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石油三巨頭角力LNG市場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8日 15:56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本刊記者栗新宏/文

  這注定是一場力量對比懸殊的戰爭。民企廣匯能否逃脫“想在壟斷中生存,終在壟斷中死亡”的命運嗎?

  在廣匯全力投建LNG項目之際,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巨頭早已在此市場猶戰正酣

  2006年3月,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天津委員在大會上聯名提交了一份《關于落實天津LNG項目建設的建議》的議案。而目前,在天津和其附近的唐山,三巨頭都在積極運作LNG項目。

  2004年7月29日,中石油集團與北京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在秦皇島簽署《唐山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合作框架協議》。該項目投資超過100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可形成接卸能力600萬噸/年,二期工程新增能力400萬噸/年。

  而在唐山LNG項目框架協議簽署前3個月,中海油就與中電投集團和秦皇島市政府簽署了秦皇島LNG項目協議。最近,中石化又與天津方面達成初步意向,獲得了天津LNG項目的建設權。

  上述3個項目最大的目的都意在向北京供應天然氣。其中中石油為獨占北京燃氣市場的戰略目標,中石油將唐山項目一期工程規模擴大一倍。

  而這只是三巨頭展開LNG序列戰的延續。

  爭建項目

  因最早實行對外合作,熟悉國際油氣市場的游戲規則,國內三大石油巨頭之一的中海油獲得了國家引進液化天然氣(LNG)的試點業務。2003年3月,中海油、廣東省投資聯合體、幾家香港公司、澳大利亞ALNG集團及BP等簽署正式的商業協議,幾方將攜手共建廣東LNG項目。一期項目年受氣能力為每年370萬噸,二期每年700萬噸。

  在此之前的2001年8月到10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先后與浙江省和山東省簽訂協議,以不同方式參與兩省天然氣管網建設和進口液化天然氣項目規劃工作。

  2005年12月27日,中海油天然氣及發電有限公司(CGPL)宣布:中海油負責建設運營的福建LNG項目已全部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待項目一期工程竣工后,每年將有250萬噸受氣能力。

  盡管天然氣業務占公司總銷售額的比重還較小,但已被中海油視為戰略發展的關鍵內容。2005年以來,除了廣東、福建,中海油先后在浙江、上海秦皇島和海南省等地建設和啟動了LNG接收站。

  有了中海油的成功,中石油、中石化也加入開發LNG的行列中。幾大石油公司四處聯絡地方政府,希望承建當地的LNG項目,并推出一系列的建造規劃。目前在中國LNG市場上,中海油雖是領跑者。但是在一些省份,中海油從2004年開始遭遇到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狙擊。

  2004年11月,中石油集團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4日簽署了“關于開展廣西LNG(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合作協議”,項目總投資約52億元。隨后在2005年年初,中石油與大連市簽訂港口建設、LNG項目開發的一攬子協議。

  2006年4月7日,中石油宣傳處工作人員電話接受《證券市場周刊》采訪時表示,“天然氣產業將是中石油新的利潤增長點,早在2003年,中石油就敲定了將旗下天然氣業務分離出來的戰略布局,2004年底,中石油華北天然氣銷售分公司投入運營,這是中石油組建的第一個天然氣銷售公司。該公司一并負責運營中石油的LNG業務!

  而此期間,2003年1月,中石化在山東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在青島地區建設LNG接收站項目。

  在“逐鹿”北京LNG項目之前,在江蘇也曾上演了一場“三國大戰”。中石油在南通與新加坡金鷹集團合作建設LNG項目;中海油則在鹽城濱海開展LNG項目;中石化則在江蘇連云港啟動LNG項目。

  劉賀群認為,近來三大集團加大對LNG項目的爭奪和投入,一是未來巨大市場的吸引,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與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領域將進一步放開有關。隨著中國將向外國投資者進一步開放石油天然氣行業的上游和下游業務,可以預見的是,LNG的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拿下越多的地區的項目越有利于各公司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好的立足點,也可作為與外資巨頭談判的籌碼。

  氣源之爭

  而除了市場,氣源也是三大石油巨頭角逐的對象。

  截至2005年,三大石油巨頭已公開的國內LNG規劃項目共有18個,總設計能力6000萬噸左右。其中很多都在項目規劃書中說明2010年前后供氣。

  萬事俱備之時,而一個問題使得中國三大石油發展的LNG產業正面臨窘境:中海油位于廣東的首個LNG項目將于明年建成,并首次使用來自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項目提供的氣源。除此項目氣源保障外,其他的氣源并未落實。中石油及中石化的項目同樣面臨此問題。

  目前擬建和在建的十幾個LNG項目中落實氣源的僅有兩三個。計劃2008年運營的福建LNG項目,也因為印尼東固氣田推遲投產,將面臨著260萬噸的氣源缺口。

  劉賀群認為,目前我國發現的氣區多在西部地區,而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東部地區氣田發現較少。陸上氣田勘探近年進展顯著,塔里木、鄂爾多斯盆地儲量增長居全國前兩位,可這些氣田多數遠離現實市場,通過長距離管線輸送也就成為必然的選擇。但是,這使開采成本居高不下。海上勘探近年雖然采用集束勘探等新方法找到一批氣田,但尚未取得預期的重大進展。

  “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建設必要的液化天然氣項目,有序、適度引進國外天然氣資源,以彌補國內供應不足。”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副局長吳貴輝在2005年11月29日的“2005中國天然氣國際峰會”會上表示。

  許多研究機構預期,在2015年,中國將成為繼日本、韓國后澳大利亞在亞洲的第三大出口市場,每年從全球進口LNG1800萬噸(約180億立方米)。從中國目前建成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計劃看,屆時液化天然氣進口最高量為3000萬噸。因此,至2015年最高估計進口氣量為3000萬噸(約300億立方米)。

  面對三大巨頭的資金、技術、資源控制能力,對于“兩頭在外”的民營企業而言,在LNG領域能走多久呢?特別是在氣源上,民企如廣匯發展們,得不到與三巨頭等身的機會,投資者們當提早料理“身后之事”。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