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斌
5%消費稅令生產企業利潤銳減 出口企業互相惡意壓價
5 月 8 日 一早,劉志茗像往常一樣去黑龍江省尚志市烏吉密一次性筷子廠上班。
跟平常不一樣的是,他看到一群人圍在廠長辦公室門口。
劉志茗感到有什么事發生了。
“工廠倒閉了!”有人喊道。
這時廠長穆偉對劉志茗招招手,把上個月的 800 元工資甩到他懷里。
劉志茗愣在那兒。
半晌,他彎下腰揀起裝錢的信封,一臉地迷茫。
“廠子倒閉了!還不明白?滾!”穆偉朝人群吼了一聲。
圍觀的人迅速散去。
劉志茗在回家的路上怎么也想不明白,好好的廠子怎么說倒閉就倒閉了呢?
消費稅使
“利潤瞬間轉為 0 ”
在廠里工作了 10 年,劉志茗家主要的經濟來源就靠他一人。
不是說出口日本的一次性筷子提價了嗎?廠子以前生產的一次性筷子(半成品)大多通過大連外貿公司銷往日本。照說廠子應該贏利才對。
劉志茗想了半天還是想不明白,又折回了廠里。
穆偉正躺在辦公室的沙發上,沖著天花板發呆。
1988 年建廠, 2004 年他從父親手里接過管理權,沒想到兩年不到,廠子就被他徹底“敗”了。
“沒有任何利潤可言。”穆偉道出了廠子關閉的原因。
“據說外貿公司向日本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價格提高了 30% ,可我們筷子加工廠根本沒享受到。”穆偉不滿地說:“ 5% 的消費稅卻扣在了我們生產者頭上。”
依照穆偉的算賬方式來看,廠子原本賣出一箱筷子的價格是 100 多元,利潤 5-6 元。
在 4 月 1 日 國家對一次性木筷征收 5% 的消費稅之后,外貿公司把這“ 5% ”讓廠子承擔,于是,利潤瞬間轉為 0 。
“木材價格上漲,利潤空間變小,廠子根本承擔不起 5% 的消費稅,只能倒閉。”穆偉看著車間加工筷子的機器,不無惋惜地說。
政策“為難”外貿公司
就在穆偉一籌莫展的時候,大連出口一次性筷子的貿易公司負責人劉真也是一臉愁云。
劉真稱,他的貿易公司完全承擔了 5% 的消費稅。
對于一個月對日出口近萬箱一次性筷子的公司來說, 5% 的消費稅是筆不小的開支。
這筆開支到底由誰承擔?劉真透露說公司目前正在與日方談判,結局還很難說。
“現在最難過的恰恰是貿易公司。”劉真認為,調價以后,貿易公司除了納稅以外,幾乎把所有的利潤都讓給了生產企業。
“只是生產成本實在太高了。”劉感嘆道。
從 2004 年起,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似乎都在“為難”中國的一次性筷子企業。
如:中國取消對木制筷子 13% 的出口退稅;一次性筷子的系列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實施;對一次性木筷征收 5% 的消費稅等一系列措施,加上原材料價格上升,人力成本提高等因素,一次性筷子的生產成本大幅增加。
為此,中國“木筷協調組”與日本“割箸輸入協會”進行了兩次會談。“木筷協調組”認為應當把當時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價格提升 50% ,分兩個步驟完成。 2005 年年底先上調 30% 。
“確實上調了 30% 。”但這樣的結果并不能讓劉真滿意,上調 30% 是在增收 5% 的消費稅之前。
“為了行業更好發展,如何讓日方承擔 5% 的消費稅、出口價格上調到 50% 或更高是當務之急。”
中國仍是木筷
最佳進口國
20 年前,日本消費的一次性筷子中一半是國產的。但上世紀 90 年代后,大量廉價的中國筷子流入日本,直至占領日本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2001 年的時候,日本的一次性筷子生產企業曾探討過要發起對中國筷子“實施緊急進口限制措施”,要求中國“控制出口數量”或“提高對日出口價格”。最后不了了之。
今年,中國方面要求提高對日一次性筷子出口價格,似乎正中日方“下懷”,日方卻不樂意了。
日本一次性筷子進口協會事務局局長福岡一郎表示,從中國進口的一次性筷子使用的木料只是“建筑材料剩余的邊角料”,而且“只占中國木材年消耗量的 0.2% 以下”。
