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行業專題--紡織業 > 正文
 

招商周刊:出口無序競爭催生紡織業自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1日 19:26 招商周刊

  -蔣志敏 李孟剛(北京)

  隨著今年1月1日紡織品配額體制的“壽終正寢”,紡織品貿易實現了全球一體化。作為世界紡織品出口大國,中國終于迎來了紡織品自由貿易的“春天”。然而,正當國人為驟然放大的市場空間歡欣鼓舞之時,一場更大的寒流已悄然襲來。中歐、中美紡織品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再度使配額體制“起死回生”。是誰趕走了“春天”﹖是誰有如此的“回天之力
”?答案正是我們自己!是行業自律缺失所引發的無序競爭!盡管外界慣以“威脅論”質疑中國,筆者卻認為中國不應采取經濟民族主義的消極策略,相反,我們應以自律的姿態積極應對,努力尋求雙方的共贏。

  過度競爭

  推倒“多米諾骨牌”

  今年一季度,中國對美國紡織品出口金額36.66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了66.79%,在取消配額的103類產品中,中國對美出口數量增幅超過100%的達到了81個類別,其中有18類產品的增幅更是超過了1000%;同期,中國對歐盟出口紡織品金額則達到了39.68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47.42%,在歐盟對中國取消配額的41類產品中,有22類產品的出口數量增幅超過了50%,其中7類產品增幅超過了100%。與出口數量急劇飆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出口價格的大幅下跌。在美國取消配額的103類產品中,中國對美出口產品價格跌幅超過50%的竟有23類之多。其中,棉制褲子、棉制針織襯衫、內衣三類紡織品的出口數量比2003年同期增長了約12.5倍、15倍和3倍,相應的出口價格卻下跌了20%-40%。“量增價跌”的巨大反差充分顯現了中國紡織產業的競爭無序性。

  《中國加入WTO工作組報告書》中第242條款規定,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對WTO成員的出口增量不應超過7.5%。否則,WTO成員可以視為對本國產品造成“市場擾亂”或“威脅阻礙這些產品貿易的有序發展”,請求與中國進行磋商,如磋商不能達成一致,則進口國可以單方面采取限制措施。因此,短期內的出口激增、量增而價跌等無序競爭現象,為蠢蠢欲動的貿易保護主義者提供了啟動特保條款的有力借口。

  一體化運行不到3個月,由54個國家的96個紡織團體組成的“紡織品公平貿易全球聯盟”已開始敦促美國政府批準業界提出的限制中國紡織品的申請。65個國家的115個行業組織簽署了《伊斯坦布爾宣言》,要求世貿組織關注紡織品貿易一體化后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問題。隨著歐美國家啟動特保呼聲的高漲,發展中國家紡織品貿易的保護態度也日趨強硬。土耳其、孟加拉、墨西哥、印度、越南、泰國等國家先后對中國紡織品進口采取了措施。巴西的紡織組織也向巴西政府提出了特保申請。中國紡織品出口潛能瞬間釋放,無疑會對其他國家在歐美地區的市場份額產生巨大的擠占效應。而紡織品出口在這些國家經濟中往往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這些受到中國巨大產能威脅的國家,歐美的貿易保護措施極易成為其復制的樣本。這種特保制裁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只要是WTO的成員,就可以仿效歐美做法對中國的紡織品設置特保門檻。而一旦有國家率先對中國采取單方面制裁,由此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所產生的強大殺傷力,也必將會給中國紡織產業乃至中國經濟帶來更大的損失。

  正是基于這一點,中國政府曾一度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征紡織品出口關稅、實施紡織品自動出口許可管理辦法、對中國特別有競爭力的28項紡織產品的相關產業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限制等,試圖引導企業樹立行業自律意識,維持出口秩序,保障中國紡織品貿易的長期穩定增長。然而,中國政府的正面引導和國際上要求采取限制措施呼聲的高漲,未能有效遏制千萬家中國紡織出口企業無序競爭的加劇和升級,這為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法理依據。紡織自由貿易一體化的暫時終結也成為國際紡織品博弈的必然結果。

  “特保”啟動

  挑戰行業自律缺失

  中國原本有充分的權利享受世界貿易組織紡織品一體化帶來的成果,因為這份權利,是我們當初加入世貿組織時在其他方面做出了很多讓步并承擔了許多義務后得來的。來之不易的權利卻得而復失,由此給中國紡織品出口帶來的50億美元損失,直接影響到的9000多家企業的生存發展和18萬人的就業問題,嚴重威脅了我國紡織業的產業安全。

