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家具業向誰要效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6日 11:13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日前,在廣東家具企業倍感“散兵作戰”掣肘之際,地產巨擘廣東珠江急速北上辟土整合家具業,欲斥資10億元在北京通州打造北中國最大的“北京家居園”,有望在2006年上半年浮出水面。而北派家具品牌美克美家也早早放言將在來年高歌進粵。 種種跡象顯示,2006年將是家具行業面臨重新洗牌的年份,品牌寡頭將會在這一期間紛紛出現,而品牌化經營也正成為業內談論的熱點,品牌制勝年代,未來向誰要效益?困 用“溫和中帶著兇猛”來形容中國家具行業的發展似乎是最貼切不過了。 “2005年1至10月份,中國出口家具總額為110.1937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達36.95%,預計全年出口將達到140億美元,同比增長36.9%左右,從總量上有望超過意大利而成為世界第一家具出口貿易國”,來自海關的這項最新統計數字有力地顯示了目前中國家具行業的走勢。 但是,一個不容置疑也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中國偌大的家具行業至今的的確確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行業寡頭。并不缺乏資金的家具行業,為什么出現不了真正的大品牌呢?國內一些資深專家發出警示:中國家具出口增長速度過快,國內的生產資源消耗過大,國際貿易已隱存后患,在控制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相適應的15%左右的情況下,必須走一條新的家具發展之路。 觀點甲:低利潤導致品牌的低端化 “在良好的增長勢頭之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家具是在廉價勞動力和產品低價位的搖籃里成長壯大的”,健威企業集團副總經理晏澤成對記者指出。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家具制造大國和出口強國,但中國家具處于世界產業鏈的低端,產品也屬于中低檔,因此,面臨著國際上游材料價格普遍上漲的壓力,中國家具普遍存在利潤偏低的現象。業界觀察家指出,在中國家具低利潤的背后,大部分企業一味靠“跟風”仿制,以致出現國內家具款式周期遠比國際周期短的怪現象:國外一個成熟的家具款式流行期在5年左右,而近年來國內家具款式卻以3個月左右一款的速度“更新換代”。 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賈清文一語道破“天機”,國內整個家具行業,互相抄襲已成“風氣”:小廠仿大廠、大廠仿國外、同類企業互相仿,這樣一來,導致了中國的家具品牌一直成不了氣候。 觀點乙:品牌塑造缺乏主動性 過去的家具企業更多地在進行原始資本積累,做得多,說得少。而大部分企業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后,卻又面臨不知道怎么花的境地。據記者了解,一年有著4000萬以上的推廣預算的企業并不在于少數。但是,大部分企業卻花了冤枉錢,因為投入回報比明顯地不成正比。記者注意到,特別是2005年下半年以來,家具行業對品牌的關注度日益顯現出來。在中央電視臺最近的招標會上,就開始有了家具企業積極的身影,而這都是一些家具企業日益關注品牌的信號。有國際家具商就說,“中國家具如希望在世界家具市場更有作為,就不能僅靠低廉的價格取勝,不僅要靠質量和設計,品牌塑造更是不可忽視。” 未來:向誰要效益? 既然業界那么多有識之士都認為家具業的寡頭時代即將到來,那么,中國家具業的未來到底向誰要效益呢?是品質?是服務?是人才?亦或是渠道? 聲音一:沒有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 “現在是品牌經營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晏澤成很有感觸地說,“家具行業技術含量比較低,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自動化程度也比較低。因此,沒有品牌就成了中國家具的‘風濕’,只要有風吹草動,中國家具的脆弱就暴露了出來。好的產品需要有效的營銷,要從產品的定位、品質、服務等各方面引入品牌先行的理念,企業營銷策略也應從以生產為導向的單向營銷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的渠道建設和品牌經營等全方位運作上。” 聲音二:推車的要和拉車的一條心 北京城外城家居文化廣場副總經理吳曉認為,團隊建設是企業的命脈,是第一生產力。如果一個企業團隊的核心力做不到,這個企業就會沒有信心。她這樣打比方:“老板在前面拉著車跑,后面的人應該怎么做?這個團隊因為核心力場,可能有些人在拋錨而不是推車。所以一個企業要想做好、做強、做大,團隊應該是具有凝聚力的。” 聲音三:向標準流程要效益 開年后要大舉殺入廣州市場的美克美家,也是賺足了業內人士的眼球。“人才是企業的第一生產力,如果還有比人才更有生產效益的,我認為就是企業的規范流程。”美克美家廣告營銷部總監郭兆輝如是說,“對我們來講,標準流程有幾點:用什么樣的標準來做,能夠把流程制定出來,可以一板一眼執行下去,這幾個點做下去之后,最后就是持之以恒。” 記者 魯儀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