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降低電力短缺—過剩的不平衡波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00:28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評論員 歐陽覓劍

  電力短缺之痛尚未完全平息,對電力過剩的擔憂就接踵而至,原因在于電力建設投資的快速增長。2003年,全國發電裝機總容量為3.9億千瓦,隨著逐年增加,預計2006年總裝機容量將達到近6億千瓦。可見,電力的增長速度超過了GDP,這當然可能引起電力過剩。

  而在1998年到2002年間,全國每年新增裝機容量都在1900萬千瓦左右,沒有出現顯著增長,這導致從2002年開始出現電力短缺,2005年全國有25個省份在2005年年初電力供應緊張。

  今年仍是過剩與短缺相伴隨。今年的一些過剩跡象,表現為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下降,2006年上半年,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比去年同期降低178小時。但短缺也相伴隨,在6月用電高峰時期,仍然有4個省的部分地區需要拉閘限電,其中包括浙江和廣東,預計華北、華東和南方電網覆蓋的經濟較發達地區在高峰期仍然會有電力缺口。

  中國電力“短缺—過剩”不平衡的現象,不但在時間上存在,而且在空間上存在。空間上的不平衡是因為地理方面的原因,東部地區經濟先行發展起來,電力需求增長也快,但多數東部省份

能源比較缺乏,存在電力生產的瓶頸;中西部地區能源比較豐富,電力生產成本較低,因此電力建設投資的意愿強烈,容易導致電力過剩。但是,中西部地區的電力卻不能迅速地輸送到東部市場。于是,在東部地區一方面不想對中西部的電力依賴過大,一方面也為了緩解經濟增長受到的電力供應桎梏的時候,它們也會不顧本地區能源劣勢,想方設法上馬電力建設。于是,全國電力因為中西部地區的過剩而變得過剩。

  項目審批體制又使“短缺—過剩”的周期性波動變得更加突出。部分地區電力過剩,國家就會在項目審批上嚴格控制,限制發電機組開工建設的數量。1997年開始出現電力過剩現象,隨著發電機組可開工數的驟然下降,1999年和2000年開工建設規模不足,導致2002年之后連續幾年電力短缺。這兩年電力建設投資增長放緩,除了各地投資建設電廠的熱情降低,也與項目審批有關,當時甚至有“三年不上火電”的說法。

  應該意識到,電力供應“短缺—過剩”的周期性波動是一種正常的市場現象,與其他商品一樣,電力也很難達到供給和需求恰好一致的狀態,必然要在短缺和過剩之間不斷調整,達到長期均衡。但是,中國電力由過剩到短缺、由短缺到過剩的變化比較劇烈,這種局面需要改善。改善的方法不在于加強項目審批體制,而是應該對投資體制進行改革,放寬項目審批的限制,那樣市場主體可以更靈活地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調整。

  而且,加大地區間的電力交易,也有助于電力供應波幅變得更平緩。近年來,電力的跨區交易有所增長,但跨區域送電量仍然比較少。這是受到電網卡口因素制約,區域間電網的輸送能力有限。另外,電價機制也妨礙了區域間的電力交易,因為電價受到管制,跨區送電的利潤較少,發電企業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應該加快電網建設,并改變電價機制,使區域間電力交易市場獲得更快發展。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