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破解鐵老大產權改革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4日 17:02 新經濟導刊

  文/劉向陽

  喧囂一時的春運雖然已經卸下帷幕,很多人想起回家的經歷依然戰戰兢兢。已有20年歷史的春運始終處于一種超飽和狀態,這既有我國人口眾多的客觀背景,也有鐵路行業改革滯后帶來的發展緩慢。長期以來,鐵路作為壟斷行業,建設資金來源只有國家投資,實踐證明,鐵路建設投資龐大,僅靠國家單一投資無疑是遠遠不夠的,要從根本上解決鐵路運力不
足的瓶頸問題,必須改變鐵路建設僅僅由國家單一投資的格局,應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吸收民間資本和外資,拓寬鐵路覆蓋面,提高速度、運能,在此基礎上打破壟斷經營,通過競爭來提升服務水平。

  為了打破"鐵老大"的壟斷局面,國家已出臺相關政策,改革鐵路的投融資體制,鼓勵外資、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建設領域,但進展緩慢。究其原因,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產權界定不清晰,民間資本的收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是鐵路產權體制改革的制約因素。為此,我們在推進鐵路行業產權改革時必須注意到改革中的產權動態性、信用缺失、融資主體等問題,謹防改了又回,回了有改。

  首先,在鐵路行業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重視產權歸屬,忽視產權交易;強調產權占有,忽視產權效率的行為。只有產權的權能充分發揮,產權制度的改革才會成功。產權是動態的辯證的權利,占有權利而不能有效地能動地使用,產權制度改革就會進入誤區。從某種意義上講,產權的動態性比選擇什么樣的產權形式更為重要。因此,在我國鐵路行業產權改革的過程中,決不能將產權的形式歸屬作為終極目標,而應該將產權的競爭性的交易動態作為產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唯此,競爭程度才會繼續提高,產權才會更清晰,產權的優化配置才會實現。

  其次,謹防產權改革中信用缺失。當前,我國全社會范圍內出現的“信用危機”在公用事業產權制度改革中更加彰顯。改革中信息不對稱、企業不守信用、違約、產品低劣等現象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造成了公用事業市場的無序,損害了公眾利益。由于公用事業產權制度的改革發生在政府和企業行為中,因而信用危機也會損害政府的形象,從而導致改革障礙。為此,針對作為公用事業的鐵路行業產權改革,政府應首先大力扶持專業性的民間資產評估機構,改變資產評估在政府、企業之間的非公開操作,給公眾一個透明的評估機制。其次在變更出讓產權時應嚴格招投標制度,在招標過程中公正公開公平。進入產權制度改革的鐵路企業要積極樹立良好的企業信用形象,表明為公眾利益服務的態度,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努力滿足公眾的多層次需求。

  最后,我國鐵路行業改革的理想目標模式應該是走國際化的道路。引入一些大的國際性的鐵路企業進入我國鐵路市場,不僅僅是充分借鑒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更重要的是對于國際性的大企業,公眾普遍認同感較高,公眾的安全感、信任度都要遠遠大于我國的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進入鐵路領域并沒有什么可怕,畢竟所有權是我們的,變更出讓的只是經營使用權。何況他們的經營還要受制于我們政府的監管。因此,在某些方面,一定要積極引入國際性的大鐵路企業來填補我國缺少經驗豐富、規模足夠大的鐵路企業的空白。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