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成為商標侵權重災區 自主創新是惟一出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6日 09:19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楊益波 江宜航 2005年12月27日,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一天之內對兩起火花塞商標侵權案進行宣判,兩名被告均以假冒注冊商標罪,被分別判處拘役6個月和3個月,并處罰金。與此同時,另外三起類似的火花塞侵權案件也啟動司法程序。據悉,截至2005年11月,僅火花塞行業,慈溪就查處假冒商標侵權案件26起,公安機關立案偵查5起。據工商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 “模仿經濟”是源頭 發生在慈溪的多起假冒商標侵權案,與該地區的產業發展歷程有很大關系。 民營中小企業是慈溪經濟的主體,這些企業在創業之初大多走的是模仿之路,依靠“拿來主義”。在當時環境下,不失為企業獲得發展的一條捷徑。事實也證明,經過多年的市場磨煉,有不少企業在模仿中獲利、在模仿中壯大自身實力。有的企業還在模仿過程中脫胎換骨,創立自己的品牌,擁有自主專利。據統計,目前慈溪已有中國馳名商標2件,浙江省著名商標22件,寧波市知名商標50件,全市各級各類企業注冊商標數量達7672個,在全國各縣級市中名列前茅。 但由于產業結構調整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加上中小企業發展良莠不齊,部分企業主文化程度不高,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相關法規不是很熟悉,就造成其很容易冒險步入商標侵權的“雷區”。“模仿經濟”成了慈溪商標侵權案多發的源頭。 慈溪宏一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國強對此深有感觸。他從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開始創業,親眼目睹慈溪的經濟發展歷程。他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假冒商標進行生產,實際上是過去“模仿經濟”的一種體現。目前,在慈溪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大多摒棄了這種既違法又過時的發展模式。大多數企業主還是愿意遵紀守法的,刻意去違法犯罪的人并不多。很多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主文化程度不高、法律知識欠缺,非常需要政府對其進行有關政策法規的學習培訓。盡管政府以前也做過這方面的工作,但力度還不夠。如果政府的服務到位,企業就會少走彎路,發展也會更快,像這類侵權案件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夠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通過行業自律與管理,也能減少此類侵權案件的發生。” 利益驅動、執法不力是重要原因 慈溪市現有工商企業(含個體戶)6.5萬余家,以中小企業、傳統產業、加工配套為主,經濟結構總體上屬于粗放型。大規模企業、優勢品牌不多,自主創新的基礎和能力薄弱,缺乏核心競爭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受利益驅動,一些不法分子就會出現造假、假冒侵權的行為。 據記者了解,針對假冒侵權案件頻發現狀,慈溪市這幾年做了不少努力。在充實執法力量的同時,2005年還專門成立保護知識產權專項工作小組,進行全面整治,充分表明該市對假冒侵權案件查處的堅定決心。但慈溪的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現有的執法能力并不能全方位地覆蓋到所有市場主體。而且各相關執法部門對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行政、司法業務還不十分嫻熟,對法律法規的細則掌握不夠,造成處罰力度各有差異,行政執法與刑事執法銜接有待進一步加強。個別執法人員素質偏低以及部分政府官員缺乏大局意識,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還不夠等,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侵權者的氣焰。 與此同時,政府及有關部門缺乏科學的管理手段和經驗,也使得知識產權保護這一系統工程未完全適應當地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的需要。企業在注重創新開發的過程中,往往忽視相關知識產權法規、政策的學習以及信息的廣泛收集,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法規意識和尊重他人創造成果的自覺性不強,更多地考慮眼前利益,最終出現知識產權糾紛。 自主創新是惟一出路 寧波市知識產權局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假冒商標等知識產權侵權現象在寧波市其地區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只不過在慈溪表現得集中一些。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那些昔日曾依靠“傍名牌”的模仿生產來獲得發展的中小企業,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大,這路子已行不通了。因此,對于眾多中小企業來說,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是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也是惟一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