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中國企業緣何失語定價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6日 13:38 上海國資 | |||||||||
“奪取原材料定價權,就是掌握自己的國家命運” 《上海國資》實習記者 張波 2006年度的鐵礦石長期合同談判已于12月8日在日本揭幕,寶鋼率領16家企業參與談判。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的能源總裁埃肯此前在廣東參加國際咨詢會時明確表示,鐵礦石漲價
中國鋼鐵業界再次面臨這樣的尷尬,世界頭號鋼鐵生產大國卻不是鐵礦石定價談判的主導者。實際上,這只是中國企業失語全球定價權一個縮影。 據世貿組織2004年報告,20多年來的高速發展,已使中國包攬了全球近50%的新增資源消費,原油、有色金屬礦石、油料作物等主要原材料采購占世界總進口量的20%至35%。在日漸成為原材料市場超級買家的同時,中國卻沒能相應地擁有定價影響力,面對原材料劇烈的價格浮動應對無策。這一悖論被專家形象地喻為“有氣無力”。 一組更為直觀的數據是:2004年,中國成為第三大貿易大國,全年實現貿易順差318.8億美元;而與此同時,原材料貿易逆差也從1998年的23.5億美元猛增為2004年的767億美元。 出現“這樣的反差,一方面是中國成了世界制造中心,原材料需求旺盛;但另一方面,我們沒有掌握原材料定價權,在初級產品貿易上吃了大虧。”上海財經大學趙偉民副教授告訴《上海國資》,“現階段的中國崛起,最重要的經濟特征就是重化工業時代來臨。這是成為經濟強國的必然歷程,也是資源消耗的狂熱過程。奪取原材料定價權,就是掌握自己的國家命運。” 力拼遠期合同談判話語權 在各種定價模式中,遠期合同的定價談判無疑是火藥味最濃的。 “談判拼的就是實力,這在大宗原材料遠期定價談判中尤其明顯。” 上海交通大學經濟管理研究中心林豐教授告訴《上海國資》。 遠期合同將決定較長時期內巨額商品的交易價格,所涉利益巨大、影響長遠,其定價談判也就分外艱難,一次談判耗時數月是常有之事。在談判中,買賣雙方的談判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產業集中度,力量的失衡很容易造成一邊倒的局面。 以鐵礦石交易來說,2000年以后,通過大規模的兼并聯合,排名前三的供應商掌控了全球鐵礦石開采量和海運貿易量的75%以上,而同期全球十大鋼廠僅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0%。由于極度失衡的力量對比,鐵礦石價格一路上升,在去年談判時終于釀成狂漲75.1%的驚人局面。這也是鐵礦石價格飆升的根本原因。 定價權的爭奪,不僅發生在買賣雙方之間,在買方陣營內部,就發言代表權也存在激烈的博弈。長期以來,形成了由業界強者掌握買方談判代表權的慣例,弱者只能被動跟風。為了抗衡供應商的集中優勢,中國就曾被迫長期追隨日本鋼廠的談判定價,直到此次談判,仍難以改變這樣的局面。 林豐認為,就進口份額而言,中國已有足夠分量,但之所以還未獲得應有發言權,一方面是因為多年的談判已形成慣例,中國不可能在短期內打破既有秩序;二來買家之間實質上也是競爭關系,擁有談判代表權的老牌強者不可能拱手相讓巨大的話語權利益,甚至可能聯合賣家打壓新興的競爭者。 “許多人認為去年的鐵礦石漲價,是日本企業的陰謀,我認為是應該坦然面對的陽謀。”林豐指出。據業內人士透露,在2004年的國際鋼鐵協會(IISI)法國會議上,國際鋼鐵產業巨頭就曾要求通過原料大幅漲價來遏制中國的胃口。 中國自身的態度也值得檢討。長期以來,中國在大宗原材料采購上實行行政計劃體制,提倡埋頭做事不出頭的態度。例如像國際鋼鐵業協會這樣一個重要的國際話語平臺,中國竟然直到去年年底才加入,痛失了不少發言機會。長期的消極行為方式,也造成了談判經驗和技巧的缺乏。 “和平崛起并不意味著消極退讓、墨守成規。要想盡量減少和平崛起的代價,別無它法,中國企業只能在熟悉并掌握既有規則的基礎上,爭取掌握規則制定的話語權。”趙偉民認為。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在等級森嚴的既有話語權力秩序面前,一個暗渡陳倉而又治標治本的法子是反客為主,通過股權滲透、聯合開發等直接掌握資源,構建原料供應、加工生產一體化體系。 但不容樂觀的是,中國的海外能源擴張,往往招來警惕和懷疑的目光,反客為主的戰略并不能順利實施。僅在去年以來,由于當事國政經各界反對,就有中國五礦集團收購加拿大鎳礦巨頭諾蘭達公司、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等多起能源兼并大案先后流產。 “而且,中國企業的國有身份也可能帶來麻煩,多數國家在兼并法律上都對外國企業的國有股比例有一個限制。”兼并法律專家李明良博士分析道。 內外兼修創建期貨定價中心 “通過期貨交易,掌握大宗原材料的國際定價權,中國就能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上掌握主動權。”王賢告訴《上海國資》。 他認為,中國要利用期貨交易模式奪取原材料定價權,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加快培養專業人才,貫徹原材料采購期貨戰略機制,通過海外期貨交易市場影響定價機制;二是大力建設自己的期貨交易品種,結合巨額買家的地位優勢和交易中心區位優勢,將上海、大連等地的期交所建設成為世界性定價中心。 但這兩條路都不平坦。 “目前的現實是,在境外期貨市場操作的中國企業往往連套期保值的目的都達不到,更別說獲取定價權了。”王賢指出。在國際原材料期貨交易市場上,中國企業往往不能掌握正確的買賣時機,甚至中了國際炒家的圈套,成了“高買低賣”的大冤家。