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風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7日 13:19 中國科技財富 | |||||||||
資本市場永遠是嗅覺最靈敏的市場。2005年,太陽能概念刮遍全球證券市場,大量太陽能光伏企業的股價成倍上揚。與此同時,中國的太陽能企業也依仗其可觀的盈利預期開始了迅猛的漲升過程。太陽能光伏產業,被稱為“一個不愁銷售的行業”。 太陽能風暴
今年以來,隨著油、煤等傳統不可再生能源價格的飛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又掀起一個新的高潮。對此國內資本市場迅速作出反應,囊括太陽能、風能、氫能、核能、煤變油、乙醇汽油、建筑節能等概念的新能源板塊被不斷推出,并立刻得到市場認同。而主導新能源板塊的龍頭當屬太陽能板塊。據統計,2005年截至10月底,上證指數下跌了14.5%,而新能源板塊平均漲幅為14.03%,太陽能板塊的平均漲幅更是達到了37.68%,如果以年內低點計算,太陽能板塊個股基本都有100%以上的升幅。其中,G天威以逆市173.76%的升幅成為中國股民口中的神話。 與此同時,太陽能的神話幾乎在全球同步上演著。全球光伏產業一體化龍頭之一的德國Solar World AG,2005年初股價還在10歐元左右,最近已經漲到了110歐元以上。 2005年7月28日,臺灣茂迪公司股價創下566元新臺幣的歷史新高,并于其后沖至700元以上,取代了臺積電在臺灣股市的老大地位,而一年之前,茂迪的股價僅在40元左右徘徊。 不愁銷售的行業 重要的是,這次太陽能企業股價的爆發,是以強勁盈利為基礎的。據報道,2005年7月,天威英利就實現銷售收入4000萬元,出口創匯437萬美元,實現利稅1000萬元。這就是說,1個月所創利稅相當于去年1年的業績。7月份所取得的業績,是由于公司二期擴建工程部分新設備提前投產而帶來的效益。待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后,公司將達到硅片70兆瓦、電池片60兆瓦、電池組件100兆瓦的年生產能力,產值可達到30億元。 據某券商研究報告,天威英利今年的訂單已飽滿,能夠確認的主營業務收入達8.07億元,同比增長550%;實現利潤總額2億元,同比增長2000%左右;這一業績應能為天威保變提供每股收益0.30元左右。這就是天威保變在股權分置改革說明書中敢于預測2005年業績增長75%的主要原因。公司曾向媒體表示“這是一個沒有競爭的行業,世界太陽能發電市場是明顯的賣方市場,產品供不應求。”臺灣茂迪也發出過類似言論:“去年全球對太陽能電池的需求急速增加69%,許多廠商根本來不及生產。”確實,天威一直很自豪的一點就是:訂單已經排到了2007年。 太陽能光伏產業,一個不愁銷售的行業? 巨大的市場從何而來 太陽能作為一種分布廣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無污染清潔能源,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選能源。世界光伏工業上世紀末最后10年的平均增長率為20%,從1991年的55兆瓦增長到2000年的287兆瓦。而進入新千年后,全球光伏組件的年均增長率更是高達30%以上,2003年全球的產量達到了742兆瓦,2004年全球光伏電池的生產首次突破1000兆瓦,光伏產業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行業之一。 與之相應的是龐大的需求。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先后制定和出臺了包括國家光伏發展計劃、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光伏先鋒計劃等在內的眾多光伏發展計劃。其中比較著名的是1997年提出的“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它規劃到2010年美國將為100萬個家庭安裝太陽能屋頂,每個光伏屋頂將有3kW-5kW光伏并網發電系統,有太陽時使用太陽能屋頂的供電方式;無太陽時電網向家庭供電。僅此計劃,美國到2010年將用太陽能供電至少可達到3000兆瓦以上。美國能源部曾宣布:計劃到2010年累計安裝的太陽能發電裝置所能達到的容量會超過4600兆瓦。 日本也推出了著名的“能源和環境領域綜合技術開發推進計劃”(簡稱“新陽光計劃”)。其中,太陽能屬于七大部分之一的可再生能源部分,支持力度很大。日本政府提出在2010年實現全國太陽能發電裝機總容量5000兆瓦的新能源工程,截至2004年累計安裝量已達到 1900兆瓦,而且近兩年來發展速度驚人,增長率達到70%以上。 歐盟的可再生能源白皮書及相伴隨的“起飛運動”是驅動歐洲的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它的總目標是:2010年,歐盟內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要達到3700兆瓦,并同時出口3000兆瓦。