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單位GDP能耗廣東現象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 14:54 中國質量報
作者:楊 健 趙東輝 權威部門數據顯示,去年廣東萬元GDP能耗為0.79噸標準煤,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5.8%,處于全國最低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國能源單耗平均水平同比上升0.8%,而廣東這一數據卻下降了2.5%。 一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經濟大省,為何能連年保持經濟總量的全國第一?一個并非城市型經濟的地區,為何第三產業的比重能在全國名列前茅?一個長期依賴加工貿易的外向型經濟區域,為何高新技術產業規模能穩居全國首位? 提前體會能源瓶頸 率先調整產業布局 作為能源消耗大省,廣東人均擁有常規能源儲量卻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20,90%以上的能源必須依靠從省外或國外調入。前期粗放式發展導致的資源枯竭和環境破壞,給廣東進一步發展敲響了警鐘。 在能源供給方面有切膚之痛的廣東,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就加快改變產業布局,將經濟的砝碼不斷向能源消耗較低的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追加,這等于為廣東經濟加裝了兩大“降耗拉力”。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服務業發展速度超過了工業:從1979年到去年,廣東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高于GDP增速近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比重也由24.4%上升到44.2%,遠高于同期第二產業比重的上升。“十五”期間,廣東服務業總量一直保持在全國前列。 服務業在廣東成為投資熱點和重點,今年上半年,服務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0%左右。即使在建區之初以發展工業為宗旨的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3年前著力扶持信息服務、金融保險、科研服務等項目,服務業比重上升了15個百分點。 當“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啟動之后,粵港服務業合作迅猛發展,港商近幾年在粵新投資的項目30%以上是服務項目。蓬勃發展的專業市場和會展業,也在培育、激發著經濟的輻射力和帶動力。通信業和旅游業改變著廣東人的休閑、交往方式,迅速成為服務業的亮點,其規模均居全國前列。 如今的珠江三角洲,形成了高新技術產品制造的產業鏈,發揮著產業聚集效應。“東莞通往深圳的107國道一塞車,全球電腦市場就會缺貨。”這是人們對這兩個城市的IT產品在全球市場地位的形象描繪。 堅決淘汰落后產能 節能降耗自然顯現 長期以來,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遇到高耗能行業、高污染企業往往無能為力,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企業是地方財政的“錢袋子”,甚至是鄉鎮政府的“小金庫”。廣東除花大氣力改造升級九大工業外,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毫不手軟。 “十五”時期,廣東GDP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卻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9.3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廣東經濟增長已從過分依賴第二產業的投資,逐步轉向產業優化升級。 眾所周知,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工業產業,去年廣東工業耗能占全省能源終端消費量的63.9%。削減工業能耗這個“大頭”,等于是抓住了“降耗主力”。 2003年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的提議下,廣東邀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等8家權威機構,對廣東的電子信息、電器機械、石油化工等九大產業進行“診斷”,將廣東工業產業競爭力放在國際范圍內分析比較發現,必須采用先進技術改造紡織服裝、建筑材料、食品飲料等三大傳統產業,同時還要壯大電子信息、電器機械、石油化工、汽車等四大支柱產業,以及拓展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兩大新興產業。 以產業高級化、適度重型化為目標的 “十大工程”在南粵大地拉開帷幕,這批工程總投資達5400億元,它們的實施使經濟運行質量、工業發展后勁不斷增強。去年九大工業產業進一步展現集約效益,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高達73.7%。 關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開,僅去年全省就關閉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經濟規模的“十五小”“新五小”企業390多家。盡管廣東化肥缺口比較大,但近3年來,仍淘汰生產技術落后、規模小的化肥制造企業24家。 與此同時,廣東還狠抓重型化企業的技術改造升級,盡可能地降低能耗水平。今年1月至5月,韶關鋼鐵公司噸鋼綜合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14.5%,廣州石化公司則下降11.1%。 曾經給人印象是“三來一補”遍地開花、環境污染大、資源消耗多的廣東工業,經過多年努力,如今情形已大不一樣:去年廣東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1.08噸標準煤,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41.7%,居于全國最低水平。 節能不做呼喊派 降耗要當實干家 在環保、節能、降耗方面,廣東沒有提出過響亮的口號,也沒有制定惹人注意的硬指標。善于實干的廣東人已將節能降耗要求“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個引人注意的事情是,自1982年至今的25年里,廣東一直堅持綜合能源統計報表制度。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卜新民說,全國自1986年才建立起這項制度,由于統計結果利用率低、統計人力物力缺乏等原因,自1998年起,大部分省區不再填報綜合能源統計表。 卜新民解釋說,廣東人對能源瓶頸早有切身體會,這是綜合能源統計得以堅持的原因,也是節能降耗的內在動力。 能源短缺促使廣東在能源結構方面下工夫:少用煤,多用電,多用成品油。諸如電力方面“上大壓小”,即關停小火電機組,建設大型火電機組。去年全省消耗水電、風電和核電的比例高達30%,減少了火力發電帶來的資源消耗。 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廣東省政府專門給75家符合清潔生產標準的企業每家獎勵5萬元。利用廢報紙替代木材卷制鉛筆的廣州惠林環保鉛筆公司,年產鉛筆1億支,每年可節約優質木材3500立方米,成為清潔生產領域的一個尖兵。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多次倡導全省人民,在夏天將空調開高1攝氏度,外出時關掉電器電源開關,這對每個人來說的點滴小事聚合起來就能形成強大的節能合力。一些外地人到廣東旅游出差,從家庭、賓館到公共場所,也能體會到廣東人看似“小氣”的節能意識。 雖然摘得了單位GDP能耗全國最低的“桂冠”,但廣東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節能降耗,對于廣東來說,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