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去年的原油、銅、大豆等期貨交易價格波動中,中國企業損失就高達數十億美元。王賢認為,其源頭是中國在原材料采購上長期實行行政計劃體制,政府乃至企業普遍欠缺國際期貨交易的技術和經驗,更沒有一套完善的避險機制,同時,又過于依賴個人能力操盤,導致投機風險放大,中航油折戟新加坡燃油期貨市場就是一個沉重的教訓。 與中國的窘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一個原油產量為零、煉油能力一般的彈丸小國,新加坡卻長期掌握著全球燃油定價權。“原因就是新加坡期貨交易所長期經營燃油期貨。”王賢告訴《上海國資》。 與到客場比拼相比,專家更為推崇的路徑是直接建立自己的期貨交易品種。事實上,自從去年8月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燃油期貨后,交易量迅速超越新加坡,已明顯控制了部分定價權。這一思路可以應用于包括原油、鐵礦石在內的許多原料市場,成為中國奪取定價權的終南捷徑。 現在全球有93類原材料期貨品種,我國交易所僅有9個品種。對此,決策層顯然也有足夠重視。期貨市場被視為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在規范化建設的基礎上迅速復蘇。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天然橡膠、銅、非轉基因大豆的主要定價中心。 除了與海外交易市場爭奪已有品種定價權以外,建立新的交易品種也成為中國期貨界的共識。鐵礦石期貨就是一個重點突破口。 “以前的鐵礦石價格年度定價談判模式對鋼廠很不利,等于是被牽著鼻子走。鋼鐵業一直想利用期貨建立交易新規則。”王賢告訴《上海國資》。在去年的礦價瘋漲之后,國際鋼鐵協會秘書長Ian Christmas就表示,希望把鐵礦石期貨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價格工具,這一表態得到業界普遍支持。 而接下來的關鍵問題是,鐵礦石期貨將會在哪里上市?國際上普遍認為,未來鐵礦石期貨很可能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等老牌交易所掛牌。 “這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戰略問題,直接牽涉到新的游戲規則。不能重蹈覆轍,一定要趕上頭班車,積極主動地設立自己的鐵礦石期貨定價中心。”王賢呼吁。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也曾撰文指出,要盡快健全期貨市場,增加鐵礦石期貨品種,通過金融和市場的手段為企業提供避險工具。據悉,上海期貨交易所已就此開始了技術性研究。 三大定價模式 國際大宗原材料交易主要有三種類型:現貨交易、遠期合同交易和期貨交易,各有不同的定價規則。 現貨交易是最傳統的商品交易方式,但在國際原材料交易中已不多見。 “在原材料貿易領域,現貨談判定價模式有三大天然缺陷,一是容易受短期供求形勢的影響,導致劇烈的價格起伏;二是難以保障較為穩定的供求額度,買賣雙方無法形成互信合作機制;三是現貨交易要求有較強的積貨能力,不適用于難以儲存的原料,例如農產品等。” 趙偉民介紹道。 目前,稀有金屬、化工原料等少數品種還較多采用現貨談判定價方式,而能源、礦石、經濟農作物等在現貨市場上已漸漸淡出。但與國際趨勢不協調的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進口的原材料不少還采用現貨交易方式。如印度與中國的鐵礦石貿易主要是現貨交易、臨時定價。這一是由于印度鐵礦石供應商較為分散,無法實現集中談判;二是中國大型企業長期以巴西、澳大利亞為主要礦石來源地,與印度交易的多為中小鋼鐵廠,需求并不太大;三是為了發展本國鋼鐵產業,印度政府對鐵礦石出口持控制態度,不贊成大批量、長期性的交易方式。而正是現貨談判定價模式的巨大缺陷,致使品位不高的印度礦石,竟然高達遠期合同定價的兩倍。 “事變則法移,遠期合同談判是現貨交易的改進模式。交易規模擴大后,中印鐵礦石必然會轉向這種交易方式。” 趙偉民告訴《上海國資》。 所謂的遠期合同,就是指買賣雙方約定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以固定的價格進行交易。這種交易可以有效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并有長期合同作為法律保障,是較為理想的定價模式。事實上,隨著印度成為中國第二大鐵礦石來源國,今年9月,雙方商會已同意建立季度定價和年度定價機制,并逐漸過渡到遠期合同交易模式。 與前者相比,期貨交易是一種更為復雜的交易模式。 “期貨已成為國際重要原材料貿易的主流定價模式。” 期貨研究專家、上海交通大學經管學院王賢博士告訴《上海國資》。期貨交易可以規避價格風險,提供價格趨勢指標,特別是買方能預測和掌握大宗交易商品的價格,另外還可以成為金融投資的套利工具。 目前在全球上百家交易所中,有90多種重要原材料交易品種,決定著包括原油、成品油、有色金屬等能源礦產,以及棉花、天然橡膠、大豆等重要經濟作物的國際價格。期貨交易也有特定的限制,只有品質穩定、可以標準化生產和交易的商品才適合期貨交易。另外,期貨交易包括了合約標準化、對沖機制、保證金等多種復雜精細的制度設計,使得這種定價機制成為高度專業化的技術操作,同時,大量以套利為目的的投機者存在,也增加了期貨交易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