歐洲的德國、丹麥、意大利、英國、西班牙也開始制定本國的可再生能源法案,通過給予大量補貼和政策優惠,加速驅動光伏工業的發展。 不得不說的是,歐盟主要國家都是《京都議定書》的強力支持國,在《京都議定書》生效后,也成為新能源產業的主要爆發區域。2004年,德國就是首先爆發的國家,使用了400多兆瓦的光伏產品,消費了當年近一半的光伏產品市場份額,太陽能發電已占全國裝機總容量的1%,被業內戲稱為“光伏黑洞”。 預計到2010年時,全球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累計量將增加到18000MW以上。這勢必會給太陽能電池產業帶來高速的發展。據MERCK FINCKCO報告,04年全球光伏行業的銷售收入高達70億美元,至2010年銷售收入將增長至300億美元。 這一巨大的市場目前為世界不足20家企業所掌控,2004年,全球84%的光伏組件和光伏電池的生產集中于12家企業,其中日本占全球的48%,歐洲占20%,美國占10%,中國占6%。2005年這些企業紛紛擴產,計劃都在一倍左右,達到約2000兆瓦。但由于2005年中國一些企業大幅增產,如南京中電電氣、天威英利,產能都將達到100兆瓦以上,都有可能沖進10大之列。 太陽能在中國 在我國,一直注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1995年,當時的國家計委、科委和經貿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綱要明確提出了我國在1996年~2010年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任務以及相應的對策和措施。1996年9月,“世界太陽能高峰會議”提出了在全球無電地區推行“光電工程”的倡議時,我國政府立即做出積極響應,制定并實施了“中國光明工程”的計劃。 2005年3月,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并將于2006年開始實施。該政策的出臺,促進了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使太陽能光伏發電量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但事實上,中國一直不作為光伏產品的消費國存在。一方面,中國光伏企業年生產能力相當可觀。在2004年約為85兆瓦(當時無錫尚德的生產能力為50兆瓦),但2005年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2005年9月,無錫尚德生產能力達到120兆瓦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正式投入運行,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施正榮博士曾表示年底可達到150兆瓦;南京中電電氣第一條生產線也于8月投入運行,年生產能力達32兆瓦,第二、三條生產線年底將全部投產。 三條生產線上馬后,將形成100兆瓦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規模;天威英利二期產能也直指100兆瓦。僅這三家企業,年生產能力就可達300兆瓦以上。加其他企業擴產數字,2005年,國內光伏企業年生產能力有望達到400兆瓦。 另一方面,國內光伏發電累計裝機總容量僅45兆瓦(2003年)。要知道的是,我國1973年就開始太陽能電池的地面應用。1979年就開始生產單晶硅太陽電池。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0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將達到400兆瓦,2020年達到2200兆瓦,這意味著每年光伏發電裝機量都將超過過去多年的總和,國內需求也將變得十分旺盛。但從目前的產業現狀看,需求離轉化為市場還存在一定距離。 阻礙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的原因 中國光伏產業有一個著名的“兩頭在外”現象:九成以上的原材料依賴進口,九成以上的產品出口。無錫尚德和臺灣茂迪兩家企業都是第一大硅片生產企業德國SolarWorld的代工企業,即從SolarWorld處購入硅片,生產電池片、電池組件然后反銷給SolarWorld。天威英利同樣90%產品出口歐洲,其他公司都大多類此。 表面上原因是太陽能電池成本過高,暫不適于國內廣泛應用。而造成這一現象直接原因在于原材料受控。 目前市場上主流光伏產品是晶體硅太陽能電池,也是應用最廣泛的產品,其原材料是高純度硅。每生產1兆瓦晶體硅電池需要17噸高純度硅。 硅是地球上儲量第二的化學元素,作為半導體材料,人們對它研究得最多、技術最成熟,而且晶硅性能穩定、無毒,因此成為太陽電池研究開發、生產和應用中的主體材料。但高純度多晶硅在我國卻十分短缺,絕大部分需要依賴進口。 高純度硅在石英中提取,以單晶硅為例,提煉要經過以下過程:石英砂一冶金級硅一提純和精煉一沉積多晶硅錠一單晶硅一硅片切割。 冶金級硅的提煉并不難。它的制備主要是在電弧爐中用碳還原石英砂而成。這樣被還原出來的硅的純度約98-99%,但半導體工業用硅還必須進行高度提純。