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品牌紡織國際破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1日 14:38 《商務周刊》雜志 | |||||||||
“我們早就知道美國人手里拿著刀,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落下來。但我們早作提防了,不像那些小企業毫無防備” □記者 胥曉鶯 上海浦東一座普通商務樓的頂層,記者見到了杉杉“Firs”和那個熟悉的杉樹標志。
這個標志熟悉而久違,仿佛能聞到自家老衣櫥的樟腦香。今天還有很多人記得,1990年代“杉杉西服,不要太瀟灑”的廣告語曾經如何撥動他們的心弦。那個時候,擁有一套杉杉西服的滿足,并不亞于現在人們對一部寶馬的憧憬。杉杉是很多中國人知道的第一個服裝名牌。 在杉杉輝煌10年之后,在已經不會因為一套西服而滿足的2005年底重提杉杉,是因為紡織服裝在這個年份成為揪心的新聞主題詞。 2005年1月1日,全球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被壓抑已久的中國紡織品生產能力集中釋放。國外訂單一批批飛來,滿載著“made in china”服裝的集裝箱一船船離港。紡織行業作為中國的優勢產業,初嘗加入WTO后全球自由貿易的甜頭。 但狂歡是短暫的,一個季度過后,歐美便紛紛舉起“特保”大棒,把喜悅的中國人打了個措手不及。整個2005年,一輪輪談判,一次次推手,紡織品貿易摩擦持續地占據了最多新聞頭條。 在這紡織行業“不同尋常”的一年年末,我們想起了杉杉,希望這個中國服裝業的領頭羊能找到破局之道。 工廠求生 “設限并沒有對我們造成什么影響,我們今年出口反而增長了40%。”杉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永剛有力地揮動著胳膊,和傳說中一樣自信。他對《商務周刊》說:“我們單子多得做不完,我們剛在上海成立了80人的外貿公司,為2008年全面放開后做準備。” 鄭永剛,總資產近60億元的杉杉集團當家人。1989年他接手甬港服裝廠,以工廠大院里的三棵杉樹命名杉杉品牌以來,一直和杉杉這個品牌一起,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的領軍形象。1993—1999年,杉杉的主業西服曾連續7年保持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一;1996年杉杉成為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公司;1999年,杉杉總部從寧波移師上海。今天,杉杉旗下擁有22個服裝品牌,兩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近60億元。 鄭永剛介紹說,早在2003年,杉杉就請隨同龍永圖參加WTO談判的劉光溪博士等來企業做培訓,分析入世后的形勢。 “談判里早留下了伏筆,242段和16條,我們早就知道他們手里拿著刀,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落下來。”鄭永剛說,“但我們早作提防了,不像那些小企業確實不知情,毫無防備。” 從長期戰略而言,規避風險的方式之一就是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目前,服裝板塊只是杉杉控股5個業務板塊之一。“除了服裝,以電池為主的高科技、礦業、經濟園區等業務都非常棒。”鄭永剛說,而出口業務也只占服裝板塊的1/4左右。杉杉的多元化經營為其分攤了風險,今年歐美設限、人民幣升值等行業不利因素,并沒有給杉杉帶來什么震蕩。 即使是服裝板塊,不利的外部環境也在未雨綢繆的產業鏈結構調整中被一一化解。寧波明達針織集團有限公司是杉杉的控股子公司,其生產的針織類產品100%出口國外。董事長兼總經理邱妙發用“虛驚一場”形容今年的局勢,他介紹說:“我們今年出口額能達到9個億,利潤有5000萬,比去年增長20%左右。” 