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把任志強們塑造成惡棍并不能解決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2日 02:45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上海證券報 葉檀 最近,房地產市場有兩則大新聞,一是任志強先生又出驚人言論,認為中國出現窮人區和富人區很正常;二是國家統計局和國土資源部以數據駁斥房地產商試圖為抬高房價找理由的"地荒"論。
從表面看來,這兩則新聞除了事涉房地產,無甚相關之處,但實際上暗通款曲。在房價高企被視作正常的"美好"歲月,房地產商與政府有關部門都能從房地產這塊大蛋糕中各分一塊,雙方其樂融融,我們也時常聆聽房地產業界與政府某些官員合奏房地產健康發展論的高調。 如今,房地產健康論大勢已去,到了分攤房地產市場不健康的責任之時,各說各話、大起爭執也在情理之中。雙方自然應該拿出各自的數據和事例,接受公眾的檢驗。不料,就在這一關鍵時刻,任志強又跳將出來,說出富人區和窮人區的昏話,加上房地產商眾聲附合,主動成為民意攻擊的靶子,使房地產商成為仇貧的代名詞,屬于不智之至。并且,還使得爭論偏離理性分析的軌道,轉變為對房地產商的憤怒的道德討伐。 本應是一場房地產市場的行政壟斷與公共產品提供不足,以及房地產業為何無法細分消費群體的探討,如今卻成為房地產商是否是經濟惡棍的爭論,想打麻雀卻誤中鵪鶉,目前的市場爭議往往如此。 人們不僅對房地產商在強大的民意之下,繼續仇貧的語言暴力表示憤慨,更擔心的是貫穿在這一語言背后的邏輯:無錢人士只配露宿街頭,城市也必須為貧民窟重新安排位置。市場化在此意義上等同于仇貧。這是偽市場化在房地產市場的延續,即以市場化為幌子,推卸政府應盡的社會保障與公共產品供應之責,以及市場消費層次的必要區分。 但我們不應為此混淆了視線,把房地產商塑造成惡棍并不能解決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滿足社會低收入階層的最低生活保障,和為房地產業細分市場提供前提條件都是政府的責任,尤其是在現行土地和金融制度之下。 實際上,在關鍵問題上,政府部門的態度頗為曖昧。房地產新政實施之后,有關部門一直強調"穩定房地產價格"。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主任袁鋼明對此的解釋是:"(房地產價格)漲幅太低,有礙經濟的正常發展、消費很難啟動;漲幅太高,超過7%以后,經濟發展的危險性加大"。另以土地拍賣制度而論,國土資源部計劃推出勾地制度,初衷無疑是為了提升土地的保底拍賣價格。而國家統計局和國土資源部最近提出的房地產屬于產能過剩行業,和地荒論純屬無稽之談的言論,顯然也為收緊土地供應埋下了伏筆。 果真供應過剩,房地產價格應該下降才是,這與一些部門對市場的感覺相反,房地產價格并未有明顯下降,廣東等地區還出現了報復性反彈。此時,按照市場派的做法,政府應該加大土地供應量,使市場消除對未來房市上漲的預期,以降低房價;按照政府是公共產品提供者的觀念,政府應該在推出土地時明確土地的用途,以切實的態度防止房地產商與權勢階層將經濟適用房等公共產品攫取為囊中私物。可惜,兩者我們都沒有看到,卻看到了一場莫名其妙的爭論。 這次爭論有可能使得房地產業偏離房地產新政既定的正確航道。政府事實上拉升土地價格的做法,將使新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取得的調控成績化為泡影。既不愿放棄房地產業的豐厚利潤,又要獲得親民的美譽,一些行政主管部門這種騎墻的態度,是房地產商遲遲不愿向新政低頭的根本原因,他們正在測試政府對房地產業的調控底線。 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顯然應該痛下決心,逐步退出房地產業的利益鏈條,嚴格區分公共產品與市場產品。否則,我們還將看到類似于此次的無聊斗嘴繼續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