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定價不再追隨日本 中國要和鐵礦石巨頭桌前侃價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1日 14:55 中國產經新聞

  CIEN記者朱力 北京報道

  2005年12月8日,2006年鐵礦石談判正式開始,談判地點是在日本東京。據了解,從12月8日-20日,日本鋼廠與澳大利亞的哈默斯利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和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舉行正式談判。

  與一年前不同的是,中國進口鐵礦石將不再追隨日本價格,鐵礦石供方三大巨頭必須在中國與我國鋼鐵企業對話協商。

  “我們將在進口鐵礦石的價格標簽上打上‘Made In China’的烙印。”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消息時,語氣堅定。

  至此,一場有關

鐵礦石價格的戰爭,在中國、歐洲、日本三地激戰正酣。

  態度強硬改變規則

  多年來,中國一直對“傳統習慣”保持沉默,接受日本的談定價格。今年日本是否會再次率先與鐵礦石供應商達成漲價協議?這是國際鐵礦石供應商希望的,也是中國鋼鐵企業擔心的。

  現行的鐵礦石價格談判機制始于1981年。亞洲以日本鐵礦石用戶為代表,歐洲以德國用戶為代表,與世界鐵礦石三大主要供應商澳大利亞必和必拓集團、力拓集團以及巴西淡水河谷礦業公司進行亞洲市場和歐洲市場進口鐵礦石離岸價格的談判。談判結束后,國際鐵礦石供需各方都必須接受此新的年度價格。

  接近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高層的人士告訴記者,早在去年談判失利后,中鋼協、五礦商會和主要鋼鐵企業就為此很受震動。他們開始會同有關部門反復商討多次,試圖改變鐵礦石談判規則的可行性。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一位負責人透露,不久前,鋼協主要負責人會同國內多家大型鋼企高層多次舉行內部會議,對于2006年的鐵礦石談判,達成了新的談判策略:中方將不再追隨日本價格,鐵礦石供方三大巨頭必須在中國與我國鋼鐵企業對話協商。

  “早就應該這樣!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終于不用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了。”一位鐵礦石企業老總聽說此消息后,忍不住叫好。

  “中國應該打自己的王牌。他們給我們無米之炊我們就給他們無炊之米。”世界鋼鐵動態中國研究部分析師許中波笑著說。

  中歐日三地同時進行

  就目前的形勢完全可以理解為,2006年鐵礦石價格談判在實際操作層面正在中國、日本和歐洲三地同時進行。

  12月8日,日本鋼廠開始與澳大利亞的哈默斯利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和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等全球主要鐵礦石生產商就2006年鐵礦石價格舉行新一輪的談判。

  與此同時,這一輪的談判也在中國和歐洲開始。代表歐洲的是總部設于盧森堡的阿賽洛集團,而中國方面出面的是寶鋼集團。

  三地的談判幾乎沒有時間上的先后關系。寶鋼國際礦石貿易部的人士透露:“幾乎是同時開始,前后相差不會超過一兩個小時。”他強調,流程上不存在日本談完中國再談的問題,反之亦然。

  “此前的11月中旬,就已經在中國的寶鋼等鋼鐵企業跟三大礦石出口商進行著預談判,目前在中國進一步的接觸談判也仍在進行中。”這位人士說。

  他透露,此次必和必拓在中國的談判全部由新加坡公司營銷高層負責,必和必拓中國區有一位上海負責銷售的副總裁參與,此次談判每個企業只有幾個高層人士參加,極為機密。目前其他人士均沒有獲得談判的任何進展,但必和必拓中國方面一直在和中方企業保持接觸。

  “基于中國已經成為鐵礦石頭號進口國,今年的鐵礦石談判事實上已經打破了往年的國際慣例,已經在中國區域展開了。”必和必拓一位人士對上述說法表示認同。

  定價權能否輕易轉移?

  從目前的談判結果來看,事實并沒有人們想象得那么樂觀,“三大礦石供應商的態度相當慎重”,國內著名鋼鐵專家賈良群認為,三大礦石供應商的“慎重態度”是非常明智的。

  這原因有三。其一,目前中國鋼材市場的狀況已經大不如前,“鋼材賣不出去誰還去買鐵礦石呢?”賈良群說,以前三大礦石供應商之所以那么硬氣,就是因為他們當時還沒有看到中國的

鋼材價格跌得像現在這么厲害。

  第二,中國政府的態度讓三大供應商心里沒底。鋼鐵是中國的支柱產業,中國每年1萬多億元的鋼鐵銷售收入幾乎占了GDP的1/10,鋼鐵有難,中國政府不會坐視不管。

  包括力拓集團和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在內的礦業巨頭不斷發出“市場前景判斷”,表示2006年全球鐵礦石基準價格將高于今年的平均水平,并預計鐵礦石需求形勢的拐點至早出現在2007年而不是2006年。他們希望在價格上礦方應有更大的盈利空間,即使鋼價下跌,但礦石依然會有利可賺。

  因此,有專家認為,中國鋼廠不應盲目追求“優先定價權”,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時間簽下價格協議,而是要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盡快找到各方能接受的長遠合作方案,建立起新型的礦價定價機制,體現出公平交易的原則,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定價權”。

  “修改鐵礦石談判規則是中國的正當需求但具體實施不宜冒進。”許中波指出。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