這些筷子都是“由天然楊樹和樺樹制成。”中國一次性筷子生產企業和外貿公司對福岡一郎的說法均表示不滿。
而且,從出口日本的絕大多數一次性筷子來看,其做工相對精美,根本看不到“邊角料”的影子。
而與 0.2% 相對應的是:我國每年用于制造一次性筷子的木材,相當于我國全年林木消耗總量的 18% 。其中很大一部分出口日本。去年我國出口日本一次性筷子 225 億雙,折合約 200 萬棵成年樹。
北京林業大學經 管學院 教授田明華對記者道出了實際情況:因為我們用建筑邊角料制造筷子還達不到規模化生產,而國內木材價格原本偏低,所以木制筷子生產者基本都選擇直接用原木做材料。
盡管如此,面對中國上調一次性筷子價格的局面,日本還是試圖抵制,想從亞洲其他國家尋找原材料低廉、成本更低的生產基地。
但福岡一郎不得不承認:“這并不容易。”
福岡一郎表示,中國方面即便對一次性筷子漲價,日本今后還是把中國作為最佳進口國,原因是一次性筷子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中國仍然具有絕對優勢。
“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還不是中國一次性筷子價格太低的主要原因。”田明華指出,沒有把環境成本計算在內才是根本所在。
田明華說:“在日本,環境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都很高,環境成本主要體現在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規定生產者砍伐后,需要恢復等,這個成本是生產者自己承擔的;而國內,生產者并不承擔環境成本,而是由國家和社會來承擔,生產者算投入和產出時,并不把環境成本計算在內。”
由此導致,在日本,一雙中國產的一次性木筷價格約 1 至 2 日元,而日本產一次性木筷的價格為 2 至 20 日元;森林覆蓋率還不到 17% 的中國,卻成了森林覆蓋率高達 65% 的日本一次性筷子的最大出口國。
木筷企業紛紛轉型
“對日本出口一次性筷子并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哈爾濱一木制品廠銷售人員張爽告訴《法制早報》記者,目前我國對一次性筷子征收 17% 的增值稅和 5% 的消費稅,這筆費用完全由工廠承擔,而所謂 30% 的價格提升,因為競爭激烈,往往不能全額履行。
“工廠目前主要經營出口其他木制產品。”張爽稱工廠早已轉型。
這正是田明華所擔心的。
田明華認為對一次性筷子的限制,可能出現在企業退而求其次,把更好的資源更差利用的現象,比如制造一些小徑材,類似木片等。
他甚至明確說自己對一次性筷子征收 5% 的消費稅持反對意見,因為“不可能解決浪費資源的本質問題。只起到一個減緩的作用。”
“給你(中國企業)錢,你還不要!”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衛生筷分會木筷協調組理事長劉保國,對一次性筷子行業的當前形式做評價時情緒激動:“現在這個情況非常不妙,中國的林木資源在不斷減少,制造一次性筷子的成本在提高,賣價卻在走低,這完全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而造成上述原因,劉保國則形象地比喻為內部“漢奸”過多,惡意壓價嚴重。
劉保國稱,通過木筷協調組的努力,日方已經同意上漲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的價格。而根據日方目前國內對一次性筷子的大量需求,漲價后也不會減少從中國的進口。
“如果國內各相關企業協調一致,就能共同創收。”劉保國肯定地說,但一些企業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為了占領所謂的市場份額,偷稅或故意壓價,幾乎讓木筷協調組的努力付諸東流。
“希望國家能制定一部與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劉保國建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