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用文化產業改變中西部現代化發展邏輯和路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7日 19:08 中國發展觀察

  本刊記者 張妮

  大型原生態歌舞劇《云南映象》今年春節前在北京保利劇院再度上演。這已經是《云南映象》第三次進京演出,原定四場晚上演出的門票早就銷售一空,但保利劇院網上售票系統求票的信息依然不斷,主辦方只好臨時決定再增加三場演出。

  據了解,《云南映象》在全國30多個城市演出了500多場,單是票房收入就超過3000萬元。《云南映象》DVD即將面世,以“云南映象”為商標的系列產品在陸續推出。在昆明,一個占地1200畝的“云南映象”主題文化社區正在興建,社區建成后將集文化娛樂、休閑、餐飲于一體,凸顯云南風格和《云南映象》的文化價值,從而形成以《云南映象》為品牌、多元化發展的產業模式。有關人士預計,“云南映象”的品牌效應可以達到10億元。

  中西部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云南映象》充滿了濃郁的云南特色,是一臺打上了云南標簽的演出。它展示了富有云南特色的原生態藝術。同時,‘云南模式’的成功之處在于抓住了發展有本地特色的區域文化產業這個關鍵。”云南省委副書記丹增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記者采訪時說,“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但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決定了西部地區可以憑借自身具備的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

  西部12省市自治區是我國少數民族最為集中的地區,但也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其城市化發展率不到20%,城鄉差距較大。在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布局中,西部省區的經濟總量和整體實力與東部地區乃至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都還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西部省區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孕育了豐厚的民族文化,是我國的文化資源富集區,而且越是交通不便、貧困的地區,越保存著古老豐富的原生態文化,如果把文化產業發展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連接起來,既能夠傳承文化,也可以使文化的傳承得到回報。丹增認為,發展文化產業是西部地區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縮小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的必然選擇。

  單從云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來說,2003年,云南文化產業產值達到100多億,2004年上升到170億,占GDP總產值的4.1%,雖然2005年的數據尚未公布,云南省相關負責人透露應該這個數字在240億~260億元之間,占GDP的5.6%左右。“十一五”期間,云南省委制定的目標是使文化產業的產值達到GDP的8%~10%。

  “在中部和西部,發展水平比較低,有一些地方發展受到資源條件的限制,而文化產業的發展可能改變這些地區現代化發展的邏輯和路徑。如果這樣的發展路徑能夠變成現實,對中西部的發展是有重大意義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表示,文化產業應該成為我國區域競爭與合作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

  用特色打開潛力巨大的市場之門

  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從東到西、從城市到農村逐步展開的梯度非均衡發展態勢。從全局來看,我國文化產業東部實力強大而西部資源豐富,因此,產業發展的龍頭在東部,但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西部;我國城市文化產業發展充分而農村文化市場尚未形成,因此潛在的消費市場在廣大的農村,這種區域間優勢互補,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由于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很不一致,不同的區域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來講條件是不一樣的,戰略重點也不一樣。”張曉明主張實施區域差別性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地發展文化產業。

  上海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表示,東部地區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比較高,文化產業要以外向型的產業為特點,進一步融入國際市場。“對于這樣的地區,提出創意產業發展規劃,或者將創意產業列為文化產業的升級目標,成為其發展規劃的特點,建立文化產業園區的開發模式是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的一項戰略舉措。”他所指的文化產業園區包括研究開發型、制造加工型、會展服務型、娛樂演藝型等等,在我國的北京、上海等地區都已初具雛形。

  “文化產業園區并不適宜西部的發展,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起步晚,與東部地區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還不具備發展文化產業園區這樣的現代都市型文化產業的條件。西部文化產業不能一味的照抄東部發達地區,應該走特色發展之路。”丹增告訴記者,“西部地區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發展文化產業,都應該把特色放在首位,特色是打開市場的敲門磚,應該做到人有我優、人優我特。”

  《無極》、《千里走單騎》等一系列影視大片的拍攝使云南這塊沃土金光四射,開發影視資源已經成為云南發展文化產業、構建“人文天堂”的一個新亮點。利用自身特有的民族風情與自然風光,打造“東方好萊塢”成為云南文化產業發展的另一個支點。

  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關鍵而迫切

  因地制宜、東西有別,走文化產業的特色之路成為一種共識。但是在不同類型的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東部還是西部、城市還是農村,都遇到了共同的難題:文化產業條塊分割,行業壁壘森嚴,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各自建立管理制度和政策,文化管理的職能交叉和重復管理現象嚴重,部門保護主義普遍,嚴重阻礙了文化產業協調有序的健康發展。

  “行政管理的交叉管理、多重管理以及利益管理。這種體制不改變文化產業很難發展。”丹增從2003年開始在云南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談到這方面他感觸很深。

  《十六大報告輔導讀本》中提出:“文化產業是一個發展中概念,從我國的現實情況來看,文化產業主要包括文藝演出業、影視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游業、藝術培訓業和藝術品業等。從國外的情況看,文化產業的范圍涵蓋了文化藝術業、廣播電視業、新聞出版業、信息網絡服務業、教育業、旅游業、體育業、廣告業、會展業、咨詢業等。”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分類越來越多,施加于文化產業上的行政權力主體也會越來越多,條塊分割的現象進一步加重。因此,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將成為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從云南省的情況看,自2003年開始,在省委、麗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及一個縣三個層級進行文化產業行政管理的改革試點,將出版、廣播電視、文化體育合在一起,政府精簡相關部門,組成一個管理辦公室,只管宏觀的政策制定和方向性把握,取消原有的名目繁多的執法隊伍,只保留一個統一的執法隊伍,涉及這些領域的經營也合成一個集團公司。自試點以來,管理統一了,扯皮的少了,省里決定從今年開始再擴展到6個地(市)州、25個縣進行試點推廣。

  中國社科院《2005年~2006年中國文化產業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2006年是文化體制改革在全國推開的第一年,體制改革的效應將開始全面釋放,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2003年以來,試點地區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體制改革目標模式已經基本清晰,新型的格局將有利于文化產業更快地發展。

  “韓流”熱風下的經驗借鑒

  近年來,韓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的有聲有色,《大長今》等一系列影視劇的熱播掀起了“韓流”熱風,也帶動了韓國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北京代表處負責人權基勇先生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采訪時介紹,“負責韓國文化產業管理的政府部門主要是韓國的文化觀光部,下面設了文化政策局、藝術局和文化產業局3個專業局,同時還設有若干個文化產業振興機構。3個專業局負責的都是相關領域基本政策的制定以及基礎設施建設。”

  權基勇所在的文化產業振興院主要進行韓國文化的推介和國際文化交流工作,韓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措施均通過文化振興院具體實施,對文化產業整體發展進行系統化管理。其他文化觀光部的特設專項部門如韓國報刊倫理委員會、

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韓國映像資料院等專司文化產業某一領域的業務管理和振興工作。

  韓國文化觀光部以外的政府部門對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持和環境支持。如產業資源部提供進軍海外和產業界的資金支援,科學技術部提供文化技術開發支援,情報通信部提供IT基礎環境支持和基層技術支持,教育部提供文化產業人才培育支持,財務經濟部提供課稅優惠方面的支持等。

  韓國以文化觀光部為中心形成了統一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各部門、機構對于文化產業的管理分工明確,權責明晰。韓國的這種管理體系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成為繼汽車后為韓國賺取外匯最多的第二產業。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