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民營航空因何頻繁易主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1日 11:53 中國經營報

  柴瑩輝

  民營航空的經營困境絲毫沒有影響業外資本大量涌入航空業。除了航空業潛在的增長外,“資本們”似乎另有打算。

  近日,國內首家起飛的民營企業奧凱航空宣布,均瑤集團即將入股奧凱。這已經是
奧凱股權的二次變更。無獨有偶,同為民營的鷹聯航空創辦至今,也經歷了兩次股權變動。在民營航空身上,頻繁易主幾乎成為一種常態。

  奧凱股權二易其主

  作為國內首家起飛的民營公司奧凱航空,業內一直盛傳其有意將旗下的部分股權轉讓給大韓航空。但3月27日,奧凱航空高調宣布,與均瑤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雙方的合作包括資本注入、飛機引進、航線網絡、市場銷售和管理協同等多個方面。奧凱航空總裁高級助理韓晶表示:“雙方可能會采取換股、互相參股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

  由于均瑤麾下有屬于自己的鳳凰航空,因此奧凱與均瑤的合作成為了民營航空彼此“抱團”的典范。

  談及這次合作,奧凱董事長劉捷音表示,鳳凰航空盤踞上海,奧凱航空占據天津,雙方的合作無疑可以讓彼此的航空網絡得到最大限度的互補。

  而另外一個不易明說的原因,則是奧凱面臨的資金困境。劉捷音坦言,均瑤集團在上海金融界的知名度較高,這是雙方合作的又一考慮。

  落差導致易主頻繁

  奧凱航空自2004年5月獲準籌建后,它的股權結構已經發生二次變動。鷹聯航空,籌建至今也經歷了兩次股權變更,最初的三個自然人股東,到現在都已不見了身影。

  因為三大民營航空奧凱、鷹聯、春秋中,除了春秋實現了2月份的單月盈利,其他兩家公司都在慘淡經營,處于虧損狀態。

  民航對資本的要求非常高,民營航空因為資金短缺生存艱難已經不是秘密。一位業內人士笑言,籌建航空公司就像喂一只吃錢老虎,幾千萬人民幣根本喂不飽它。飛機租賃、航材儲備、人員工資,種種龐大的開支可以在短期內將注冊資金迅速“吃光”。再加上自有資金不足、銀行貸款困難,資金成為了民營航空共同的心病。

  而政策限制愈發讓民營航空雪上加霜,機隊無法形成規模、航線審批困難、飛行員短缺,每一個環節都成為束縛民營航空發展的“硬傷”。

  此外,近日上漲了100元/噸的航油再次增加了航空公司的負重,劉捷音告訴記者,奧凱航油占運營總成本的比例,已經從最初的20%不斷攀升,目前直逼40%。“航油的上漲還不能立刻體現在票價上,只能由航空公司自己先行消化,”劉無奈地說。

  然而,民營航空的困難處境卻往往被投資者忽視,它被描述成一個暴利行業。劉捷音表示,民航是一個“大進大出”的行業,很多投資者只看到了航空公司每個月上千萬的營業額,卻忽然了它背后付出的高額成本,這是導致民營航空頻繁易主的主要原因。

  資本運作的心思

  除了已經開飛的三家民營航空公司,大眾航空、昆明航空、東星航空、德龍聯合航空等民營航空公司又迫不及待地提出組建申請,并大部分得到民航總局的獲批。民營航空一時出現“井噴”態勢。

  劉捷音表示,按照美國的標準來衡量,中國航空公司的數量與偌大的市場并不匹配,再多一些民營航空都可以容納。但問題是,我國的航空公司彼此之間沒有形成差異化競爭,往往集中在一兩條航線上大打價格戰,造成了民營航空盈利能力不高。

  但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現有的民營航空在虧損線上掙扎;另一方面,卻有更多的投資者前赴后繼地進入這個行業。

  除了民航市場持續增長的原因,某些民營航空恐怕有自己的“算盤”。一位航空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航空公司的兩大特殊優勢,是吸引投資者前仆后繼進入的“原動力”。首先,是航空公司擁有大量的現金流。由于機票預售時大部分是現金結算,因此航空公司即使不盈利也可以擁有穩定的現金流,這對一些試圖鉆法律空當的投機者來說很有吸引力。

  其次,民營航空一旦獲批起飛,它的身價立刻倍增。民航業可謂壁壘森嚴,審批繁瑣嚴格,要獲得運營的通行證(公共

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可謂困難重重。能拿到起飛“牌照”的公司可謂稀缺資源。

  一些投資者進入民航不乏抱著“待價而沽”的投機心理,“屆時無論是倒手賣掉還是包裝上市,他們都可以賺取大量利潤。”上述航空業人士說。

  由于中國的航權尚未完全放開,對于一些垂涎中國市場的國外航空公司來說,收購或結盟國內現有的航空公司,無疑成為了一條捷徑,此前大韓與奧凱的談判正是出于這種考慮。這無形中就為民營航空鍍了層金。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