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進軍中國零售業來勢洶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9日 10:38 中國產經新聞 | |||||||||
-備忘警示 撰稿/徐春林 行業利潤逐漸攤薄,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降,國際巨頭攻勢強勁,中外企業貼身肉搏……目前中國零售市場正呈現前所未有的競爭格局。
經過近10年的本土化積累之后,隨著零售市場大門的豁然洞開,以家樂福、沃爾瑪為代表的外資零售企業擯棄了在中國市場不顯山不露水的策略,開始表現出作為國際商業巨鱷的本來面目,南上北下,東擴西進,在零售市場大展拳腳。 外資企業咄咄逼人的市場攻勢,使得本土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大型本土企業依靠自身實力還能與外資巨頭周旋,對于許多中小零售企業來說,外資企業的兵臨城下就意味著滅頂之災。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在上海,家樂福店面的開張營業,總是和一些中小零售店的關門相伴而生,所謂大樹底下寸草不生。 如果說外資企業在整個零售市場所占的份額還不足以對零售業產生太大的影響,具體到業態上,情況則完全不同。 觀察外資企業在零售市場的擴張形態不難發現,無論是在中國安營扎寨多年的外資巨鱷,還是新近進入的海外零售企業,大都選擇了大賣場、專賣店業態作為拓展方向,大賣場也因此成為外資投資最多、競爭最激烈的領域。 業內人士分析,國內零售業以往只有百貨店和雜貨店兩個業態,百貨業態也是外資最早進入的領域。但百貨店投入太大,而且目前國內大城市的百貨店密度很大,已經趨于飽和,外資于是把目標鎖定在大賣場業態。 此外,大賣場的面積,經營商品的品類、數量,都是超市等業態無法比擬的,也具有較強的聚客能力,符合實力雄厚的國際商業巨頭迅速占領市場的策略。這也是眾多國際零售巨頭青睞大賣場的原因所在。 “在零售業快速發展中,市場也日益細分,但企業還不夠敏銳,沒有迅速作出反應。比如,現在所有的超市幾乎都一樣,沒有針對高檔社區的高檔超市,中、高收入人群需要的服務還很缺乏,這其中實際上孕育著市場機遇。”零售業專家黃江明分析。 專家指出,本土企業現在的困境既有自身競爭力不夠的因素,也有市場環境對其造成的壓力。除了本土企業從內部提高管理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外,還應該在政策層面和法律層面為本土企業的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一些外資企業利用在市場上的強勢地位,采取不正當手段向供應商收取高額進場費,一方面低價采購、低價銷售,另一方面通過收取進場費來彌補毛利率不足,這樣既嚴重損害了中小供應商的利益,造成供應商關系緊張,也構成了對中小零售企業的生存壓力。應該盡快規范交易行為,為本土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零售業專家黃江明表示,現在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給外資企業提供了太多的超國民待遇:減免土地稅、優惠稅收、用工優惠等等,這實際上形成了對本土企業的不公平競爭。“我們不能歧視外資企業,更沒有理由,也不應該歧視本土企業! 目前,國有企業受制于機制,民營企業欠缺資金,這是本土企業發展中的軟肋,也制約著本土企業的做大做強。業內人士表示,從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抵御外資零售巨頭的角度,本土企業確實需要做大做強,需要自己的商業航母,但必須是在市場競爭中打拼、磨煉出來的,這樣才真正有競爭力,人為捆綁在一起的航母,看起來大而強,但往往內耗太大,還沒有出海就散架了。與其拼湊所謂的大集團,不如讓其在競爭中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