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75%的常規地產商將被淘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30日 01:56 第一財經日報 | |||||||||
不能再把反常當正常 開發商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陣痛和迷茫之后,肯定會使出渾身解數想出各種“堤內損失堤內補”,技術層面的小打小鬧終難成大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今后的房地產不是沒有空間,而是商機無限,但房地產的內涵和外延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王志綱/文 種種跡象表明,一場開發商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空前博弈正在展開。有人不平、有人觀望、有人拍手、有人哀嘆、有人較勁、有人迷茫……但無論如何,每一個開發商都不得不追問:此次宏觀調控往開發商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發展,房地產還能做嗎,明天的“奶酪”究竟在哪里呢? 房地產暴利時代不再 此次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與以往不同,既是與發展商之間一次面對面的博弈,同時也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博弈,如果說以往的調控是揚湯止沸,那么這次調控卻是釜底抽薪,對發展商最直接的后果是,就像一架轟鳴的攪肉機突然端到了發展商的宴席之上,一夜之間把發展商們長達8年之久的盛宴與狂歡攪得七零八落。 為什么說只能贏不能輸?放眼今天的中國,可以說沒有一個行業能夠像房地產這樣有如此豐厚的利潤,以至于外地、外行、外資都一擁而入,以至于年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都擠滿了發展商的身影,這一方面說明,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房地產商機無限,但另一方面也預示著,當一個行業所吸納的資金和資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勢必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局,弄不好會引起國家經濟的整體性動蕩。 早在此次宏觀調控之前,今天中國的房地產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業問題,也不是某一個專家能夠解釋清楚的專業問題,而是一個關乎全局的政治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戰略性問題。長達近10年的暴利催肥了無數發展商的腰包,造就了層出不窮的地產大鱷,但由于供求關系的巨大失衡,房地產價格的居高不下,也使得極少數人的財富建立在對大多數人來說財富和心態的不平衡之上,而這種情況對旨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央政府來說,無疑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房地產已經成了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肺瘤細胞,由于地產的暴利,地方政府與銀行也毫不猶豫地卷入其中,政府靠地價支撐財政,靠房價支撐GDP的高速增長,銀行則看中了在一個景氣周期里房貸的穩定收益,于是風借火勢,火助風勢,只要樓市不崩盤,哪個地方政府也不愿意承認自己的房價高了,潛分詞是,一些地方政府、銀行與發展商之間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利益聯盟,這也是為什么屢次宏觀調控都無疾而終之用,如此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調控下去,一旦洪水決堤,后果不堪設想。 建立新的財富分配法則 在“國六條”中,最令發展商們不能接受的是“70%的90平方米戶型”的量化指標,認為是計劃經濟的做法,是開市場經濟的倒車。但我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國情極其特殊的國家,必要時不能排除行政手段的干預,甚至要將這種指標的落實直接與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掛鉤,治重疴必須下猛藥,這次中央政府重拳出擊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從長遠看利大于弊。 “70%的90平方米戶型”指標的出臺其實意味著中央政府對房地產的理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房地產不是普通的大宗商品,它至少具備三大屬性:其一是商品屬性,需求決定價格;其二是公共產品,即使在西方發達國家也非常注重廉價房的建設,因為住宅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是政府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弱勢群體的重要依托;其三是投資屬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房地產有很大的增值空間。 