電子級硅的雜質含量約10-10%以下。而在提純過程中,有一項“三氯氫硅還原法(西門子法)”的關鍵技術我國還沒有掌握,由于沒有這項技術,我國在提煉過程中70%以上的多晶硅都通過氯氣排放了,不僅提煉成本高,而且環境污染非常嚴重。 在2004年10月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公室所作《中國光伏產業研究報告》中,對國內太陽級多晶硅的描述是“我國光伏專用太陽級硅材料的研制和生產是空白”。 據中國工程院的專家調查,2005年我國對多晶硅的需求量為3800噸,其中光伏產業需求2691噸,而2004年我國多晶硅的產量只有60噸,即使全部供應光伏產業,也僅是市場需求的2.6%,其余只能依賴進口。 而國際市場多晶硅同樣供不應求。目前世界上能生產多晶硅的國家主要是美國、日本和德國,2004年總產量為24000噸,而全球市場需求量為26201噸,出現了2000噸的市場缺口。導致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一公斤太陽級多晶硅材料由兩、三年前的13美元,一路猛漲到46美元。而2005年已經漲到80美元以上。 事實上,我國每年都從石英石中提取大量的工業硅,以1美元/公斤的價格出口到德國、美國和日本等國,而這些國家把工業硅加工成高純度的晶體硅材料,以46-80美元/公斤的價格賣給我國的太陽能企業。 對中國的太陽能企業而言,解決高純度硅的問題已是迫在眉睫。市場看好天威,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天威投資了1.1億參股四川新光硅業。新光硅業2001年在四川樂山投建,是我國第一條千噸多晶硅生產線,規劃年產1260噸的多晶硅,總投資約12.9億元人民幣。 預計2006年項目投產后年產值約為6億元,可年產電子級多晶硅900噸、區熔多晶硅200噸、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150噸。這是中國最大的多晶硅生產線了,他的意義倒未必在于給天威提供國產原材料——因為天威的產能如果真發展到100兆瓦,150噸多晶硅只夠10%的需要,除非將900噸電子級多晶硅也撥給天威(電子級多晶硅純度要求11個9,太陽級只要求6個9)——而是說明中國真正擁有千噸級多晶硅的生產線技術。能否實現這一關鍵的突破,明年當可見出分曉。 導致成本的過高的不僅是原材料,也包括其它生產成本的壓縮。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光伏電池制造成本的下降和電池性能的提高主要取決于實驗室研發的突破,比如單位晶片的轉換效率,比如晶片的厚度(使用材料的多少)。 但是目前看來,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水平暫時未必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有很多關于實驗室提高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報道,包括大于30%轉換效率的太陽能電池研究報道。但是所有這些創新都未能如愿地實行大規模產業化。而降低硅片的厚度所帶來的成本下降貢獻微薄,目前太陽電池的厚度為240-280微米,相當于1瓦的電池大概要消耗13克多晶硅,而太陽電池的厚度降低至150-200微米(150基本是極限),生產1瓦電池仍要消耗8-10克左右的多晶硅,成本的下降也就5-8%,而要達到150微米的厚度在實驗室里面可能還需要2-3年的時間。 從制造的角度來說,制造成本在今后幾年會繼續按每年5%的速度下降,這主要是由于規模經濟效應。根據國外的研究,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規模每擴大一倍,成本下降20%。 因此,國外眾多專家認為一味追求硅片厚度、轉化效率不如將生產環節大量向中國、印度等低成本國家轉移。產業化程度到今天,多晶硅電池市場售價約為3.50美元/wp,成本為2.90美元/wp。 總體的結果是,目前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發電成本雖然不斷下降,但對中國而言還是相當高昂。據測算,目前我國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在4-5元/度。國外也基本在這個水平,能夠廣泛推廣還需要政府補貼。德國主要采用了兩種鼓勵方法:一是用高價收購居民的太陽能電力匯入總電網,每度收購價約0.53歐元,而居民使用太陽能電力的價格則與普通電價相同,每度購買價約0.21歐元,因此激發了居民在自家屋頂、庭院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的自覺性;二是貸款優先,并對貸款貼息3%,鼓勵居民購買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 日本為居民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所花費的投資由政府補貼50%,太陽能所發的電并入電網,同樣由政府高價收購;居民用電價格則低于收購價格。 