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價權上誰削弱了我們的話語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6日 11:5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特約評論員 萬軍 中國鋼鐵企業與世界三大鐵礦石企業之間的2006年度第三輪鐵礦石價格談判日前結束了。在談判中,盡管中方通過對今年中國鋼鐵市場發展趨勢的預測,反對鐵礦石價格繼續上漲,但巴西淡水河谷(CVRD)、澳大利亞必和必拓(BHP)和力拓這三大礦業巨頭堅持認為鐵礦石價格將保持上漲的態勢。雙方最終未能達成共識。
國際礦業巨頭的態度如此強硬,是基于以下判斷:中國鋼鐵業的產業集中度很低,中小企業為數眾多,各自為政的結果將導致產能繼續擴張。因此,今年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依然較為旺盛,鐵礦石供應將繼續保持緊張趨勢。不能不承認,國際礦業巨頭清楚地看到了中國鋼鐵行業的軟肋。盡管今年的進口鐵礦石貿易談判尚未結束,但謀求“中國定價權”的前景不容樂觀。 就產業格局而言,長期困擾中國鋼鐵產業的“小、散、亂”的痼疾依然存在。目前中國大大小小的鋼鐵企業有1400多家,前10位企業的產量還不到全國總產量的35%。 就鐵礦石進口的價格機制而言,目前國內存在著遠期合同和現貨交易兩中形式。除了寶鋼等十幾家大型鋼鐵企業通過一年一度的談判,與國際巨頭簽訂長期合同而外,更多的中小鋼鐵企業只能通過現貨交易,以高出遠期合約近一倍的價格進口鐵礦石。分散化的產業格局大大削弱了國際采購的組織化程度,中國的鋼鐵行業很難推舉出代表各方利益的談判代表,使對外談判難以形成集體力量。以至于瑞銀集團在一份剛剛發表的研究報告中,用“支離破碎”來形容中國鐵礦石的進口格局。 反觀日本和歐洲的鋼鐵行業,市場結構日趨集中。新日鐵和JFE兩家企業的產量就占了日本60%的市場份額,幾乎壟斷了日本的鋼鐵市場;韓國浦項制鐵一家就擁有韓國市場65%的份額;歐盟15國6家鋼鐵企業的鋼產量占據了整個歐盟鋼產量的74%。產業的高集中度使他們在鐵礦石定價權博弈中處于有利地位。 誠然,我們目前分散的產業格局是有其歷史淵源的。時至今日,要想改變這種各據一方、互不相讓、瑣碎散亂的面貌,根本的還是要擺正政府的位置,為良性的市場競爭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歷史上,我們“以鋼為綱”,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遺留下來的企業至今還在茍延殘喘。為什么它們沒能在市場的歷練中或者強大起來,或者被淘汰出局呢?這些企業,大多都是各級地方政府不忍放倒的旗幟。就算做不大,就算不盈利,也抱著地方主義的想法固執地要將它留下,舍不得它關閉,也不容許它以兼并的形式退出。這樣其實有悖于市場新陳代謝、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只要行政手段放開,剩下的就交給市場好了。市場競爭會引導資源的優化配置,讓不適應發展需要的中小企業退出舞臺,大型企業則走向集中與融合,變得更加壯大,整個行業的面貌將會大為改觀。 由此推及電器、服裝、制鞋等其他行業,同理亦然。無論是鐵礦石的進口,還是衣衫的出口,我們都是大國,卻大而不強。要在國際挑戰中改變弱勢地位,獲得更多的話語權,用怎樣的方式來推動行業的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確實還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