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國美圖謀永樂:恐怖的并購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09:51 中國經濟時報
如果國美收購永樂成功,將擁有800多家門店、年銷售額800多億元,與蘇寧和新五星拉開很大檔次,徹底打破家電零售渠道的均衡格局 -本報記者 陳軍君 “如果移動與聯通合成一家,對大家是好事嗎?”對于傳言滿天飛的國美、永樂并購一事,家電廠家的關注更立足現實。 一旦此次并購成功,家電零售渠道格局將為之一變,廠家必須對先前的渠道政策做相應調整。更緊迫的,是廠家代理商與零售商的結款問題,“先前與永樂的合作結款會因為兩家的并購被拖延”。“說心里話,我們不太愿意這樣的并購成為現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電企業負責人說:“那樣的話,不就變成他們說怎么辦就怎么辦了?” 家電廠家早就領略了“店大欺廠”的厲害。大中、永樂兩家在京、滬兩地占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所以在這兩地市場給廠家的政策較國美、蘇寧苛刻許多,廠家也只能忍著。在深圳,當“地頭蛇”順店同樣“店大欺廠”時,廠家就暗地里扶持國美、蘇寧,以便抗衡。 “我們廠家希望國內最終形成2-3家家電零售企業巨頭,力量均衡。”一位家電企業的人士說。 如果國美收購永樂成功,顯然將徹底打破這位家電人士所勾勒的家電渠道均衡格局。800多家門店、800多億元的年銷售額,國美將與擁有350余家門店、年銷售額300多億元的蘇寧,以及200家門店、150億元銷售額的新五星拉開很大檔次。一家獨大的家電渠道格局讓家電廠家感到“很恐怖!” “很怪”:并購疑點以及可能 密切關注國美、永樂并購一舉一動的還有證券、投行界人士。7月18日上午,永樂一停牌,他們就敏感地意識到“有情況”,開始四處打探,并揣測與國美、蘇寧有關。 7月19日早,國美停牌,證實了他們的猜測。 但7月19日又傳出新消息,國美、永樂的談判有可能破裂。 “上海當地幾家不同的媒體都這么說,看來像是真的。”一家關注中國家電零售業的外資背景投行人士對國美并購消息出爐前后的種種跡象充滿疑惑。 永樂、國美為什么不同一天停牌?既然已先后停牌,雙方應該談得差不多了,按理說不該出現突然的變故,而且永樂率先停牌,應該“賣”的愿望很強烈。 情況究竟如何?這位投行人士說:“很怪。” 如果真像傳聞所言,永樂嫌國美出價太低(傳聞國美將以每股——停牌前報6.35元,換取3股永樂股份——每股停牌前報2.05元,意味著國美收購價格僅有3.3%的溢價,那么事態進展會有三種可能:一,并購破產;二,國美加價,但國美的出資者未必同意提太高的價;三,出現競購者,比如來自美國的Bestbuy,永樂成功賣出。這一情形在香港聯交所曾上演過,哈啤被百威和南非的一家公司競購,哈啤最終受益。 “永樂上半年業績非常糟糕” “如果此次被并購失敗,永樂的股價會繼續下跌。國美之所以敢出這么低的價,是因為永樂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非常糟糕。”上述投行人士說。 “我們不少人是很不開心地離開永樂的。”一位曾在永樂北京分公司供職的人士透露,去年5月30日,永樂電器選址李闖王破北京之地——德勝門召開新聞發布會,當時他們這些來自“外面”的空降兵心氣很高,覺得永樂在北京很有機會做起來。 隨后他們發現,不是北京市場的水深,永樂內部管理上的水更深。團隊上,上海人排斥外地人,空降兵被隔在企業核心之外;財務管理上,財務與銷售沒有很好地融合,給銷售、結算帶來麻煩;與供應商的關系處理不是很好,不該廠家擔負的費用硬讓廠家承擔;從資金到政策上沒有針對北京市場的計劃,在北京市場好銷的貨卻進不了北京,市場推廣所需的資金捉襟見肘。 “永樂在北京有7家門店了,按理是能做點事的,但是……”這位人士嘆氣。 作為攻占華北、東北市場橋頭堡的重點戰略市場北京尚且經營如此,永樂在其他城市的擴張可想而知。 永樂2005年年報顯示,由于競爭加劇和網點增加的攤薄效應,永樂門店每平方米銷售額下降了2.8%,毛利率也下降0.6個百分點至6.9%。只是因為網點增加,其供應商贊助一項大漲134.7%,永樂由此獲得的收入高達6.25億元。 由于業績不被看好,永樂股份慘遭投資者“拋售”。 此前并購大中也被看成是永樂的救市之舉。并購消息透出后,永樂的股價看漲,最高升至今年4月下旬的4.3港元,但并購消息正式宣布之后的兩個月內,又急跌至1.82港元,創紀錄低位。 據知情者透露,此前永樂與聯通有合作,話費分成對永樂的業績貢獻不小。2005年,永樂分得了1.3億元。而此項合作已經終止,所以永樂2006年上半年的半年報會比較糟糕。 “國美的弱點就是太強了” 國美方面對有關并購消息的詢問采取了官方辭令:“不便透露。” 當記者追問,被Bestbuy注資的新五星公開稱將打破占用供應商貨款的潛規則,會否對國美造成威脅時,國美一位高層反問:“五星開始做了嗎?” “即便國美、永樂并購不成功,Bestbuy在中國一級城市也無處立腳。”這位國美人士說。看著國美、蘇寧、永樂、大中在每個城市密如蛛網的門店分布圖,就會明白國美此話并不夸張。 黃光裕執意從Bestbuy手中奪下宜家家居在北京北三環馬甸的舊址,喻意大于現實意義,從商業角度考慮,誰也不會笨到將自己的兩家店開在馬路對面。 “國美的弱點就是太強了”,一位業內人士笑著說,“國美是利用合理方式占用廠家資金最長時間的渠道商,也是自有資金最充足的。” 這位人士并不奇怪國美對永樂的并購動議,“家電連鎖已告別青春期,并購整合是必然現象。但運營模式的創新比規模的擴大更重要,當初盤子并不大的國美能一一擊破百貨公司的圍攻,靠的是較之先進的商業模式。” 國美、永樂的并購尚在進行中,近日會有公告告之事態的最終進展。不管結局如何,中國家電連鎖業整合的大幕已經拉開。外來“和尚”Bestbuy只是一貼催化劑。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