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億美元商機 我國海水綜合利用面臨巨大機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0日 09:19 經濟參考報 | |||||||||
本報記者 孫洪磊 劉寶森 李俊義 我國有10個省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立方米,為重度缺水,特別是一些沿海城市嚴重受制于淡水資源缺乏,大規模利用海水對于沿海地區未來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專家認為,未來20年內,國際市場在海水淡化方面有近700億美元的商機,需求潛力巨
255億方水缺口卡住北方沿海城市“脖子”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水資源短缺嚴重制約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遼寧、山東、河北、天津三省一市構成的北方沿海,創造GDP約占全國的24%,但該地區人均水資源量413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9%;到2010年,四省市缺水量將達到166億立方米至255億立方米。 記者不久前在海河流域調查時發現,由于水源不足,北方沿海城市大多采取保城市、保工業的辦法,農業用水只能靠天吃飯,農民被迫用廢水污水澆地,或打深井超采地下水。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何杉說,地下水再生能力極其緩慢,超量開采等于飲鴆止渴,不僅留給后代的水資源越來越少,而且直接導致地面沉降。目前,天津市、河北滄州、山東德州的漏斗區已連成一片,面積為全國之最,并仍在繼續擴大。 專家認為,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基本途徑是開源節流,一方面號召全民節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一方面積極尋找替代水源。 海水綜合利用產業曙光初現 如今,向大海要資源,對海水進行綜合利用,正逐步在沿海地區變成現實。 天津大港發電廠地處渤海灣邊,水資源匱乏,上世紀80年代電廠進行了以海水代替淡水直接用于工業循環冷卻的探索,全廠四臺機組冷卻用水全部采用海水。電廠發電會產生大量的熱能,為了高效利用,電廠在國內最早配套安裝了兩臺大型閃蒸海水淡化裝置,日產淡水6000噸,其中相當一部分用于海水淡化水的民用開發。 據天津市水利部門預測,2010年濱海新區年需水量將達到6.49億立方米,而目前的供應能力顯得杯水車薪。因此,利用153公里的渤海海岸線進行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成為天津解決水危機的一個重要途徑。天津市自來水集團正在籌備投資上百億建設“天津濱海海水凈化項目”,計劃日產凈化海水100萬噸,全部提供給濱海新區使用。 專家表示,海水綜合利用除了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外,還涉及到海水化學資源的綜合利用,即從海水里提取化學元素、化學品并進行深加工。青島堿業公司負責人表示,其海水淡化項目每利用1立方米海水化鹽,可回收130公斤氯化鈉,按目前的生產規模,每年可節約鹽6.5萬噸。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所所長助理阮國嶺介紹說,他們在山東、陜西等地用膜技術給廢水做后期處理,產出了淡水與化肥球,不僅解決了企業水污染的老大難問題,還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破解制度和技術障礙促進海水利用 我國政府日前出臺了《海水利用專項規劃》,提出到2010年我國將使海水年直接利用能力超過500億立方米,海水利用對解決沿海地區缺水問題的貢獻率達到20%左右。到2020年,全國海水淡化能力達到每天250萬至300萬立方米,海水利用對解決沿海地區缺水問題的貢獻率達到26%至37%。 對于規劃目標,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在海水利用方面仍然面臨宏觀制度、市場、科研開發等多方面桎梏,如不盡快解決,將對規劃目標的實現產生消極影響。 有關專家表示,長期以來,我國對海水淡化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科研領域,產業領域的投入嚴重不足,缺乏宏觀指導與具體的配套扶持政策,海水利用在社會上的認知程度比較低。從《規劃》提出的資金籌措上看,各分支項目的投資額都在百億左右,未來很可能會出現地方配套、國家補助為輔,企業自籌、社會融資、利用外資與銀行貸款為主的局面。而社會資本的進入,前提條件是要有豐厚、穩定的回報,在目前各方面制度措施并不明朗,產業發展仍存在爭議的情況下,資本能否大規模投入,還是一個未知數。 天津大學教授王世昌說,目前中國海水淡化產業應從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膜技術是未來海水淡化發展的趨勢。目前我國膜技術發展滯后,絕大多數采取反滲透技術的海水淡化廠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膜,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大投資力度,加快研發解決膜生產技術問題,讓膜技術的推廣擺脫進口束縛。 二、做大本土海水淡化設備制造業。我國在海水淡化的技術上已經沒有太大的難題,但生產設備的廠家規模太小,無法適應國家計劃要求的進度。另外,未來20年僅海水淡化的國際市場就將有近700億美元的商機,需求潛力巨大,我國企業不能只盯著國內市場,還要考慮國際市場的需求,爭取打入國外海水淡化市場。 三、降低能耗是海水淡化無法回避的問題。據了解,日產幾十萬噸淡化水的大型工廠要耗費大量電力。降低能耗是海水淡化低成本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在專家尋找到適合于大規模海水淡化的經濟能源之前,大批量上馬淡化項目可能會陷入能源緊缺的被動局面。 有關專家還指出,未來大量生產的淡化海水必然將納入沿海缺水城市的水資源體系進行統籌管理。目前北方沿海缺水地區的缺水大戶主要是農業與生態用水,但由于農村無償超采地下水已經成為慣性,如何把水變成有經濟價值的資源向廣大農村提供,同時禁絕盜采,是相關政府部門需要解決的難題。而且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未來北方沿海城市的水資源一旦出現富余,多產出的淡化水該何去何從,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統籌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