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事杰:日復一日的自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6日 16:15 《中國電子商務》雜志 | |||||||||
日復一日的自轉使它產生了強烈的吞噬力,這種力量讓它更像一頭猛獸,必須尋找更多的食物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陳晨/本刊記者 杰事杰在業界名氣很大,但圈外知道的人卻很少——盡管這家公司已占據工程塑料市
從專利起家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桂生,是國內第一個工程塑料博士。這個45歲、形貌文弱、技術出身的企業家,總是需要更多的專利來滿足自己和杰事杰。 從技術到市場,杰事杰制勝的法寶就一直系于頭腦之上。每年,每5名研究人員必須產生一項發明專利,人均出讓技術收入達到10萬元——無可否認,日復一日的自轉使它產生了強烈的吞噬力,這種力量讓它更像一頭猛獸,必須尋找更多的食物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楊桂生適時地抓住了上海的一次機遇。1993年,自主創新的理念讓上海閔行區成了一個試驗田,他也成為這個碩大試驗田中的幸運兒。通過區工業局,他得到60萬元的貸款作為啟動資金。 杰事杰開業后的第一筆生意,是將風扇材料的技術轉讓給了安徽一家空調企業,只收技術轉讓費。憑借這項技術,這家風扇廠的年銷售額曾達到2億元。不可能永遠有賣不完的技術,楊桂生很清楚。在國際工程塑料巨頭一面圈地一面不愿出讓技術的情況下,技術越稀缺,就將越值錢。 僅僅轉讓技術只有很小的增值空間,于是,當海爾找到楊桂生,希望他為家用洗碗機研制一種工程塑料內膽材料時,楊桂生大膽成立了一家股份公司,開始了產業化的過程。 成長的阻力將越來越大 此后,楊桂生和杰事杰飛速成長。他先后為全國的汽車、航空、電器、通信等行業,提供了4個系列、百余種高性能的工程塑料。這段黃金時期大約為10年,杰事杰的銷售額也以240%的速度擴張。到2005年,依靠決定性的技術優勢,楊桂生已經站在了中國工程塑料的制高點上。 楊桂生所在的行業,其增長速度達到了GDP的3倍,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陶氏化學CEO Andrew Liveris更是預測,按照中國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2025年前中國的塑料市場將可能成為全球最大。 但同時,中國國內巨大的需求,也吸引了外國公司紛紛加強在中國本土市場的開發,比如拜爾在上海建立了一個10萬噸/年的聚碳酸酯工廠和一個4萬噸/年改性POM工廠;帝人化學也在嘉興建設了一個5萬噸/年的聚碳酸酯工廠。此外,通用、杜邦等跨國巨頭也都紛紛計劃在中國建立工廠。 2006年的楊桂生該如何選擇?與當下喧鬧的商業模式不同,楊桂生似乎并不急于進入資本市場運作,只是埋頭于自己的“技術+市場”的模式,秉承內斂思路。顯然,他把所有的力量都專注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上。只是,“產業+資本”的模式是企業擴張的必然之路。 楊桂生何時才進入資本市場呢?留下的時間已經很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