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未宏報道
有關紡織等行業出口退稅下調的預期近日再度變熱。
對于一再歷經“特!眱A銷之苦,又遭遇人民幣突然升值的紡織企業來講出口退稅不管是下調2%還是1%似乎都難以承受,以至于在紡織業界出現了紡織業將實現“零利潤”
的呼聲。
據知情人士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透露,發改委已就此向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等征詢意見,至于是否下調兩個百分點,目前還未有定論,“最初的版本是說下調兩個百分點,但近期又說紡織業下調一個百分點!
盡管不同的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有不同的方案,但出口退稅逐步減低直至取消的大體思路已經基本成形。
中小型出口企業
面臨生死考驗
退稅率下調將直接轉入生產成本,必然令企業產品出口價格提高。無論業界專家還是官方都作出了樂觀的估計認為紡織企業完全可以通過提價來消化出口退稅的壓力和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人聲稱,因為外商已將我們的出口價格壓得低無可低,再低企業已無合理利潤。而產品價格漲一些,對外商仍有吸引力。
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講他們則普遍對此持相反觀點。據《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在近日召開的浙江洽談會上紡企迫不得已提價5%但提價并不意味著國外客商能接受。“大部分的提價到最后都泡湯了,只有一些熟悉的客戶會分擔一些,新客戶根本就不要指望,如果你想發展新客戶,提價會嚇跑他們的。”一參展商說出很多紡織企業的心聲。定價權的“博弈”,暫時讓紡織企業處境微妙。部分企業認為提價也就意味著大量訂單的流失意味著企業將不得不面臨關停甚至倒閉的風險。
“目前中國紡織行業必須進入一個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時代,將產能過剩的情況消化掉,淘汰一些企業。”知名紡織行業專家、世之維集團總裁樊敏認為,國家正是希望通過調節出口退稅來促進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目前對設限地區出口下降、出口利潤空間大幅壓縮,棉花缺口巨大,棉紡織產品出口難度加大以及國際紡織品貿易形勢趨于惡劣的情況下,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勢必將進一步增加企業生產、流通成本,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紡織企業的新一輪 “洗牌”似乎已經在所難免。
紡企需要較長適應期
近年來國家一再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目的是提升出口檔次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消除貿易順差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為中國制造業危機減壓。但出口退稅的下調能否最終達成目的﹖出口退稅會否在短時期內取消﹖
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 國家下調出口退稅,意味著國家的稅收政策從過去的鼓勵出口轉變為更多地鼓勵技術創新,具體到企業,則是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紡織業作為我國的傳統行業,以產業集群的形式為主,而集群的平臺建設目前還不夠完善,科技創新能力較低。退稅率下調后,必然對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的紡織出口企業影響嚴重。相較而言,對擁有自主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影響較小,對依靠外貿流通公司出口的企業影響較大。對擁有自主出口經營權的企業而言,“可通過努力消化在生產、流通、出口等各個環節,從而較為健康地化解負面影響。但對外貿流通公司而言,基本上只能靠壓下一級來消化”,這對屬勞動密集型的紡企生產沖擊較大,極易導致產品質量下降、不正當經營等行為的發生。諸多因素都制約著紡織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紡織業的問題積重難返,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期。
盡管出口退稅下調乃至取消是將來的發展趨勢但出口退稅在短時期內不可能取消因為我國的出口方式由量的轉變到質的轉變需要一個長期的調整和適應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