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20位乳業品牌悉數來華 乳業格局撲朔迷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1日 08:02 人民網-市場報 | |||||||||
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業品牌全都進入中國市場 伊利、蒙牛、光明、三元、三鹿、完達山六大乳業巨頭,未引外資的僅剩伊利一家 業內驚呼 “狼”真的來了
時值歲末,乳業市場再起波瀾。 12月1日,新西蘭恒天然集團與國內乳業巨頭三鹿集團達成合作協議,認購三鹿集團43%的股份,注資額為8.64億元。這是迄今為止外國企業在中國乳品行業的最大投資。此舉無疑在中國乳品行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此次外資所持股份比例之高,幾乎逼近企業的控制權,令很多業內人士驚呼:“狼”真的來了! 其實,三鹿并不是引入外資的第一家乳品企業,2005年年初開始,蒙牛、完達山等國內乳業企業紛紛與外資聯手,業界把這股風潮稱為外資進攻中國乳業市場的“第二次浪潮”。目前,在伊利、蒙牛、光明、三元、三鹿、完達山這六大乳業巨頭之中,還未引入外資的僅剩下伊利一家。達能亞洲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光明乳業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達11.55%;作為蒙牛的戰略投資者,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及英聯投資一度以引領者的角色,指引蒙牛弄潮商海及香港上市;而完達山的50%股權,也被英國Rich-Keen公司和統一聯手認購。 中國乳品的龐大市場早就為外資所窺視,早在10年前就有10多家國外企業進駐中國,采取直接建廠、銷售產品的方式撼動中國市場。國際知名品牌“卡夫”、“達能”、“帕瑪拉特”“菲仕蘭”、“雀巢”等企業紛紛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但由于當時國內的乳業市場尚不成熟,跨國巨頭逐漸撤出中國市場。2002年,美國酸奶第一品牌“卡夫”正式退出北京;2003年,國際酸奶品牌“優諾”黯然告別申城;2004年,意大利乳品巨頭“帕瑪拉特”在中國的工廠全線停產。 外資注入 是喜還是悲 伴隨乳制品消費的熱潮,乳品市場成為國內外企業爭奪的大市場。從1995年到現在的10年間,可以說是中國乳品行業的“黃金時代”,乳制品生產成倍增長,乳制品消費日趨成熟。來自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的數字顯示:2004年中國乳制品工業產量達到949萬噸,與1995年相比增長8倍,其中液態奶增長14.4倍。奶類總產量達到2368萬噸,增長2.5倍,人均奶類總量達到18.2公斤;乳制品工業總產值達到663億元,增長7.5倍;城鎮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支出124.7元,增長3倍。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中國乳業的繁榮局面與其有效地整合外資有一定的關系。以蒙牛為例,外資對其躍升為行業亞軍功不可沒———2002年10月,蒙牛獲得以摩根士丹利為首的外資入股,籌得資金2600萬美元,一年后外資又以可換股債券形式,再次注資3500萬美元。2004年6月,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 在國內市場一片繁榮的同時,外資企業以資本注入的方式殺了個回馬槍,業內人士對此頗有擔心。“此次交易作為外國乳制品企業在中國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也將是外資乳品巨頭戰略性撤退中國市場后開始返攻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如此評價三鹿與恒天然集團的“聯姻”。放眼國內乳業巨頭們除伊利外都或多或少帶有外資血液,這使得中國乳業本土品牌的發展面臨或多或少的危機。 隨著外資大舉潛入本土品牌體內,外資也在分享著中國乳業快速成長所帶來的勝利果實。與此同時,按照WTO的有關協議,從今年開始,六大類乳制品進口關稅將大幅下調,外資乳業品牌又會面臨新的機會。可以說,中國乳業的民族品牌,將直面外資的雙重圍剿。 由于乳業產業鏈較長,又與三農問題緊密相連,因此,外資對中國乳業的侵襲更讓業內人士憂心忡忡。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顧佳升表示,在“工業反哺農業”還未完成的情況下,本應屬于奶農的利益,極有可能被外資直接獲得。還有一些專家指出,乳業談論民族品牌,并非是心胸狹隘的體現,而是因為中國乳業實在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有關統計表明,僅伊利一個企業,其吸納的直接、間接就業和涉及的家庭總人口就超過100余萬人,幫助農戶貸款已超過15億元。而一旦中國乳業領先企業的控制權喪失,它對整個產業的影響將極其深遠。 專家表示 對壘還將繼續 中國乳業歷來是個中外企業大力較量的市場,蒙牛、伊利、光明三大品牌激戰正酣;外資品牌悄然滲透;地方品牌更是刀光劍影。在國內的乳業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問題也不斷發生:自相殘殺的價格戰、殺牛倒奶事件、保鮮奶與還原奶之爭……各種戰役打得人們眼花繚亂。與此同時,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也吸引著世界乳品企業的目光。 2000年后,除雀巢之外,4家在中國建廠的國際乳業巨頭中已經有3家選擇了“戰略撤退”。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表示,國際巨頭一直在密切注視著中國乳業的發展,他們會選定“合適的時機”選擇本土巨頭作為合作伙伴,直接分享行業整合后的勝利果實,由以往的直接經營轉為資本參股,從目前來看,這種“合適的時機”已到來。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業品牌全都進入中國市場,這些跨國企業參與中國乳業的整合和投資,“目標更實際,手段更隱蔽,方向更集中,競爭更激烈”。在明顯贏利項目上,雀巢、達能、樂天等都表現得很堅決,開始全力爭奪盡可能多的控制權。 針對這種市場狀況,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的程教授,她告訴記者,中國奶業的中外對壘狀況還將持續下去,外來對手資本運作能力嫻熟,勢大力沉,在管理和發展上立足長遠,講究穩扎穩打;而本土企業熟悉地形,深諳本土文化。通過合資與合作,外來對手和本土企業相互間日漸交融匯合,兩者間的差別可能會越來越小。國內企業應當趁國際巨頭調整的空隙迅速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并且盡快融入國際市場,實現品牌國際化,只有這樣才能牢牢掌握主動權。一旦國內乳品市場大局初定,外資企業可能會后發制人,挾資本優勢伺機卷土重來。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王懷寶認為,外資的注入將催化乳業市場嬗變,明年的乳業格局將產生一些變化,國內乳業市場將顯得撲朔迷離。 《市場報》(2005年12月21日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