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饒曙光
上個世紀30年代,聯華影業演繹了中國電影傳奇。
羅明佑——聯華影業公司總經理,出身于廣東財閥家庭。1930年8月,他主持的華北電影公司與黎民偉主持的民新公司、吳性栽主持的大中華百合公司合并而成聯華影業公司。
“聯華”吸引了很多身份顯赫的股東,董事長為英國籍貴族、巨紳何東,董事有張學良夫人于鳳至,前國務總理,前司法、財政部長等人。在組織結構上,羅明佑效法美國好萊塢獨立制片人制度,保留各廠原有實體為相對獨立的下屬各制片廠,僅更改名稱對外則統稱為聯華影業公司。內部各廠制片相對獨立,取材亦自行其事。因此,聯華出品良莠不一、傾向不同,然而,都稱為“聯華出品”。期間,聯華影業公司除了繼續原有影院的發行、放映業務,迅速展開了制片工作,并在北京、上海開設了演員養成所,創辦了自己的電影刊物。于是,一個融教育、制作、發行、放映、宣傳功能于一體的電影托拉斯已經初見規模。而羅明佑更是希望“在國內尋覓經營一廣大之電影區以集中各廠于一處,成中國之電影城”,其遠大目光與豪邁氣度令人咋舌。
由于自身的雄厚實力,聯華公司很快就吸引來一批高水準的電影人才,比如導演中的孫瑜、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卜萬蒼,編劇里的田漢、夏衍,再加上阮玲玉、金焰、王人美、黎莉莉等一代巨星,構成了中國20世紀30年代電影無可復制的黃金陣容。由于聯華影片對“創新”的重視,當時的觀眾將聯華稱為“新派”,而將“明星”稱為“舊派”。
“聯華”成立伊始,就打出“復興國片”的口號,適應了時代和歷史的潮流。1930年夏,孫瑜導演的《故都春夢》終于制作完畢正式向觀眾推出。《故都春夢》的主題思想、故事情節、人物塑造、藝術處理都顯然高于粗制濫造的武俠片,的確使人耳目一新;同時,在“復興國片的口號招徠下,《故都春夢》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很快就打破了各埠的賣座紀錄。當然《故都春夢》的最大成功是把某些發誓不看國片的知識分子也吸引進了影院。因此,孫瑜的《故都春夢》以及隨后的《野草閑花》當之無愧的成為了聯華公司“復興國片”計劃的標志性作品。
在孫瑜的影片引起廣泛的反響之時,聯華公司的另一位重要導演蔡楚生,正在精心拍攝他的新作《漁光曲》,影片在上海首映時,連映八十四日之久,創造了當時中國影片的最高賣座紀錄。《漁光曲》還于次年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博覽會,獲得“榮譽獎”,成為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電影作品。吳永剛編導的《神女》以其凝重沉著的人文主題、委婉含蓄的藝術風格和民族大眾的審美意識,成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無聲電影的巔峰之作。而后來著名導演費穆還拍攝了《小城之春》等不朽佳作。從1930-1937年,聯華影業公司先后攝制故事片77部,幾乎每個月就有一部電影問世,為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電影帶來了一場進步的文藝革命,推出了一大批關注社會現實,格調清新的影片。
談到聯華影業公司,不能不談到公司的當紅影星,同時也是30年代中國最偉大的女演員阮玲玉。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幾乎聯華影業公司最重要的影片都能看到阮玲玉的身影。一代影星阮玲玉,為聯華公司帶來了滾滾財源。令人惋惜的是,1935年3月8日下午6時38分,阮玲玉自殺了,年僅26虛歲。阮玲玉死訊傳出,整個上海乃至全國都為之震驚。這其中,最難過的莫過于公司的老板羅明佑和黎民偉。因為公司的臺柱明星阮玲玉隕落,實力大損,演員陣線頓形軟弱,大有后繼無人的恐慌。1935年后聯華公司開始走下坡路,一個影星直接影響一個電影公司的生死存亡,這在電影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的。
日本帝國主義明目張膽地侵略中國,使得羅明佑喪失華北與東北地區產業,導致他經濟來源緊縮甚至斷絕,直接影響到他對資金的運轉。公司臺柱子阮玲玉的自殺,加上羅明佑拍板拍攝的宣揚中國“固有道德”題材的《天倫》、《慈母曲》、《國風》投入了太大的資金并寄予很高厚望,最終卻遭致觀眾冷落,使公司經濟更加雪上加霜。1937年,風光了僅僅七年的影業帝國——聯華影業,終于訇然倒塌!
(作者系中國電影研究中心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