而中國的普通電價和太陽能電價相差太遠,不知能夠承擔多大范圍的補貼。因此再沒有新的技術突破之前,以G天威、無錫尚德為代表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商的銷售主要方向還是西方發達國家。中國市場還需要更便宜的光伏產品。 誰最適用于中國 資本市場永遠是嗅覺最靈敏的地方。2005年10月8日,深交所上市公司安泰科技(000969)公告已于2004年8月與德國ODERSUN公司簽署合作研發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協議,該技術的產業化階段即將完成。他引進的是德國太陽能技術研究所(簡稱IST)歷經十年開發出來的新型低成本銅鉑為基材的銅銦硫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簡稱CISCuT。 銅銦硒(CuInSe2)和銅銦硫(CuInS2),簡稱CIS。是極具潛力的太陽能電池新材料,CIS薄膜電池具有相對較低成本和高效、抗紫外輻射、輕便、靈活、柔性等特點被認為最有發展潛力的新型太陽電池。其使用壽命和抗輻射性能力均超過當今多晶及非晶薄膜太陽能帶吃研究的最高記錄。目前已有很多科研機構和公司開展了CIS薄膜太陽電池的研發工作。 其中Global Solar Energy (簡稱GSE)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生產商用柔性CIS薄膜太陽電池組件的生產廠家。但其制備CuLnSe2薄膜電池的方法是真空鍍方法,這要求使用價格昂貴的真空設備,在實際生產中需要的設備投入較大。 而CISCuT技術采用連續電沉積工藝和非真空硫化技術,在銅箔上形成CuInS2薄膜太陽電池,然后通過特殊的封裝工藝組裝成各種尺寸和形狀的柔軟薄膜太陽電池組件。該技術生產的光伏產品有幾個明顯的優點: 1、回避了用硅做太陽能電池的基材。 安泰科技以金屬材料研制為專長,現在雙方主要在研制的是安泰科技以納米晶帶材為基材的產品。不久前,媒體廣為宣傳的“納米鐵紙”就是納米晶材料制品。 納米晶材料具有強度很高、耐磨性和耐腐蝕性很好的特性,由于它們優異的電磁性能且厚度極薄,只有幾十微米,所以非常適合用作電磁元器件的基本材料,不僅高效節能,還能大大縮減電磁元器件的體積。材料技術完全國產化。在制作工藝中,需要采用的連續電沉積工藝和非真空硫化工藝,目前國內也基本沒有企業能同時做到。 2、投資成本低。 以銅為基材加上真空設備,使得CIS技術在成本上處于劣勢。而非晶硅的薄膜電池又有一個致命缺陷--轉換率逐漸衰減。相比之下,CISCUT的投資是目前最低的,10兆瓦年廠量的設備投資不足1億人民幣。按此規模計算,CISCuT薄膜太陽電池組件的成本為1.27美元/WP。 3、生產成本低。 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CISCuT電池的成本還可能進一步降低。CISCuT技術生產的薄膜太陽電池預期最終成本將低于0.7美元/wp。是目前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售價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關于成本,有一個轉換效率的問題。總的來說,薄膜太陽能電池不如晶片太陽能電池,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不如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南京中電的趙建華博士分別將單晶硅和多晶硅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提高到24.7%和19.8%的水平,但量產后應該沒這么高。無錫尚德的施正榮博士的生產線的轉換效率在14.5%。 而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率到10以上就非常可觀了。IST的技術的轉換率實驗室效率為9.2%,小規模生產的組件效率超過6.5%。但其材料成本的低廉,不衰減的特性完全彌補了這一不足。 4、適用性強。薄膜電池輕便、柔軟、易攜、不易碎裂,你可以設計成任意大小和尺寸。你可以卷起來就走,這對于比如中國西部地區的牧民就很重要。2001年的西藏阿里光電計劃僅在阿里地區就建了38座鄉級光伏電站,原因很簡單,通過國家補貼可以建起電站,但大量的游牧半游牧牧民使得拉線輸電成為非常困難的事情。僅青藏兩區,就有800萬戶家庭還沒有用上電。 可以想象,卷起來放在馬背上就走的薄膜電池會有多么巨大的市場。另外你可以把它鑲嵌到玻璃中使用;你也可以在野外放心拼裝,這都大大拓展了太陽能電池的實用性。按目前的設計不同產品系列的太陽能電池都可以采用相同的生產設備完成。可以做邊遠山區的獨立電站、小型戶用屋頂、大型商用屋頂、建筑材料一體化等等。 如果CISCUT能把成本最終降低到目前的四分之一,就可能把光伏發電的上網費用控制在1-2元人民幣,因此只需國家予以少量補貼即可。如果是直接安裝在屋頂,僅作用于屋內,低廉的材料成本和廣泛的適用性也比目前的晶體硅電池占有不小的優勢。 安泰科技高層透露,該項目中試已經基本完成,明年上半年德方會先嘗試投產,半年后看效果在國內試投產。