今年上半年,明達和其他的紡織企業一樣,度過了一段開足馬力、天天加班加點的幸福時光。“上半年的增幅在30%以上。”邱妙發說,“到了下半年歐洲設限,中美談判遲遲未果,我們的增幅有所放緩,但也在15%左右。” 明達之所以沒有過多受設限的影響,邱妙發總結有兩個原因。一是寧波地區的環境好,“寧波的服裝行業發達,市場集中,形成了規模效應”。 到寧波鄞縣大道和寧奉路組成的“L”形“走廊”走一遭,才知道“服裝行業發達”這幾個字意味著什么。在長約10公里的“走廊”內,集聚著杉杉、雅戈爾、羅蒙、培羅成、洛茲、太平鳥等幾十家知名服裝企業。據全國服裝行業協會的權威公布,截至去年底,寧波市擁有1800余家服裝企業,年產服裝14億件,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2%。寧波是擁有中國最著名服裝品牌最多的城市,中國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也是中國出口最多的紡織服裝產品城市之一。 在歐美設限的背景下,寧波市紡織行業今年整體穩步上升。寧波市外經貿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1-9月份,寧波紡織服裝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01%。據估計,今年寧波全市紡織服裝出口將達到60多億美元,能占到全國紡織服裝出口的15%左右。 在寧波的針織品出口企業中,明達針織名列前三甲。明達現擁有織造、染整、成衣、繡花、印花等12家工廠和一家外貿進出口公司,3800名員工。 企業的規模和實力。邱妙發認為,這是明達今年能夠穩步發展的第二個原因。 “我們有自己的織布廠、印染廠、繡花廠、印花廠,我們是全能生產、深加工,產品技術含量高,有競爭力。”邱妙發說。 他介紹,一件成衣70%的利潤在前期面料加工。“如果是單純做銷售的外貿公司和只做低端加工的小加工廠,利潤率低,人民幣升值對它們可能是毀滅性打擊,但對我們影響不大。” 根據銷售利潤率計算,全國紡織品企業的利潤率在2%-3%,寧波地區為5%-6%,而明達針織能達到10%。“而且我們大廠挖潛力的空間也大,人民幣升值反而有利于促進我們企業苦練內功。但那些小廠就撐不下去了,所以我們對升值表示認可,甚至是支持的態度。”邱妙發表示。 在歐美對部分產品設限后,因為技術全面,明達可以及時自我調整,開發和生產非設限產品。“昨天我們剛剛通過美國Disney公司的查廠驗收。”邱說,“我們前期給他們做了兩萬件童裝,他們非常滿意,希望擴大生產規模,而童裝是不設限的。” 明達針織從1974年開始生產出口針織服裝,是寧波地區最早生產出口針織服裝的企業,目前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歐美市場設限后,其他市場照樣紅火。邱妙發介紹,從今年5月份開始,明達就不再接歐洲方面有風險的訂單,改做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非洲的生意了。 邱妙發對過去的2005年表示滿意。“總比以前好吧。”他笑著說,“2004年以前也有配額。而且今年上半年放開后,老外進來了,我們從不認識到認識。今年我們發展了30%的新客戶。” 設限后,明達針織也一直保持與這些客戶的溝通。“客戶都打電話來讓我們給他留明年的配額,因為今年出口額的60%,明年可以獲得免費配額,老外覺得這些配額是他跟我們做的,明年如果免費給別人就虧了。”邱妙發說,明達則與客戶達成協議,不只剩下40%的配額需要外方買單,而且要先生產配額部分,再生產免配額產品。 “如果不是像明達這樣上規模、規范的企業,外商很難答應我們的條件,但是我們與今年做過的客戶基本都達成了這樣的協議。”邱妙發看好紡織行業明年的發展,“總的來看,無論勞動力、技術、還是管理,中國的條件比較健全,還是具有出口的優勢。經過這一年的折騰,我看只要我們做強做精做大,紡織外貿行業還是艷陽天。” 為了迎接這個艷陽天,明達已經加足了馬力。今年下半年,響應政府“走出去”的號召,明達在柬埔寨投資設廠,明年3月即將開工。