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平方米:從熱望回歸現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1日 14:00 南方都市報 | |||||||||
社論二 最新的房產新政,最惹人注目的一點,便是以90平方米來劃分戶型,并區別對待。中小戶型(90平方米以下)必須占70%以上,這政策強硬簡明,直接干涉住房供應結構。今后房產市場上將會出現大量中小戶型,甚至還有更樂觀的估計,認為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小戶型的單位面積價格也會一并降下來。看起來,很多從前買不起房的人,都有希望住上新居了
不過,90平方米這個數字引起了爭議。有市民認為,90平方米除去公攤面積,三口之家住起來很局促;也有房產業內人士認為,中大戶型可以改善居住環境,而且其需求也是市場的主流。還有購房者表達得更直接,認為分界線劃在120平方米才合適,而且單位面積的價格降下來才是關鍵。言下之意便是,我們買不起房,不是因為房子大,而是因為房子單價貴。 房子單價貴當然是事實,不然政府也不會五次三番下猛藥。單從使用功能來講,大房子比小房子好,這是不需要說明的廢話。但是,房產新政在穩定市場之外,還明顯地追求社會價值:讓中低收入的人有房可住,讓占城市社會多數的群體有房可住。這筆賬誰都會算,相對工薪階層的購買力來說,90平方米的住房已經不小了。 人們渴望大戶型,為自己找的理由是“一步到位”;人們勇于挑戰自己的承受力,因為銀行幫他們預支未來。然而,去眺望那個已經到位的“未來”,非常有可能,城市中的大多數人,仍然只能住在9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里。 這并不是對“豪宅渴望”的嘲諷,這只是堅硬的現實。首先住房是特殊商品,都市土地資源永遠稀缺,每個人都在城中心住獨立別墅,其荒謬性一目了然。正如專家指出,發達如德國、英國、日本,普通住宅的面積也都只為80-110平方米。在香港,擁有私宅的家庭中,有83%是居住在70平方米以下住房里。相比之下,七成家庭為90平方米以下,已算寬裕。 除去都市必然擁擠的鐵律,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也決定性地將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釘死在一個不能奢望的水平上。這個生活水平,不僅包括各個家庭的居住狀況,還有他們子女的教育支出,家庭成員的醫療保健支出。一直以來熱烈討論的民生問題,不僅來自制度弊病,不僅因為分配不均,在最宏觀的角度看,它當然受限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最近有關白領生存現實的系列報道,讓很多人感到辛酸。可是以理性的態度去看,其實這不過就是現實,必須面對。甚至可以說,這就是來自歷史的現實,難以改變。即使是飛速發展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中國的多數市民家庭可能仍然只能住在一套不足90平方米的單元里,而且他們還必須面臨各種各樣的生活困境,承擔沉重的生存壓力。 如果這就是結論,那它真的很殘酷,而且讓人失望。失望總是來自現實與預期的對比。房產改革不足十年,人們幾乎是突然地,看到了很多好房子;同樣是這十年左右,一些年輕人幾乎是突然地,發現自己的收入在衣食行之外有了贏余。我們的今天顯然比昨天好,我們的明天當然還會更好。這種越來越好的趨勢,把人們的很多預期都調高了,超出了現實能夠支撐的范疇。回到現實的低度,我們還得艱苦奮斗。一個更好的明天,顯然不是期盼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