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風來
上月26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新的《蜂蜜》國家標準,并將于明年3月起在生產領域實施。國家為何要發布這一新國標,新標準與老標準有什么不同,新國標發布后給蜂產品產銷會帶來什么影響,市場又將發生什么變化?日前,《蜂蜜》新國標起草人之一,中國蜂產品協會蜂蜜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百花蜂產品公司董事
長楊寒冰就此向記者作了介紹。
蜂蜜造假猖獗 引起國家重視
近幾年,全國蜂蜜造假形勢日益嚴重,部分地區造假活動已成規模,形成了專業化生產、向全國經銷的局面。大量包裝精美、價格便宜的假蜂蜜,堂而皇之地擺進了各地的超市、商場。據中國蜂產品協會去年對全國市場蜂蜜產品的質量調查,有50%以上的蜂蜜產品不能達到國家標準。有的是在蜂蜜中加入白糖、飴糖、果葡糖漿等物質,有的干脆就是在這些糖類產品中添加色素、香精、增稠劑等物質后冒充蜂蜜出售。由于假蜂蜜成本低、利潤高,因此對于商場、超市的進店費、促銷費等,假蜂蜜生產廠家毫不吝嗇,而真蜂蜜的生產廠家則因對商家的各種費用不堪重負,處境十分艱難。
假蜂蜜大行其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一些企業和個人利欲熏心以及地方保護之外,最主要的是蜂蜜生產沒有國家強制性標準,給執法查處假蜂蜜帶來不小的難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了修訂《蜂蜜》國家標準的任務,新標準從起草、審定到批準,歷時不到半年,這在國家標準史上是少有的。
推薦改為強制 打假于法有據
原來《蜂蜜》國家標準是推薦性的,也就是企業可以理解為自愿采用。所以一些蜂蜜造假企業都鉆了這個空子,制定了大大低于國家推薦性標準的企業標準,并向當地質監部門備案,為蜂蜜造假披上了“合法”外衣,這使蜂蜜打假常常處于有查難處的尷尬局面。新發布的《蜂蜜》國家標準是強制性的,按照《標準化法》的規定,強制標準各生產者必須無條件執行。也就是說,任何企業制定的本企業蜂蜜產品標準,必須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否則都是不合法的,這給打擊假冒蜂蜜產品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據。
禁摻糖類物質 規范產品名稱
新發布的《蜂蜜》國家標準增加了蜂蜜的真實性要求,明確規定: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類、糖類、代糖類物質。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防腐劑、澄清類、增稠劑等異物,并且規定了對蜂蜜摻假的檢驗方法和判定原則。這些新規定主要是針對蜂蜜造假行為而制定的。此外,新國標對蜂蜜的定義采用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定義,并對蜂蜜產品的命名也作了嚴格規定,從而實現了與國際標準接軌。其中明確規定,如果在蜂蜜中添加了其他營養物質,均不可以再用“蜂蜜”、“蜜”作為產品名稱或名稱主詞。這意味著從前一些企業為了增強蜂蜜的營養功效,在蜂蜜中加入中草藥提取物、維生素、微量元素等而制成的產品,今后不能再稱為蜂蜜。
大浪淘沙重洗牌 產業帶來新希望
由于近些年蜂蜜造假活動的猖獗,給全國的蜂蜜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造假活動打擊不力,各地出現了許多規模小、條件差,質量低劣的蜂蜜造假窩點,導致假蜂蜜泛濫,真蜂蜜受擠,價格越來越低,品質越來越差,極大地損害了消費者和蜂農的利益,使整個蜂蜜行業走向危險的邊緣。新標準的出臺,預示著全國將有一大批蜂蜜造假企業垮臺,蜂蜜市場經過清理整頓,消費者可以買到貨真價實、質量可靠的蜂蜜產品;蜂農也可以不必擔心因為假蜂蜜太多而真蜂蜜賣不出去。蜂蜜市場將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
《市場報》 (2005年11月28日 第四版)
|