  這一慘重代價首先應歸咎于歐美單方面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作為自由貿易的發祥地,歐美國家卻在積極推行貿易保護,這的確是對其所倡導的信條的一種自嘲。但是,從其本國利益考量,這也不失為維護其本國產業安全的有效手段。我們的紡織企業因為出口無序,短短幾個月就丟掉了十幾年才爭取來的權利,其背后有著深刻的行業自律缺失根源,這才是對我國產業素質和產業形象最大的諷刺。

  盡管中國與歐、美紡織品爭端達成的協議為雙方紡織業的發展創造了可預見的、相對穩定的貿易環境,但我們不能忽視242條款之外存在的其它潛在風險。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6條“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措施機制”就明確規定,WTO的其他成員可以只針對來自中國的產品采取保障措施的權利,其中也包括紡織品。該條款直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滿12年才會被終止,因而,一旦該條款被啟動,等待我們的將是更加漫長的特保限制。屆時,中國紡織產業的安全將會受到難以估量的威脅。因此,我們的紡織服裝企業應加快建立行業自律機制,維護紡織產業健康的出口秩序。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充分估計我國建立紡織品行業自律機制的難度。隨著進出口經營權的放開,我國紡織行業出口生產商和貿易商的數量驟增。2004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總量已達4萬家,同比去年增長近30%,僅2004年1-7月份,我國紡織行業基本建設投資增幅就高達132.7%,是2003年同期增速的1.5倍。面對如此眾多的出口企業及其非理性的投資熱情,行業自律包括生產自律、價格自律、發展自律、貿易自律等機制建立的難度之大,也是其他任何國家所沒有的,所以還必須借助政府必要的行政干預。

  行業自律

  培植產業安全責任觀

  為使中國紡織品出口免遭反傾銷調查,有效減緩因配額取消、紡織品出口激增可能導致的貿易摩擦,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等組織先后發出了“呼吁書”和“致外商投資紡織服裝企業的公開信”,積極呼吁紡織品出口企業建立有效的行業自律機制,包括簽署自律協議、設置最低正常價格、建立行業準入機制和出口預警機制等。這一倡議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商會網站公布當日,就有415家紡織品企業表示愿意加入,這對維護我國紡織品出口健康、有序發展和提升紡織業的產業素質、產業競爭力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行業自律的核心應該是企業的產業安全責任感,我們在引導企業建立行業自律機制的過程中,應著力培植企業的產業安全責任觀。產業安全責任觀是行業自律的表現形式,是指企業將自身發展融入到整個產業發展中,并為產業安全承擔更多的責任。產業安全責任觀突破了以往企業只強調技術性指標、以賺取利潤為惟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將企業關注的對象由本企業股東、員工、消費者、社區、客戶等利益相關方擴大到對所在產業乃至整個社會、環境的貢獻這一更寬泛的范疇。相比之下,產業安全觀更加重視在生產、貿易過程中企業與產業的相互依存關系,也更強調企業經營決策對所在產業及關聯產業可能產生的影響及企業應對后者承擔的責任。如果說行業自律能夠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那么,企業的產業安全責任感的培植與弘揚,則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更關乎整個產業的安全乃至中國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國民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和產業行為的微觀主體,企業正日益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世界經濟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的今天,任何一個企業僅靠單打獨斗也很難獲得長遠的發展。當企業自身擴張危及整個產業的安全時,應修正自身發展戰略和實施戰略,使其統一到產業發展的大局上來,真正將企業自身發展與產業安全和發展協調一致,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發展企業,在追求企業自身利潤的同時兼顧產業的發展,從而在提高產業安全度的同時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無序競爭是行業自律缺失的集中體現,而行業缺乏自律的主要問題還是企業家的自律問題。資本的趨利性可以解釋紡織企業基于增加自身利益考慮而采取的擴張行為,也能夠解釋其為了自身生存和發展所導致的過度競爭的結果。但是《商道》中有句話說得好:所謂做生意,不只是一味的賺取金錢,而是要賺取人心。

  作為紡織行業的泱泱大國,我們所做的事業就是引領世界紡織產業的發展,我們應時刻注意保持與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形象和行為,更應表現出與之相稱的胸懷和魄力,承擔維護世界紡織產業有序發展的責任。努力做一個紡織大國固然重要,積極做一個負責任的紡織強國更加重要,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升產業素質,提升企業家素質,倡導企業的產業安全責任觀,加強行業自律。

  (李孟剛系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學博士、教授;蔣志敏系經濟學博士,供職于國家
商務部
貿發局)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741,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