中德雙方已經談到籌建合資企業,命名為ChinaSunLtd,初步設計生產能力是3兆瓦組件/年,“十一五”末期到10兆瓦。由此逐步進入產業化進程。這是一個預想,產能大小可以視情況調整,但這也許意味著適用于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正在真正走來。 A股市場太陽能概念個股一覽 G天威:當之無愧的太陽能概念龍頭,子公司天威英利具備核心技術,能夠生產關鍵的部件——多晶硅片。待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后,公司將達到硅片70兆瓦、電池片60兆瓦、電池組件100兆瓦的年生產能力,產值可達到30億元。參股新光硅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原材料問題。目前定單已經排到2007年,贏利快速增長。 安泰科技:與德國ODERSUN公司簽署合作研發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德方提供能量轉換技術,安泰提供新型適用材料。新技術投資少、成本低,適用性強,比目前主流光伏產品有不小優勢。但產業化還沒有完全完成,真正爆發預計在2007年以后。 特變電工:出資1050萬元讓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500萬股股份,該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儀器設備、電磁線、新能源、新材料系列產品和環保設備的研制、開發、生產及銷售。已具有年產太陽能應用產品40兆瓦以上的生產能力。近日,特變電工又公告將由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BP太陽能控股公司合作設立合資公司。太陽能已成為公司重要發展方向。 交大南洋:其控股子公司上海交大泰陽綠色能源有限公司也是國內研制太陽能光伏產業多年的企業。今年上半年,大功率太陽電池組件封裝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以交大泰陽為主的太陽能業務快速增長,2005年一季度季報顯示太陽能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大增400%。上海交大泰陽綠色能源公司在04年采用大功率太陽電池組件封裝技術,封裝太陽電池組件約6兆瓦,實現產值近2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000多萬美元,創造利稅約4000萬人民幣。 公司各方面條件和尚德、天威、南京中電相比還有差距,屬第二梯隊。 航天機電:擁有控股子公司上海太陽能科技公司70%的股權。太陽能公司成立于2000年,成立時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主營太陽能電池單片、組件、電池衍生產品及其他新能源的技術開發、制造銷售及安裝等。至2004年底,太陽能公司注冊資本增加到5687.5萬元,當年產生凈利潤1113萬元,有一定技術,規模不足。 力諾太陽:公司主營太陽能光熱轉化材料——高硼硅管材及其系列產品的開發、制造和銷售。目前公司高硼硅管材的市場份額居國內同行業首位,并且這一壟斷地位仍在不斷擴大。但他的產品用于光熱產品,比如熱水器,與太陽能光伏產品屬不同分支。當然,大分類上還是屬于太陽能應用。但要注意行業前景有所不同。 南玻A:公司公告決定全面進軍太陽能光伏產業,并使該產業發展為公司的支柱產業之一。公司擬首期投資固定資產2.02億元人民幣,在東莞綠色能源產業園建設年產能為30兆瓦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線,設備與技術主要從歐洲引進,預計2006年內投產。另外,公司擬投資1.5 億元新建一條太陽能光伏超白電子玻璃壓延生產線,項目達產后可年產太陽能光伏超白電子玻璃7.9 萬余噸。 春蘭股份:母公司春蘭集團近日透露,該集團計劃斥資30億元打造研究中心,其中大部分資金將用在新能源的開發上。春蘭集團發展新能源產業將分三步走:第一步,搞鎳氫電池;第二步,搞燃料電池;第三步,計劃做太陽能電池和發電設備。離形成真實產能還有很長距離。 生益科技:生產硅微粉,被部分文章認定是光伏產品原料。實際是做涂料骨干或填充物用。最好的電工級硅微粉純度僅99.3%,離太陽級高純度硅(6個9)還有很大距離。應用上也無法成型。不應算入太陽能概念。 德國SolarWorld AG公司 SolarWorld AG是一個高速成長的德國光電產品公司,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專注于光伏產業一體化的公司。從硅原料到建造太陽能發電站的每一方面,其產品遍布光伏能的全部產業鏈,包括太陽硅材料供應、組件產品、太陽面板貿易和太陽能電站施工。 目前公司90%以上是光伏產品,2004年生產能力為120兆瓦硅片,30兆瓦電池和30兆瓦組件生產。