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重工企業難過產能過剩關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1日 11:55 《中國投資》

  產能過剩即生產能力過剩,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正常現象,但在行業供給普遍過剩狀況下,企業仍然不斷投資進入,以致國家不斷出臺抑制政策,仍屬于特殊現象。

  產能的變動幅度與生產要素投入中的固定資本所占比重有關。在勞動密集型行業,當市場需求減少時,企業可以通過辭退工人調節生產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但在資本密集型行業,固定資本投入的專用性及其龐大的折舊使企業固定成本處于很高的水平,
市場需求的減少帶來企業產品成本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在成本上升和產品價格下降的雙重壓制下,企業經營普遍處于虧損狀態。

  相對于消費品領域生產過剩、企業退出并沒有對我國經濟造成危害,重工業企業的退出則要相對困難得多。主要原因在于:重工業設備投資巨大而且由于技術的復雜性多具有專用性的特征,企業退出必然導致巨大的處置損失;由于重工業的產業鏈普遍較長,企業在上下游普遍簽有大量的長期合同,企業退出需要支付高昂的解約成本;重工業企業退出對于銀行、稅收、就業、社會穩定等可能造成較大沖擊,因而存在著來自方方面面的退出障礙。

  當前我國產能過剩主要存在兩個特征:一是多出現在資本密集型的重

化工業,如鋼鐵、電力、石化、汽車、建筑材料等國民經濟重化工業領域;二是政府投資或政府主導下的投資占有相當比重,多數產能過剩行業相當部分是中央企業在投資中居于主導地位,一些項目甚至屬于“有保有壓”政策下的鼓勵項目。計劃同樣不能避免生產過剩,特別是當政府決策和政府參與的投資與市場需求發生錯位時,同樣會發生計劃不能控制的生產能力過剩問題。

  一些行業已經出現了嚴重過剩,為什么還有眾多企業飛蛾撲火,而政府不斷發出聲音限制過剩行業項目的審批?這實在值得玩味。

  一是“中國因素”帶來的低制造成本,主要體現在低勞動力成本,超低地價的土地供給,對勞動安全和環境保護職能的缺失以及遠低于以購買力平價衡量的超低

匯率,決定了只要是在中國土地上生產的產品,不管其技術含量和品牌如何,由于其折算成外幣的價格超低,必將會獲得世界市場。

  二是大量壟斷性國有企業的存在,由于其核心能力的體制性根本缺失,國有企業不負責任的投資沖動以及較少受到政策限制的體制環境,注定會不斷擴大產能。

  三是由于各級政府目前收入還是主要來自增值稅、營業稅等,只要上投資項目,尤其是搞工業項目,只要企業開工投產,不管有沒有贏利,按生產規模,都要向地方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因此各地政府會熱衷“攤大餅”上項目。

  從理論上說,解決的方法一是“消腫”,二是擴大終端的消費需求,雙管齊下必然有效。從“消腫”方面看,應采取多方面措施消除過剩生產能力,包括設備淘汰和企業退出兩種方式,需要通過確定公平的技術標準、完善的產權市場以及規范企業的兼并、破產機制給予保證。最重要的一點是政府要打破種種投資禁區,向民間充分開放投資機會,特別是打破限制民營企業以并購方式進入汽車、鋼鐵、電力等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的各種政策禁區。擴大需求的根本措施實際上要求我們進行社會保障、公共產品供給等方面的體制改革,以降低居民的“謹慎型”儲蓄,刺激消費,同時,金融、稅收體制及匯率形成機制等多方面改革的推進。

  此外,在多元投資主體條件下,政府應致力于建立一個高效、公平、可以預見的宏觀投資調控體系。這種

宏觀調控應當摒棄政府直接控制項目投資的做法 , 而將主要精力用于符合市場效率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政策上來。

  曹建海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北京中經財富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