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里的金融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30日 01:46 第一財經日報 | |||||||||
湯萬君 最近幾年,不斷聽聞和目睹許多零售業賣場的倒閉,我很疑惑:到底是什么人在干這些短命的買賣?怎么會有這么多人甘冒這么大的風險做這樣的買賣?要知道零售業的利潤不僅很小,而且極為脆弱。
前幾天,我家附近號稱華南最大的體育用品商店又倒閉了。郁悶的同時也暗自慶幸。郁悶的是自己三個月前在那里為孩子買的山地自行車沒有了兌現保修承諾的地方,慶幸的是當初沒有在賣場高喊有獎銷售時沖動地再買一輛給自己。 體育用品店倒閉,一點不意外,其實在他們第一次不能兌現銷售商品有獎抽的承諾時,我就預感到今天的局面了。觀察商業活動,我一向懷疑所謂專業分析的可靠程度和效率。這方面,我是個徹底的經驗主義者,寧愿把時間花在實地觀察上,也不愿去聽那些穿西裝打領帶的專業人士作分析。我固執近乎偏執地認為,現在大多數的分析如果不是為了裝點門面,那就是說給錢商們聽的。這一次體育用品店倒閉,把我以往的疑惑變成了擔心:又是一個老板負債后逃逸的例子。經營失敗就逃跑,近年來在全國時有發生。如果人們以為真的是老板破產,就太天真了。我相信,多數情況是老板的個人資產一點沒少,損失的除了供貨商和專柜經營者,相信只會是銀行。可惜,很少有銀行會出來認賬,被人耍了畢竟不是什么有面子的事。 銀行被人耍,可以說有點咎由自取。誰讓這些人勢利眼,懶惰到只會盯著所謂的大客戶,而對小商業者百般怠慢?這話可不是鬧情緒,不信你問問,哪個開小店的人敢到銀行去申請過貸款,即便斗膽申請了,又有幾個沒遭人白眼。很多事情不需要精密的統計,常識往往就足夠。說銀行被耍屬于咎由自取,還有另外一層意思,現在銀行里真正懂而且愿意了解商業的人太少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想想,你見過多少信貸人員會作商業分析?又見過他們中的多少人到貸款申請人那里坐下來仔細聽商業計劃講解?現在的信貸人員金融思維太過,商業思維不足,是許多信貸計劃質量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而且,我們也無法想象一個不懂商業的信貸人員會認真地做而且懂得做實地商業考察,這樣的人怎么會有理性管理貸款必需的知識和經驗? 現在的銀行和商業領域一樣,懂商業市場的人太少而把弄資本技巧的人太多,這很麻煩。懂市場的人太少,導致信貸流向高度集中在大客戶的大計劃上,而缺少踏實的市場風險評估,又反過來加大了信貸風險。商業市場上懂資本的人多,麻煩更大,結果就是開動一切腦筋構筑出一個漂亮的套錢計劃,商業前景上漏洞百出沒關系,反正做信貸的好蒙,何況現在還有很多會做包裝的“托兒”。 人家搞大賣場,我沒權理會,但卻為出錢的人擔心。問題很簡單:為什么前些年幾乎所有的國營百貨商店都在叫急,而現在多了這么多比它們不知大多少倍的賣場,人家就不急呢?原因當然有很多,可就是不能都歸結在體制上。原來那些大門面的擁有者不會套錢是一個主要原因,銀行不愿發放貸款是另外一個。可問題是,現在的這些新型大賣場就真的值得銀行這么放心大把撒錢嗎?我想,如果它們沒有學到“壓榨”供貨商這一絕技,日常的經營未必比以前的國營百貨公司好到哪里去。看看那些在資本市場上融到了資,而且實行了轉型的這個百貨那個百貨的業績,心稍微細一點的人都能看出貓膩來。 現在的零售業市場不能再這么由大賣場思維折騰下去了,否則風險會越聚越多。銀行的錢,供貨商的款,消費者的權利保障,到時都保不準。政府是不是應該考慮立法,禁止賣場用任何方式“壓榨”生產商。進場費應在首禁之列,繼續允許它們這樣作為,無異于鼓勵賣場變成隱性的金融公司,也對改進商業模式管理的技巧和效率大大的無益。錢這么容易套,誰還愿費經營的勁?另外還有一點值得考慮,錢來得太容易、太便宜,一定會導致無度的擴張。這種過于快速的擴張,不僅會直接加劇銀行的信貸風險,還會造成商業樓宇的價格虛漲,那里面蘊含的金融風險應該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