明達還在安徽征地300畝、投資5000萬籌建的安徽工廠也將在春節后開工。 “明年我們的增長速度會更快。我們要增加2500名工人,安徽1200人,柬埔寨1300人。”他介紹說,安徽的工廠一期年銷售額為1億元人民幣,計劃用3-5年時間要達到5個億;在柬埔寨設廠的直接成本并不比國內低,但主要的盈利空間還是在國內生產的布料部分,“更關鍵是它能解決配額問題,為我們的產品開辟了通道”。 品牌戰略 “紡織服裝行業這一年的磨難給出一個明確的信號,服裝行業的發展,必須從量的增長轉變到附加值的增長上來。”正在杉杉考察的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對《商務周刊》表示。 蔣衡杰一口氣給出了一系列數據:“以創匯總金額除以出口件套數,我們出口服裝的價值和香港和臺灣地區比相差了4—8倍,和日本比相差18-28倍,和意大利比接近50倍!” 要增加附加值,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調整出口比例,多出口高檔服裝,而不只是內衣襪子。第二個渠道,蔣衡杰強調,就是要做品牌。 “品牌的增值空間可就無窮大了。”蔣衡杰說,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服裝工藝已經是世界領先水平,完全有能力生產任何地區任何檔次任何要求的服裝,但就是因為沒有叫得響的品牌,“中國制造”已成為低端產品的代名詞。 對于品牌的價值,負責杉杉服裝板塊業務的“二老板”,杉杉集團公司總裁鄭學明也有著深切的體會。“臺灣報業集團收購法國服裝品牌浪帆,一個品牌賣了6億歐元!比整個杉杉的凈資產還要多!”鄭學明喃喃自語,“品牌是值錢,什么比品牌更值錢?沒有了!” 而杉杉曾經是中國服裝第一品牌。早在1989年,鄭永剛就提出創中國西服第一名牌的口號,杉杉也是第一個在中央電視臺做廣告的服裝品牌。正是依靠品牌,杉杉創造了第一輪的輝煌。從1993-1999年,杉杉西服曾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連續7年保持第一,最高時占有整個市場份額的37%,杉杉的利潤率最高時也曾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50多倍。 可是時過境遷,面對洋品牌的沖擊,曾經“不要太瀟灑”的杉杉品牌也瀟灑不起來了。 12月5日,北京東方君悅飯店。一場名為“光耀東方”的中國服裝榮譽品牌聯展在這里大擺秀場。此后5天,包括杉杉、美特斯邦威、雅戈爾、波司登等在內的8大國產品牌聯合在東方新天地布展宣傳。 這是中國服裝界的一場盛事,但在杉杉集團公司總裁鄭學明的心里卻別有一番滋味。為了這5天短暫的狂歡,他們等了整整5年。杉杉這個曾經叱咤風云的中國名牌,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從中國的一流商場里消失了。 “這是中國服裝品牌的尷尬。”蔣衡杰笑得也很尷尬,從1999年左右開始,杉杉、雅戈爾、羅蒙等國產服裝品牌相繼被請出大城市的高檔商場,這些民族名牌還未等沖出國門走向世界,就已經在本土市場被國際品牌殺了個落花流水。 蔣衡杰說:“今年面對中國的紡織品出口‘井噴’,歐美高呼‘狼來了’,其實對中國服裝行業來說,狼早就來了。” 再也不能獨步天下,鄭學明卻覺得那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杉杉一個牌子包打天下,那是短缺經濟時代的特殊情況。”他認為,真正的品牌好像金字塔一樣,頂級的意大利奢侈品品牌,全世界只有5個店,“而我們杉杉這樣縣城都鋪設網點的,確實就是大眾品牌。我說這不是‘名牌’,充其量只是‘民牌’。” 中國服裝品牌當年的領頭羊如何在狼群中求生?杉杉選擇了“與敵同眠”,“多品牌、國際化”的戰略浮出水面。 2002年開始,杉杉與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大品牌合作,開始了經營國際品牌的探索。對于這種合作,鄭永剛一再向記者強調:“我們是聯合經營,不是代理品牌。”