集團在德國薩克森地區的Freiberg和瑞典都有生產基地,Freiberg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綜合性太陽能生產基地之一,在那里SolarWorld集團從硅原料轉化成高科技硅片、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目前正在進行的Freiberg二期工程結束后,硅片生成能力將提高到220兆瓦。 SolarWorld AG公司1999年在法國法蘭克福交易市場上市,其獨特的商業模式使它在股票市場獨樹一幟,僅幾年時間就把公司從一個太陽能貿易公司便成了綜合性的技術集團,員工人數發展到741人。到2005年9月30日,SolarWorld AG (國際證券代碼: DE0005108401) 銷售額達到2.47億歐元,比上一年的 1.44億歐元增加了1億歐元,稅前收入為5320萬歐元,比上一年增加193%,利潤增加了23%,稅后收入為3360萬歐元(上年同期為1030萬歐元),比上年提高了三倍。預計2005年全年總銷售將突破3億歐元,凈收入超過4000萬歐元。 國內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商——無錫尚德 中澳合資的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光伏企業。主要從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系統工程、光伏應用產品的研究、制造、銷售和售后服務。公司總經理施正榮博士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教授,曾任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亞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主持第二代多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開發研究,個人持有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發明專利,是國際太陽電池領域的一流科學家。 目前公司已成功地拓展了國際國內市場,產品行銷歐美、中東、非洲和東南亞地區。中國市場已經廣泛應用到通信、廣電、交通、石油、照明等。尚德公司積極參與和承建了世行項目、西部光明工程項目和2008年北京綠色奧運工程,其卓越的生產力和產品品質受到了國內外市場的好評。 無錫尚德一直是我國太陽電池最大的生產商, 2003年11月達到25兆瓦的生產能力,2004年年中達到50兆瓦生產能力。2003年,公司銷售收入僅1.35億,而2004年一躍至8億元。2005年,公司產能擴張速度超越預期,今年9月9日,公司一條總投資2億多元、占地6.8萬平方米的晶體硅太陽電池生產線正式投入運行,產能直接跳躍至120兆瓦,有望在年底成為世界第六大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商。目前尚德公司正加快第二代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的大規模的產業化研究的步伐。 有消息稱,公司近期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上市申請,擬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籌集資金約2-3億美元。據悉,無錫尚德將在11月完成招股上市。海外研究人員認為,保守估計,無錫尚德上市市盈率至少在25倍左右,不排除達到30倍或以上。 臺灣茂迪(6244) 茂迪創立于1981年5月1日,以生產數字型電表起家。1988年起,茂迪開始轉型與投入有關LCR表、 通訊傳輸線路測試儀、函數信號產生器、可程序數字電源供應器之研發與制造。2000年,該公司位于臺南科學園區的“太陽光電事業部”正式生產太陽能電池。2002年,成立光電電力事業部,開始推動太陽光電系統設計及安裝。 公司旗下主要由四個事業部組成:光電事業部,主產太陽能電池;儀器事業部,生產LCR 表、信號產生器、射頻訓練系統、通訊傳輸線路測試儀、電源供應器與電源處理、ADSL線路測試器;電力事業部,負責太陽能發電系統、移動式太陽能發電系統、太陽能路燈、太陽能充電器、太陽能轉換器的生產安裝;大陸事業部,負責大陸地區生產與推廣。 2004年,臺灣茂迪的光伏產品產能與無錫尚德基本相等,都是50兆瓦。2005年可達80兆瓦,在2006年預計擴展到100兆瓦。公司從其營收比例看,太陽能電池占93.98%、太陽光電系統占2.70%、測試儀器設備占1.79%、非自產品占0.86%、通訊儀器設備占0.66%。 公司于2003年5月15日上市。公司最近4年每股收益幾乎年年翻番。2004年每股收益達12.53元新臺幣。 上市前,茂迪2002年的營業收入僅為約5.28億新臺幣。2003年,茂迪的營業收入便增長到11.43億,2004年更暴漲約為26.2億新臺幣。每年增長均在100%以上。目前公司毛利率為30.30%,稅前凈利率為28.96%,盈利能力極為驚人。 因此,茂迪上市倍受臺灣股民追捧,兩年股價最高上漲17倍,特別是2004年全球光伏產品熱潮爆發后,一路飛速上揚,很快超越臺積電成為臺灣一代新任股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