正因為這三大屬性的并存,看著火箭般上升的房價,于是才出現了使用購買、超前性購買、恐慌性購買和投資投機購買幾股洪流的同時共振,那些買不起房子的人也想一步到位,生怕以后再也買不起房子,甚至幾代人勒緊褲腰帶也要為兒孫在大城市購買一套房子,結果需求無限擴張,使原本就供求嚴重失衡的房地產價格一路飆升,以至于民怨沸騰,出現了令西方國家都感到不可思議的奇特景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長期以來我們過于看重住宅的商品屬性,而忽略了住宅的公共屬性。 這次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是一個信號,它說明政府正在試圖改變以往那種把解決人民大眾的安居樂業問題一股腦兒往商品市場推的做法,有意強化住宅物業的公共產品屬性及其居住功能,而淡化其商品屬性和投資功能,從而解決長治久安的問題。 原來幾乎80%的發展商都盯著具有高額利潤的市場,滿足了少數社會財富階層投資和投機的需求,以至可以看到許多新建的高檔樓盤,黑燈瞎火成了鬼城,一打聽全賣完了卻沒有人住。而另一方面中低收入者要么望樓興嘆,要么被裹脅其中,祖宗三代傾其所有,就此背上了沉重的銀行債務。這種一面捆著草,一面餓著牛的現象不僅是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加劇了社會矛盾和人們的心理失衡。如果“70%的90平方米戶型”這一強制性措施真能夠落實,則可以大大增加對中低收入尤其是城市白領們(對房價最敏感、反應最強烈的一群)購房的供應量,對普通市民住房的供應從供不應求轉向供略大于求,這時價格自然會降下來。而開發商只能是堤內損失堤外補,30%的豪宅市場隨行就市,即便價格再高也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對國計民生的影響不大。 在新的政策環境下,發展商不能再對未來抱任何僥幸心理,不能再把反常當正常,要知道“坐地日行八萬里、日進百萬金”的時代從此一去不復返了,發展商必須學會怎樣做一個真正的好孩子,怎樣與時俱進去開拓新的生存空間。 尋找明天的“奶酪” 那么,利潤空間受到空前擠壓的發展商將去往何方,明天的奶酪在哪里?我認為是“泛地產”。泛地產不同于傳統的住宅地產,其深層次的背景是中國特色的國土整治。 今后的房地產開發將出現巨大的分化,一方面政府會允許20%到30%的高檔住宅開發,這部分市場依然會按照商品的市場規律運行,有什么樣的需求就有什么樣的價格,反正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另一方面政府會大力引導廉價房的建設以解決社會民生問題,這同時也意味著中國房地產由住宅地產市場化主導的時代將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3/4的常規地產發展商將會淘汰出局,隨著住宅純粹市場化空間的縮小,每個發展商都必須重新思考新的戰略抉擇。 應該看到,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仍然是一股積極的力量,不能徹底地否定,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房地產的作用仍不容忽視,但在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也不能放任自流,關鍵在于政府如何利用看得見的手去引導一個行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可以想象,隨著新政的出臺,開發商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陣痛和迷茫之后,肯定會使出渾身解數想出各種“堤內損失堤內補”的辦法,比如用商業面積來彌補住宅地產的利潤等,但對于一個具有長遠眼光的發展商來說,技術層面的小打小鬧終難成大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與今天發展商普遍感到的陣陣寒意恰恰相反,今后的房地產不是沒有空間,而是商機無限,但房地產的內涵和外延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城市群整合為今后的房地產開發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以正在裂變中的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為例,未來這兩大城市群有可能成長為世界級的都市群,隨著城市群內部各個城市的協同發展,原來那種小而全、大而全的發展模式已經行不通了,城市之間的分工協作和經濟融合將不斷加速,這些都為房地產開發在傳統的住宅市場以外提供了全新的舞臺。 對于中心城市而言,隨著城市化的高速推進,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原來那種粗放式的城市開發模式已走到盡頭,這就要求發展商要不斷升級原有的地產形態,學會將房地產開發與城市功能的變遷結合起來,探索各種復合形態的地產開發模式,最大限度地為城市增加價值。因此,開發商只有擺脫千軍萬馬同擠獨木橋的狹義地產,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實際上,中國特色的國土整治的帷幕已經拉開了。中央“十一五”規劃中一再強調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中國特色的國土整治。 此次中央宏觀調控的歷史意義將不限于一時一地,對一個有進取心的發展商來說,既是一次痛苦的磨煉,也將是一次全新的契。發展商只要順應時勢,調整戰略,再造自身的核心能力,敢于率先走出傳統地產開發的狹小天地,那么壞事就能變成好事。道理很簡單,隨著中國國土整治運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提速,地產行業將迎來新的機遇,一個時代的結束,也往往意味著另一個時代的悄悄開始。(作者系王志綱工作室首席戰略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