在鄭永剛看來,法國、意大利的企業擁有品牌優勢和設計能力,而杉杉熟悉國內市場,又具有低成本高品質的生產優勢。“我們的合作是這四種核心競爭力的聯合,是平等的合作。”鄭永剛強調,“杉杉在與這些國際品牌合作的合資公司里,始終占有控股地位。” 經過幾年的努力,杉杉旗下已擁有瑪珂·愛薩尼、卡拉威、雷諾瑪、Pinky&Dianne、Lecoq等8個國際品牌,加上一個核心品牌(杉杉)和10多個原創品牌,杉杉“多品牌、國際化”的戰略粗具規模。而鄭永剛的目標是,力爭到2010年擁有服裝品牌30個以上,其中70%以上為國際化品牌。 今年是杉杉“多品牌、國際化”戰略初見成效的一年。地處寧波三江口鬧市區的金光百貨,杉杉旗下的8個品牌已經在此安營扎寨,專柜面積從50平方米到80平方米再到現在的120平方米,位置也從角落搬到黃金區域。上海的第一百貨,杉杉當年在此起家,如今雖也幾無立錐之地,但杉杉經營的國際品牌在其時尚東區業績不錯。 “我們今年打算撤柜,但他們老總拉著我的手說幫幫忙,至少過了春節再說。這樣的待遇已經很久違了。”鄭學明笑著說。 今年3月的2005中國服裝服飾博覽會上,杉杉特辟了一個“多品牌、國際化”主題館,攜旗下14個品牌組成“夢之隊”高調亮相。這是杉杉在“多品牌、國際化”的試驗田里默默耕耘三年后,第一次在展會上向世人展現其經營理念和實踐成果。 “從今年1月1日到今天,就發生了兩件開心事,一是一件裘皮大衣賣出了一輛轎車價,而且買主是個白領,說明真正的奢侈品消費群體正在形成。第二件喜事就是杉杉在今年服博會上4000平方米的品牌主題館。”作為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說到這里頗有點揚眉吐氣的感覺。 “品牌的主戰場還是在國內。”蔣衡杰認為,杉杉“多品牌、國際化”戰略的初戰告捷,為中國本土服裝品牌在與國際品牌激戰中闖出了一條生路。 而杉杉也不甘心止步與此。“‘多品牌、國際化’戰略最后的落腳點,還是要帶動原創品牌。”鄭永剛說,杉杉希望通過國際合作,學習品牌運作經驗、品牌文化、設計理念,培養自己的設計師和品牌運作人才。 “我們現在國際化品牌和原創品牌兩條腿一起走,前者帶后者,就好像左腿帶右腿。”鄭永剛擺出他的招牌動作,堅定地揮動著胳膊,“中國品牌能不能走出國門?能!但是有個坎,不能越過這個坎去發展。中國企業什么時候能運作國際品牌了,從設計理念上、時尚元素、品牌文化都真正國際化了,中國品牌才可能在國際上有影響力。” 蔣衡杰對以杉杉為代表的本土品牌的探索作了總結。他在2004年深圳國際服裝周上曾被媒體追問:“如何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的過程?”他的回答只有三個字:“傍、仿、創。” 蔣衡杰解釋,第一階段是仿造人家的產品,說得不好聽就是抄襲,沒有發展的戰略核心,消費者年齡、文化程度、收入等定位都是模糊的,因此品牌也是模糊的;第二階段是“傍大牌”,這個時候的本土品牌已經有些實力,但還信心不足,通過國際注冊,尋找國外代理商等方式打扮成洋品牌。有了前兩個階段的積累,才能最終創出自己的品牌。 鄭永剛今年去韓國考察,回來就說:“服裝行業有得做了。”他不斷地告訴部下,有人就有服裝,現在的服裝行業再不是過去吃飽穿暖的概念,服裝體現了人們對生活方式的追求,對文化的理解,服裝是一個時尚產業。 “與時尚打交道,永遠有驚喜。”鄭永剛笑談,“杉杉以后可能還會進軍化妝品,做香水,等等等等,我們做的是時尚行業。” 已經確定的是,在杉杉控股5個業務板塊中,服裝的地位將再次上升,計劃到2010年達到1/3的產值。“只要我是董事長,服裝還是杉杉的主業。”鄭永剛向記者明確表示。 杉杉的探索是對中國紡織工業被圍追堵截的反思。“我們傻乎乎的,質次量大地沖擊別人市場,光著膀子跟人打架,被人家設限。其實做服裝,衣服只是載體,品牌才是核心。”鄭學明說。 讓他眼紅的是,日本的伊藤忠商社,旗下140個國際品牌,每年光品牌運營凈利就有3億美金。而杉杉的目標就是做中國的伊藤忠,以品牌運作為核心,逐步淡出生產領域。他堅信:“5年后再來看杉杉,會比1998年以前更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