公司來承擔。這樣就實現了政企分離,前者的職責變為專職管理,對郵政市場進行監管;后者則集中精力投入日常業務之中,成為名副其實的企業。

  可以預料,郵政公司以全新的面貌進入市場之后,在特快專遞等競爭性服務領域,以及在郵政儲蓄、物流服務等方面開始對市場份額的爭奪。從實力上比較,郵政系統遍布全國城鄉的營業網絡,統一的品牌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說一般的民營企業,即使在開放郵政市場后獲準進入的外資企業,恐怕也很難與郵政系統的傳統優勢相抗衡。因此,人們有理由相信郵政公司能夠迅速扭虧為盈,取得良好效益。

  然而,與電信系統不同,郵政系統有其特殊性,必須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具體而言,像那些保障國家機要通信、黨報黨刊發行、軍隊義務兵的免費通信、老少邊窮地區的普通信函等等的普遍服務性業務,不僅不能丟掉,還需要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這就需要郵政公司通過內部挖潛、減員增效等措施克服困難,努力降低虧損。同時,郵政體制的改革絕不能出現郵政公司一家壟斷的格局,郵政公

  司絕不能利用自己的行業優勢地位,依靠壓制競爭對手或隨意調整服務資費等方式去賺錢。

  郵政市場上能否形成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為社會公眾提供“通郵選擇權”能否建立完善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為社會公眾提供質優價廉的郵政服務,這是檢驗

郵政體制改革成敗與否的重要標志。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717,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