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取消了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審批制度,體現了便利投資,減少行政干預,充分尊重市場調節機制的立法理念。
任勝利/文
今年1月1日,新公司法正式施行。新法突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取向,對我國產
權交易市場建設和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對于從事產權交易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登記托管市場的人員來說,深入領會新公司法,切實把握市場交易的“三公”原則,才能彰顯產權交易市場和股權登記托管平臺的公平公正性質,才能為資本市場中相關各方提供優質服務。
明晰產權關系
長期以來,國有資產產權的終極歸屬問題,一直是公司依法治理的一個難點。法律界對股權性質及其與所有權的關系,也頗有爭論,其中占主流的是“雙重所有權”說法。將企業財產與國家財產混同的直接后果就是企業獨立人格的喪失,其作為經濟主體的責任能力喪失,國家必須對企業承擔最終的責任。在國有企業的改制過程中,國家對企業職工的補償安置就是這種最終責任的體現。
新公司法明確了“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或者“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原《公司法》中關于“公司中的國有資產所有權屬于國家”的規定,在新公司法中予以刪除。
鼓勵投融資活動
新公司法取消了公司對外投資數額與其凈資產的比例限制;取消了對發行債券的公司主體范圍的限制,擴大至所有公司主體,債券發行主體資格上不再存有歧視。同時,增加了關于“一人公司”的規定,極大激發了廣大民眾的投資熱情,體現了鼓勵投資創業的立法用意;還增加了對于股份有限公司回購本公司股份的許可條件。
值得關注的是,原《公司法》規定的“股東轉讓其股份,必須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場所進行”,在新公司法中修改為“股東轉讓其股份,應當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場所進行或者按照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此規定對證券交易的發展創新留出了足夠的法律空間,也是對黨中央所倡導的積極探索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精神的積極響應。
落實中小股東利益
新公司法賦予了少數股東股東大會的請求權、召集權和主持權,將股東的知情權落實到查閱公司賬簿,限制關聯股東及其董事的表決權,規定對公司決議持有異議的股東享有的股份收買請求權、公司陷于僵局時股東解散公司的請求權,董事、監事不履行職責時股東代表公司提起訴訟的權利等。特別是新公司法第二十條的規定,首次在立法層面確立的“公司法人人格否定”(或稱“揭開公司面紗”制度),對公司債權人利益的維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彌補了原《公司法》的一大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