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陳憲:燃油加價要和市場商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07:15 每日經濟新聞

  陳憲

  繼去年兩次上調國內航空公司國際航段(不包含國際航線的國內段)的燃油附加費以后,從今年9月1日開始,國內航線的燃油附加費也將上調。正面的解釋和以前每次一樣,是“由于航油價格持續上漲”。然而,就在這一新聞發布不久,市場即傳來“近期機票價格將會出現一波下調”的消息。政策性上調在前,作為市場反應的下調立馬就到,其經濟學解釋是什么?最簡要的回答是,原來的機票價格已大致是均衡價格。你要來個政策性補貼,市場還不買賬呢。結果是:政策性補貼失靈,機票的實際價格照舊。

  航油價格上漲,是否要在機票上設置附加費?問題的分析要從價格與成本結合的角度展開。

  航油成本是機票價格的一部分,航油價格上漲當然會影響機票價格。由石油資源的性質所決定,在一個較長時期里航油價格上漲是趨勢。然而,在短期,航油價格經常是漲跌互見的,而附加費的設置或取消、上調或下調,總是滯后的。事實上,現在航空公司已經有較大的機票定價權,它們可以根據成本和供求關系,自行決定機票價格。面對這次燃油附加費上調,有航空公司就表示,會采取一些打折措施,以平衡機票價格,避免旅客有過多的反感情緒。為什么一方面要討個政策性補貼,另一方面卻機票打折呢?這就是現在一些國有壟斷企業的“訣竅”:既要來自政府的好處,又要來自市場的好處,一個也不想少。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于企業來說,原材料、燃料價格變化是常態。價格下降好辦,要么產品價格相應下降,企業可以增加銷售,進而增加獲利;要么產品成本下降,企業直接增加獲利。價格上漲難辦,企業成本上升,但絕大多數企業都只能自己來消化這個成本上升,它們到哪去弄個“附加費”呢?因此,企業既然有時會是要素價格下跌的受益者,那么,它們也應當是要素價格上漲的消化者。

  燃油附加費的設置及每次上調,都是各大航空公司游說政府有關部門的結果。政府有關部門作出同意上調的決定,是一項有關機票價格的公共政策。如果上調后出現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結果,那就是典型的公共政策被大公司策略“俘獲”的案例。當然,它們自己經常是打著為了減虧的幌子。要真的減虧,為什么不先減職務消費、福利或工資?

  我們這樣說,有關部門可能會感到很委屈。的確,在和大公司商量并最終確定方案時,大公司會提供大量信息和充分理由,上調決定在他們看來總是有道理的。但是,問題出在政府有關部門僅僅和大公司商量就行了嗎?顯然不行。還應當和誰商量?答案很明確:要和市場商量,和消費者商量。我們也相信,在作出上調決定時,有關部門是會考慮市場反應的,有時也會通過聽證會等方式和消費者商量。但大量的經驗事實(包括這一次上調)告訴我們,有關部門經常是相信大公司勝于相信市場。殊不知,在市場和利益主體、尤其是具有壟斷傾向的利益主體之間,有關部門當然首先要相信市場。如果市場還不完善,那一方面建設性地完善市場,另一方面,對不完善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