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關注我國鐵礦石談判 > 正文
 

夸大中國因素危害不淺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3日 11:05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李敏斌

  隨著歐亞鋼鐵巨頭米塔爾、神戶制鐵等先后與世界鐵礦石巨頭達成協議,同意將鐵礦石價格上調19%,盡管中國鋼鐵企業繼續采取抵制漲價的立場,但是面臨的壓力加大,中國鋼鐵企業在價格上已經沒有多少回旋余地。

  中國本以為團結國內鋼鐵廠的力量可抑制鐵礦石巨頭的漫天要價,但是需求的“中國因素”再次成為推高鐵礦石價格的力量。國際市場對中國的反應似乎過度敏感,市場的反應已經超出了中國的實際需求增長。在國際商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的過程中,“中國龐大的需求”是被供應商及分析師最常提及的因素。供應商只要咬定中國“無止境”的需求是導致近年有色金屬、能源暴漲的罪魁禍首,似乎就能擺脫公眾對它們暴利的指責。

  盡管中國鋼鐵市場市道低迷,但并未阻擋全球

鐵礦石提價的趨勢。對日韓、歐美的鋼鐵企業來說,可能價格再漲一漲也無妨,因為他們的產品結構和定價本來就比中國要高,市場能夠消化漲價。除了個別大型鋼鐵廠,中國的鋼鐵企業很難通過提高收益來抵消成本上升。同樣的漲價幅度,中國鋼鐵企業的承受能力弱于日韓歐美企業,中小鋼鐵廠的日子將不好過。

  中國另外一個無法在壓價中占據主動的因素是鋼鐵行業依然高度分散,這限制了鋼鐵行業的談判力量。這一弱點早被礦業公司看穿,短期內行業分散的事實無法改變,而中國決定未來增加礦產儲備的消息則進一步刺激礦業公司的神經,今后數年中國獲得定價話語權的可能性依然難以讓人樂觀。

  談判的時間拖得越長,對鋼鐵廠越不利,目前中國的鐵礦石存量僅可維持90天,一旦停止進口,遭受的損失更大。有專家建議中止長期合同,轉向現貨市場,這顯然是一個下下策,盡管目前現貨價格與合同價格相差不大,但如果轉向現貨市場,必將推高現貨價格,中國將不得不承擔更高的價格風險(現貨市場的漲幅大約在30%-80%),同時,現貨市場供應的穩定性也無法保障。最后的結果,可能是鐵礦石供應商給中國鋼鐵企業一個較微弱的價格折讓,既留住了中國這個大客戶,也給了中國企業一點面子。

  毫無疑問,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推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高的一個因素,但這個因素有被高估和濫用的危險。似乎在大宗商品供應商的眼中,中國就是一條喂不飽的巨龍。果真是這樣嗎?事實上,隨著中國近年來不斷壓縮投資增長以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中國的原材料消耗增速已經有所減緩,并未如市場期待那樣無止境的增長。

  經此一役,中國的“定價權情結”也許更強烈,不過要將購買力轉變為議價能力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評價,看來還是低調一點好,至少在大宗商品的需求方面應該如此。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