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關注我國鐵礦石談判 > 正文
 

徐向春:從戰略高度認識開發海外鐵礦資源重要性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1日 15:30 新浪財經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 徐向春

  2006年度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塵埃落定,中國鋼廠最終接受了19%的漲價幅度。對于談判過程和談判結果,國內外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發表了大量分析評論文章。隨著談判降下帷幕,也到了我們坐下來冷靜反思的時候。本次鐵礦石價格談判暴露出中國鋼鐵業的眾多問題,如行業散亂無序、鋼材品種檔次低,產業競爭力低等等,筆者認為還有一個亟待解決的問
題,那就是必須加大力度開發國外鐵礦資源。

  本次談判之所以僵持時間如此之長,談判各方交鋒如此之激烈,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鋼廠與鐵礦巨頭對未來幾年國際

鐵礦石供求關系形勢存在很大分歧。國外一家投資銀行對國際鐵礦石需求進行預測,認為到2010年世界海運鐵礦石需求量達到9.45億噸,比2005年增加2.79億噸;其中中國進口鐵礦石5.24億噸,比2005年增加2.49億噸,占未來增量的89%。2010年鐵礦石供應量9.38億噸,比2005年增加2.67億噸;其中三大鐵礦巨頭占供應增量的78%。

  這一預測結果基本上代表了國外研究機構和鐵礦巨頭的主流觀點(盡管它對中國鐵礦石需求量預測可能是不準確的),可以概括為:一,未來五年國際海運鐵礦石市場供求格局進一步向有利于鐵礦生產商的方向轉變,三大鐵礦巨頭占市場份額74%,中國占需求量的56%,中國對三大鐵礦巨頭的依賴度進一步提高。二,鐵礦石供應依然處于緊張狀況。照此結果,中國鋼鐵業仍將處于被動地位,鐵礦石價格繼續居高不下,并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鐵礦巨頭在本次談判中有恃無恐,堅持大幅漲價的原因了。這一預測結果還意味著在寡頭壟斷市場,同時又是供應偏緊的狀況,市場寡頭通過調控生產,人為造成供應緊張的局面,盡可能性地漲價,迫使買方不得不接受。

  筆者認為三大巨頭和國外研究機構的鐵礦石市場預測報告存在明顯缺陷:一方面強調中國需求因素,另一方面忽視了中國供應因素(指中國投資開發國外鐵礦資源),在此基礎上得出了有利于鐵礦生產商、不利于需求方的預測結果。盡管如此,它的的確確反映了一個嚴峻問題,如果中國不加大力度開發國外鐵礦石資源,該預測很可能不幸成真。

  所謂加大力度開發國外鐵礦石資源,不是指參股三大巨頭的鐵礦項目,而是投資于三大巨頭之外的鐵礦石項目。參股三大巨頭的鐵礦項目可以獲得不少好處,如減少投資風險,搭上鐵礦巨頭的順風車獲得投資收益,得到穩定的鐵礦石供應渠道等等。但是這僅僅在供應的存量資源中做文章,并未增加鐵礦石供應總量,無助于改變供應緊張局面。

  目前,中國鋼鐵業的注意力仍放在國內鋼鐵產能擴張上,鋼鐵產量繼續快速增長,而對于投資開發國外鐵礦資源依然不夠重視,這無疑將加劇鐵礦石供求矛盾,暗合了國外研究機構的預測前提。據了解,目前中國企業投資三大巨頭之外的鐵礦項目不足4000萬噸,顯然遠遠不適應需求增長。國外研究機構的分析報告警示我們,把鐵礦產能擴張寄希望于國外鐵礦生產商大舉投資開發鐵礦資源,最終打破寡頭壟斷格局,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這種想法顯然是過于樂觀了。中國鋼鐵業應當樹立長期戰略思想,敢于承擔一定的投資風險,加大投資力度,聯合起來,走出一條以我為主開發國外鐵礦資源的路子。唯有如此,才能減少對三大鐵礦巨頭的依賴程度,擺脫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

  如果說鐵礦巨頭利用壟斷地位力圖掌控未來市場供應關系,獲取更高利潤的話,那么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世界豐富的鐵礦資源也為中國鋼鐵業打破壟斷格局提供了客觀條件。據不完全統計,在以三大鐵礦巨頭為主、已落實投資的2.7億噸項目之外,還有超過2.31億噸、總投資約150億美元的鐵礦項目有待開發。由于勘探、資金及市場等種種原因,大多數還未進入開發階段,這些項目應當是中國鋼鐵業進軍鐵礦業的首選項目,其中

鞍鋼
首鋼
等中國企業已經進展,但總體進展不大。

  作為世界鐵礦石最大需求方,中國鋼鐵業有著向上游產業擴張的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這種擴張,不僅能夠分享鐵礦業繁榮的紅利,更重要的是降低對三大鐵礦巨頭依賴度,并使鐵礦石市場回歸到供大于求的正常市場狀況。如果中國鋼鐵業在未來幾年內大力投資鐵礦業,能夠掌握約1億噸鐵礦供應增量,將從根本上打破鐵礦石供求格局,增加中方鐵礦石談判的籌碼,大大提高議價能力,這對改善中國鋼鐵業的國際競爭力,保持鋼鐵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期待中國鋼鐵業獨立自主地走出這重要一步。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